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n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潜能,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探究精神 培养方法
  
  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高低之分,但绝不是天才所独有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发展提高的。
  一、激发思维
  人们认识事物先是从形象开始的,所以形象思维能力大多强于抽象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萌生创新意识,为此应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兴趣的培养。
  首先,自由学习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和谐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的,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陶行知语)意识,要敢想敢做,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学生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其次,学生的创新意识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最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在课堂中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地教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将好的教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此外,应积极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一味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1.教师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之说则更让人警醒:“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定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教师的“主导”必须导之有方:导其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学习兴趣”,教师的主导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1.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创新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它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
  2.挖掘出创新的潜力。
  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挖掘其潜能,允许学生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不同经历,站在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不同的理解、感受、体会、看法。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此可见,只有具有教学民主,语文教育才能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参与中展现出创新的潜力。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一一解决。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多装着学生,做有心人,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好朋友,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菁.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下卷).人民日报出版社.
  [2]谢幼如.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5.
  [3]李葆萍,王迎,鞠慧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学生因学校、教师、自身不重视写字训练,书写汉字的能力很低且有逐渐退化的趋势,作为中华文明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字处境令人堪忧,学校和美术教师要把握新课改将包含书法(写字)教学的美术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的契机,切实重视写字教学,提高高中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关键词: 提高方法 高中美术课程 写字能力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汉字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泱泱华夏丰富多彩、
摘 要: 语文课堂提问,学问颇多,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满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提问 要点 教学实践    课堂提问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展开新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提问运用合理,能很好地开阔学生思路、推进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也使教师得到及时反馈,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然而在课堂上,却经常出现
炎炎夏日、伴随着电影市场旺季的到来,众多国际大片也纷纷登录中国,志在创下票房新高。在全球吸金3.72亿美元,独霸北美票房冠军的《变形金刚3》,也将在这个夏天掀起又一轮影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它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它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本文就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
就在人们对“纸箱馅包子”的虚假新闻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新闻出版总署又通报了《京华时报》等六种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的处理情况,责令六家报纸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追究直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科学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手段。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进行启发  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以深切
摘 要: 语文是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综合实践。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可以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去开发,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 探究学习 听说读写能力    一  前几年,有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减负增效”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文章认为要让语文课堂增效,语文教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语文教师莫让“减负”迷惑了眼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二是语文教师要找准“燃烧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三是语文教师要整合课内课外有效教学资源,拓展语文课堂时空。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减负增效 燃烧点 拓展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学习,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我认为在“德”的教育层面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参与活动的领域,在学生参与的种种活动中,相机渗透“德性”的教育,即教师更应关注自己的德育实践智慧,帮助残障学生向自我完善发展。  一、“德”的渗透与教育应指向学生的理想境界  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排在首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