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_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发掘和弘扬地方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乡土文化因为它独有的品质,和语文课程之间有着恰切的融合点。乡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任何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与载体,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乡土教育以人文精神为依归,注重地方文化的培植和熏陶,能激发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地方的亲和感和自豪感。它也具备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
  一、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缩影,广大农村物产丰富、文化厚重,各异的民族习惯,独特的地域风情孕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俗民风。了解多彩的人文风情,学会注目脚下的土地,学会回味已被湮灭的岁月,学生们宛如置身于一个时空隧道,穿越了历史,透视过去,审视现在,瞭望未来。于是就会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受到自身力量的充盈,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学生们就会心生自然的情感,倾注更大的爱心去关注这块赖以生存的大地,及其这大地上的生灵万物,有感于心就会用手中的笔去主动描绘,自然表达。
  本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乡土文化最真实、可感知、可体验。如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学生带着兴趣去关心脚下的土地,去领悟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既为他挖掘了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源泉,又为他夯实一个丰厚坚实的精神底子。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谈异地风貌,他国风情,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学习本土文化是增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本土文化中把许多伦理道德、教化礼仪、为人处世之法都包容了进去,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春风化雨般润泽于灵魂深处。年轻的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海量的信息,多彩的活动,美丽的自然,深邃的知识对他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教师如果合理组织开展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处理好课内外的延伸,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放松放松身心,亲近乡土文化,会对语文素养的提升,个体的发展起到有很大帮助作用的。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是围绕课程与教学这一核心而展开,其出发点与落脚点也离不开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所在。”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其本身就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挑战,其一,唤醒并激活教师的课程意识;对于教材的选择,老师一直以来都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而教师也被称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但是,校本教材的开发,会让教师转变课程理念,并改变课程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其二,提升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会让教师走出课本、走出校园,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民风民俗,并把了解到的东西整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和身份传承地方文化,增强了教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全方位地培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不仅有个体差异,也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校本教材应该以学生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单向选择,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冲突、整合的双向磨合过程,是一个“实践——开发——反思——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而这个模式的建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培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传承本土文化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地球一天天地缩小,跨时空的信息传递和密切联系,“全球化”和“地球村”既已形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文化的全球化正是以这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的,因为只有多样性的存在才要求交流和融合,才要求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亦是全球文化的一分子,而有着明显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文化进入语文校本教材资源开发,正是发展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效措施。
  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融合的同时,一些原有的本土文化也在社会的进程中悄无声息地淡化甚至消失,这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尤其像时下许多人才外流严重,经济后盾不强的农耕边地,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原有的村落正在慢慢消失,那些曾经的沧桑岁月和光辉历史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另外,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想法设法脱离农村,涌入大城市,家乡的本土文化亦在渐行渐远的脚步下,被日益淡漠。这样,把当地的优秀文化搜集整合作为语文教学资源,也是保持和传承本文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完善语文教材体系
  乡土文化注入教育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利用,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因为不同的地域其课程资源与众不同,千姿百态的地方课程资源大大活化并补充了单一的国家课程的内容,拓宽了课程资源的范围与种类,有效地改善了课程资源的品质。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亦是众多地方课程中的一朵浪花,它将学生从静态的书本场景引向动态的生活场景,使教材更贴近生活,体现生活,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也使语文课程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的发掘利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很有必要对它们搜集遴选,编成科学的语文校本课程,恰当的运用于教学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会宁县头寨农业中学。
其他文献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大多小学生是抱着畏难或排斥态度的,而这一点在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学生文言接触少、积累少,导致他们文言阅读能力不高,阅读兴趣缺失。  如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文言文有效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课题。  一、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
在中西方诗歌中,吟咏四季的诗篇均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将二者略作比较,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心理的不同导致了在同样的题材抒写中,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也折射出中西方不同文化心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春天——美丽的哀叹与希望的涌动  中国诗歌中伤春情结的产生当然要追溯至《诗经》时代,一部《诗经》仿佛就是一部伤春的情歌或哀歌。《诗经·召南·野有死》篇中有句云:“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女子在春
近几年,在小水电站开发过程中,临夏州在全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放宽准入条件,扩大融资渠道,以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投资商投资,使
文言文的“言”指的是作为文言文的物质外壳,包括其语言、语法等形式的,文言文的“文”指的是作为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及其结构。在课内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言”与“文”的统一,但是课外阅读训练应该将两者相统一起来,尤其在设计练习题时,对课内阅读文言词汇的其它含义及其用法进行归类迁移,将课内外阅读的“言”“文”结合起来。  钱梦龙老师的复读课常设计一些以应用知识为主的作业。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
平阳县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处沿海丘陵地带、总面积1051平方千米,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螫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境内水电资源理论储藏量6.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6.5万千瓦,居温州市第4位,
目的:在一以人口为基础的群体中,确定在有不同黄斑玻璃膜疣特征(即大小、类型、位置及总面积)的眼内,其患老年黄斑变性(AMD)的5年风险。方法:BlueMountains眼科研究于1992—1994
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是电力工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因为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在电力工程中,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两者不能
美国众议院所制定的新立法是促进水电发展,减少当前的水电发展模式而形成新型的水电发展格局。众议院的决议6247——官方称作“拯救我们的水坝、新型水电发展与就业法案”——
Reichel等报道了用1.2mm至3mm大小的光斑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15位患者的16只眼的视力结果,发现经过平均13个月的随访,75%的患者具有稳定的或提高的视力。可是,大部分患隐匿性脉
在对现代诗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进行理解,甚至存在脱离文本而对其进行解读的现象。因此对诗歌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成为许多教育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诗歌教学问题解析  1.诗歌解读存在严重的程式化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下,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很难得到转变。所以在高中现代诗歌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