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全国分县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若干指标作追踪分析的基础上,就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特点及今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受农村经济、文化、人口、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估算,对2000年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大体图象作了预测性描述。作者还以大量数据说明,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益问题十分突出,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为此,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进度、步骤、办学模式应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区规划、积极进取、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方针。
其他文献
本文把总集视为读解赖以展开的一种较好的载体,而将评点看作有别于经学而属于文学的读解方法。文章分析了总集构成文学史发展契机的四个方面的作用,分阶段说明了属于文学的读解方法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影响。文章引入不确定性、偶然性、无序性,使之与逻辑性、有序性结合起来,用以概括和说明文学史运动的动力结构,指出由雅与俗、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沟通而成的文化传播圈概念,是这一动力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在读解的累积与变化的基础上,此种动力结构以组合、对流、交织、反馈作为其运动形式。
本文考察了"现代新儒家"产生、发展的历史,认为由梁漱溟、熊十力开其端绪,经冯友兰、贺麟再经牟宗三等进一步发展,当前仍活跃于港台和海外的"现代新儒家",是从传统儒学出发,应西学东渐冲击的刺激而产生,经援西学入儒学而发展的学术思想派别。在其6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现代新儒家"对西方哲学采取了一种从单纯比附到内在融合、再到将自身融入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日渐开放的态度,在理论上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维护儒学传统到将儒学逻辑化、知性化,再到将新儒学投入现实生活领域的日渐现代化的过程。作者认为,尽管"现代新儒家
<正> 佛教产生于印度,盛行于中国。自两汉之际东来华夏腹地,它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禅宗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化佛教宗派之一。这已为学者所公认。然而,既称禅宗为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便有"化"与"所化"之别。"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所化"则是被不断吸收、改造着的印度佛教,二者合一才有中国化的佛教出现。禅宗的形成也是如此。但以往的禅宗研究著作,对其形成过程中"化"与"所化"的关系缺少细致入微、合情合理的研
本文从劳动交换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职工与企业之间劳动交换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对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极性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作者认为,职工与国有企业劳动交换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都向政府过度倾斜,企业和职工都未享有应有的地位和权力,在利益格局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少,这种状况成为影响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据此,作者提出,解决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极性低落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在职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劳动交换关系。
<正> 阎庆华同志所著《逻辑规律的本质》,虽只是一本6万字的小册子,却在逻辑学和哲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若干与众不同、值得重视的新见解。该书对类概念和个体性概念做了深层次的划分,并以此为理论前提,展开对逻辑规律本质的考察。作者首先从类概念和个体性概念分别是怎样形成的考察中来把握二者的本质区别。他指出"作为类概念(抽象概念)内涵的特征、特点,是通过人的思维对客观对象进行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因此,"特征、特点是客观的",而形成特征、特点的相互比较关系"则"是人的思维建立起来的",故而
<正> 由王政祥主编的《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一书,是目前我所看到的研究这一课题的一部理论性和现实性较强的专著,值得一读。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路,从理论上回答了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据实论理,信而有征。本书与一般专题研究不同,其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在调查研究、占有大量翔实材料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中国私营经济进行历史的和理论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探讨。材料丰富而新鲜,论述切实而深刻,结构条理分明而纲举目张。如书中队我国国情特点出发,首先论述了80年代以来我
<正> 桐城派是我国散文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清代中后期,它曾居于"正统"地位,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则被目为"谬种"。毁誉如此悬殊,其间的是非得失,遂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仅就建国以后而论,关于桐城派的研究文章即不下百余篇,并曾举办过全国性的桐城派讨论会,出版过桐城派研究论文集和桐城派文选,还曾有过数种介绍桐城派的读物问世。但总的说来,这些论
<正> 上海三联书店最近推出的《社会主义经济通货膨胀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对社会主义通货膨胀问题的三个主要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考察。在《导论》第一篇对通货膨胀概述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的含义、表现形态及衡量指标作了描述和概括。作者给通货膨胀下了如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是在既定商品(包括各种劳务和资产)数量及其价格水平条件下的货币过量发行;或者是在既定商品(包括各种资产和劳务)数量及增长速度的条件下,由各种实际经济因素(例如需求、成本、经济结构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货币过量发行。"(《导论
<正> 元好问号遗山,为金代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文化活动家,在金、元时期足以代表思想文化领域的最高成就。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正统观念的影响,学术界对于其人其文的认识一直不够
本文指出海德格尔晚期思想的宗旨是宣告哲学形而上学的终结和一个由思想取而代之的新时代的开始。围绕这一主题,作者集中论述了海德格尔对从柏拉图到尼采的西方哲学传统即人本主义传统和现代技术的批判。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晚期著作中的Humani-smus一词不应译为"人道主义",而应译为"人本主义",并由此探讨了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的划分及其与萨特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作者对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作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