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传递给下去,对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对于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我们苏教版的教科书及选修教材中就可以看出对于高中生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1.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语文教材的改革,特别是选修教材,让高中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打开《唐诗宋词》,就会发现这是一座流光溢彩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倾听“大江东去”的豪迈高歌;聆听“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浅斟低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传统文化中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历史长河中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唐诗宋词的选读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充实,让我们的修养更加完美。
  2.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选读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一些文言文,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32篇经典代表作带给学生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大餐。唐宋八大家散文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物,开辟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新传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通过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系统对高中学生进行文学修养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方面受益匪。而唐宋八大家散文的作者他们不仅是文学家,而且还是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散文是文学、思想、文化的综合体,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统。通过系统学习,为高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对高中生传统文化渗透方面能起到一种终生受益的作用。
  3.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
  在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长河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由一位两千一百多年前出生于黄河龙门的“倜傥非常之人”写的,是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和热血铸成的诗篇;她记述了华夏传统文化五千年历史的五分之三;她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谱”;她用传神的笔墨写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她以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源泉,滋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沃野旷畴。作为高中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系统学习,我们在这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中,体会到了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民族的精神。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一个博大心灵跳动的节律,瞻仰到一位中国古代良史的楷模。通过《史记》的选修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无疑给高中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给他们终身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从而起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
  4.苏教版选修教材《论孟》选读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加深,特别是1840年以后,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文明的同时,传统文化面临着时代的扬弃和科学的剖析。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学术,受到了最为剧烈的冲击,但是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孔子、孟子却是永恒的。圣贤的思想遗产已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高三开设的这门选修课程,让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在修身养性提高品德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我们在高中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研读时,我们以科学的精神,带着时代的思考不断地重温孔子与孟子的思想,在一节节课堂中去发现孔子在修身、养性、治学、治国及对自然的态度等方面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和充满魅力的人格,依旧是那么隽永、优美;论孟中传统文化犹如甘泉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给予我们智慧和启迪,发人深省,甚至历久弥新。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作为华夏儿女,理应继承和发展,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在我们的选修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经久不衰,让这盏智慧之灯为学生指明方向,磨练学生的心智,培养高尚的情操。高中语文课堂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即将走上社会的高中学生既学到文化,又学会做人,又能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之舟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吮吸鲜活的时代气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扬帆远航!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
其他文献
什么是逻辑?它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对于强调听、读、说、写能力的语文教学来说,逻辑是怎样体现的呢?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这里就需要运用缜密的逻辑思维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如何将自己所想用嘴或笔准确表达出来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思考以及分析的全面。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逻
当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尝试找到适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改革。微课作为微时代下的新生产物,出现在教学工作当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方式,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笔者试图对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一、微课教学概述  首先,很多人可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而创新能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是可以培养的。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鉴于此,笔者以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想象、实践生活。  一、兴趣:创新的基本要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已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把“学生为主”作为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自主学习更是在实际教学中实现了预期效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合理发挥自主发展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不断地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注重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来改变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有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  有效教学的主体性是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课堂的辅助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活化教学策略方法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义和首要前提,彰显了以生为本和人文关怀教学理念,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竞相发展,让他们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内主动调整适应课堂教学,更利于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围绕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层次性地递进教学指导,不仅能使得学生更加客观全面了解自己的盲区、问题,更利于他们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自觉参与互动,帮助他们形成更为全面、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
前几日浏览网上新闻,看到一篇援引《人民日报》的文章,标题赫然写着《未来医院今年有望超过百家之多》,语文教师的敏感让我顿时“驻足”思索,当“超过”遇到“之多”,这个句子还能成立吗?于是快速百度出关乎“超过”和“之多”的句子,数量着实不少,现列举一二来探究一下他们的正确性。  1.据东莞市民政局介绍,东莞有超过10万之多的地名,其中不乏超过千年者,其文化内涵丰富。(东莞本地宝资讯,2014年7月29日
教师,被人们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知识是丰富的,品格是高尚的,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才能得到学生爱戴和欢迎。但综观现实,一方面,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得语文教师不得不做一个埋头于作业、考卷批改中的“教书匠”,甚至有时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回头看一看,总觉得效果不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复习是一项较为重要的环节,其承担着巩固强化、拾遗补缺的职能,是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必不可少的重要流程。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提高复习教学的技巧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复习教学成效。笔者对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技巧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试作简要论述。  一、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给予学生参与的平台  传统的初中语文复习教学中,都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
高效语文课堂,就是指语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那么在实施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打造高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承担着这样的教学目标: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