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共生性师生关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关系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本文提出新时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共生性”为主,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为基本理念,并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师生关系的新思路,以期为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共生性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
  国家推行体育课程改革,经过近十年的实施,使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有较大的改观,但是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始终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两极之间徘徊。在这一“钟摆现象”的影响下,人们总是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师生关系被看做是附属于教育或教学的副产品,是为教育服务的,这种建立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以知识为基础,是知识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工具。本文提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以“共生性”为主,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念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1.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1.1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师生地位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主客体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1.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认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主流,少数学者主张“双主体”,代表性的观点如下所示:
  2.争论的实质—关于“人的问题”
  人们总是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又把教育和教学理解为一种“知识授受”活动过程,师生关系被看做是附属于教育或教学的副产品,是为教育服务的。这种建立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以知识为基础,是知识把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知识的工具。教育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现在的教学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批量生产的“产品”,学生的“人性”没有得到关注。
  3.“共生性师生关系”的由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当时的活动主要以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为主,人活着纯粹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注重以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学生,而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特点;以统一的内容和方式面向学生群体施教,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到了生产力发达的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被瓦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异化成人与物的关系,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表现为教师从自身出发,把学生看做是认识的对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来源的客体。实际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走向了极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共生性理论的提出准确把握了这一时代的脉动,体现了现阶段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同一性,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与类意识的同一性。人本身是人的主体,人具有人的资格、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是人的自我意识,同时,这种自我意识只有在人与人共生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共生性师生关系”表现为对生命的关怀,师生在合作互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共存。
  4.“共生性师生关系”的理念—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工具性价值,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体育教师只关心技术动作怎么教、怎么练,而没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完整的、有着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生命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里只有“纪律”、“技术的讲解”,而无“个体生命”,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究其实质是对学生生命尊严的忽视,不能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使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源[1]。“共生性师生关系”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要注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解,规避传统教育中过于重视“教师中心”而忽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5.体育教学过程中“共生性师生关系”的特点
  “共生性师生关系”有别于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5.1合作互动
  这种互动是基于师生双方双向的交流与沟通。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是单向、直线式的知识传递过程,体育教师仅仅关心技术动作怎么教,怎么练,而没把学生当做一个具有完整的、有着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生命体,而在“共生性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是有实在意义的分享和思想的交流,教学交往是以师生的语言、示范动作等为媒介,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及情感、信息的交流而达成的对体育教学的共识,不再把学生当做无知的载体,而是有见解的主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和制订者。[2]
  5.2民主平等
  在“共生性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民主平体现了教师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这种平等是包含了一定的价值取向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人格和精神的平等。体育教学的优势就在于以实践课为主,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参与练习、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建立一种轻松、融洽的平等关系。我们很多体育教学中的对话交流不再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去发号施令,教师单纯地传授技能技术与文化知识和学生的机械模仿和接受学习,而是学生和教师作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知识、技术技能领域的过程中相互对话、相互合作。[2]
  6.“共生性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信息化,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突出地表现为“共生性”的存在,“共生性师生关系”的提出指向了对学生生命意义的觉醒,提高其个体的生命质量,在这种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更“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它所关注的不仅是经过体育教学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技能,更在于学生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体育教学而彰显,其中蕴涵着生命价值与意义。[3]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技术、技能结构,形成全面的能力素养,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特别是以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核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芸,高志扬.生命教育视阈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J].体育教学,2009.2.
  [2]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潘明.解读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J].体育与科学,2004.6.
  [4]张彤.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4.
  [5]李震.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
  [6]南记稳.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J].教育研究,2001.4.
  [7]陈存志.论新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8]鲍聪.共生性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的一种阐述[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张元.焦点与实质—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初中的体育课上,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孩子的身体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转变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合作中激活思维和心智,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对老师的基本
摘 要: 自1999年扩招以来,国内综合性大学办艺术类专业的热情不断高涨,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也不断提高。由于艺术类学费的高昂,导致艺术类学生欠费问题尤其突出。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大学生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欠费问题呈现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的欠费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并验证其实施效果,以期通过实证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欠费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艺术类学生
摘 要: 本文以目的规律和目的考察理论为基础,结合三个平面理论及其“语用→语义→语法”的逻辑顺序,对争议最大的连动句肯定方认为最典型的四句连动句,进行析句目的实现程度的考察,结果表明:四句所谓最典型的“取消不了”的连动句,其实全都属于由偏正式短语作谓语的主谓句。连动句的析句方法则往往导致对句子原意的曲解和误解,妨碍了语意的正确理解和正确表达,明显违背语用语义实践的客观事实,与“有益于帮助正确理解和
摘 要: 江苏省南通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的试点地区。历史学科的中考改革是南通市中考改革的缩影,虽然从列为中考科目至今只有六年,有争议、有缺憾,但渐趋成熟。中考还将继续,课改也将继续,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让历史中考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关键词: 历史学科 中考 课改  中考是初中阶段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赏析出色词句,理解文本内容。想象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练习培养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以文本为依据,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呢?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想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研究中职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贯彻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阐述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观察生活为基础,把阅读、写作、评改相结合”这一套作文教学方法,并阐述了具体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作文教学 积累 阅读 写作 评改    语文教学就是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它们之间既各有其专门训练,又互
摘 要: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本文从湘南学院药学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践出发,就如何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 科研导师制 药学专业本科生 湖南学院 经验总结  1.药学专业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必要性  医药工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行业。目前,虽然我
摘 要: 随着高考英语的改革,题材趋于开放性,不仅能反映出考生的语言水平,而且能反映其灵活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知识面广泛程度等。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考生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努力使开放部分“熠熠生辉”。  关键词: 英语书面表达 高考范文 “开放部分”    英语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一篇100词左右的书面材料,旨在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006年书面表达字数增加到12
摘 要: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基础知识,而学生课堂获取或巩固基础知识的多少,对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知识 作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问题,是当前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我校实行“循环高效课堂模式”以来,我们在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施课改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认为以下两方面是比较可行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