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吟咏春秋的诗歌鉴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西方诗歌中,吟咏四季的诗篇均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将二者略作比较,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心理的不同导致了在同样的题材抒写中,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也折射出中西方不同文化心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春天——美丽的哀叹与希望的涌动
  中国诗歌中伤春情结的产生当然要追溯至《诗经》时代,一部《诗经》仿佛就是一部伤春的情歌或哀歌。《诗经·召南·野有死》篇中有句云:“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女子在春天的感发下而产生情爱的渴求,是谓春心,情爱之渴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伤春之情。这是伤春最初的意蕴。
  不过也正因为有了“女伤春”的传统,男性在“伤春”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掩盖自己的本性,借女子的口吻或借描写女子来抒发属于自己的“春心”。如《古诗》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娟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侠骨铮铮如李白也会流露出绵绵柔情:“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春思》)
  可以说,春天在中国诗人的心里,不再只是一年的季节之始,是宣告生命滋长和繁荣的使者,中国诗人充分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伤春传统,尤其是“女伤春”的传统,将春天定格为春情萌发却又得不到满足,春心蠢动却又无处导泄的情感之舟。
  如果说,传统的中国诗人是以善感而忧郁的心灵体察春的忧郁情怀,那么,西方的诗人则是以较为理性的态度表现春的魅力。且看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大学智者”的英国诗人托马斯·纳什的一曲《春》的赞歌:
  春,甜关之春,一年中最美好的时间,/万物吐芳艳,姑娘们舞翩赶,/轻寒不袭人,小鸟歌满天,/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榆树山植漫山野,村村舍舍生气盘,/羊羔欢跃喜洋洋,枚童整天笛声扬,/百鸟欢歌总在耳边响,/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田野馨香飘四方,雏菊轻轻吻脚上,/情人双双来相会,老妇憩坐沐阳光,/条条路上都有歌声在荡滚,/恰恰,咯咯,啾啾,哥哥插禾!春,甜美之春!
  在诗人这里,春天的味道是甜的,春的气息是芬芳的,春的声音是悦耳的,春带给诗人的感觉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当然,春天在西方诗人笔下也并非全是无忧无虑的,从华兹华斯的《早春咏怀》中,我们便能体会到诗人在面对春的欣喜中不免流露出的内心的忧虑:侍坐小憩丛林中,耳闻天地万籁声,/心旷神怡心中乐,乐中碎又愁绪生。自然妙作通人灵,我与自然心相通,/人类相互烦扰事,思及令我心悲痛。绿荫底下樱花丛,长春花环施满地;/不信花儿不欣喜,朵朵吸着鲜空气。鸟儿围我瑞又跳,他们所思我不知;/但看他们稍一跃,心中似有一阵喜。含苞嫩枝如扇张,欲将细风抓在怀,/深信无疑我猜想,那里定有欢乐在。若是此念天上来,若是自然圣安排,人类相互烦扰事,我岂无理不动哀?
  二、秋天——萧瑟怅惘与壮怀激烈
  与伤春的传统相同,悲秋也是中国诗歌的季节病之一,“悲秋”情结是中国诗歌的另一大主题。如果说“女伤春”似乎是“情爱意识”的代名词,那么“士悲秋”就被赋予了层层丰富的社会含义:诸如政治抱负、人生理想、生命与时间意识等。
  《楚辞》就非但伤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招魂》),亦常悲秋:“旧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之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的悲秋深蕴君国濒危之思、弃臣飘落之叹,《楚辞》之悲秋情绪对后世诗歌悲秋色的影响尤为深远。
  从潘岳的《秋兴赋》中就可见悲秋在士人的心中有“送归怀慕徒之恋”、“远行有羁旅之愤”、“感流以叹逝”、“登山怀远而悼近”的种种悲苦。欧阳修更从秋声中听出了兵戈之音、肃杀之气、刑狱之声。(《秋声赋》)无论是《秋兴赋》还是《秋声赋》,我们都可从中读出这样的情境:与春之温暖平和相反,秋天则带着惨烈寒恻之气,带着摧毁一切、栽伐一切的力道,秋主“刑官”,主“兵象”,主“伤”、“戮”,使草木凋零,万物衰亡,更使敏锐之人心感秋气而动,使人在秋天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感到季节的更替。
  西方诗人笔下的秋天也常作为衰老的象征:啊!心一天老一天,/看这样光景这渐渐/冷漠了,也不会嘀咕,/任他世界枯,叶模糊。(霍普金斯《春与秋》节选)尽管秋天在中西方诗歌中都是较为频繁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中西方诗人这里,秋天都不约而同地扮演了残败枯萎的角色,但是比起西方诗人面对秋风时常常展示出的不服老不服输的信心和勇气来,中国诗人还是显得脆弱得多,缠绵得多。且看荷马的《世代如落叶》:勇将狄奥·鉴得斯,休问我祖上是何人。人类有百代,干树叶秋横,/一年一度秋风劲,吹落满地金。漪到春归重洒绿,枝叶复如新。/人间万代皆知此,一代虽死一代生!
  雪萊《西风颂》的第四、五节:我但愿如败叶随你飘不歇/我但愿如流云伴你腾飞越/又恰似浪逐惊飘,借你神威,水涌山叠。/叹不如你,无羁情怀烈,/盼只盼,有当年童心,定陪你飘举遨游,九重宫阔,/纵长空比疾,或胜你三分,/又何至今朝潦倒尘界,苦求你助我痛海超生。/呀,卷去我如浪如云如落叶!/人生棘上何堪政!流尽我,殷红血!/岁月锁住英雄汉,岂忍腰折,本天生似你:傲岸,不羁,敏捷。且化我作林海,萧萧,/如琴如瑟,任吹落纷纷疏林叶!/但听你金风弄潮,平添上浑厚秋声,幽咽,/甜蜜更凄切!呀!狂放之灵,/但愿君威化我威,两魂共心穴!且驱我朽腐思想,如败叶横飞,/撒遍六合,待促起别般新集!/吐诗行如咒,凭借,则恰似煽起炉头火种热灰,/乱纷纷撒播我言词人裹彻!/对沉睡江山,请启我双唇作警号,吹响醒世音节!呀,西风,若冬天已到,春岂会悄然长消歇?!
  在这里,诗人俨然是一位斗士,那裁伐一切的秋风在诗人眼里具备了无穷的伟力,于是秋风就象征一切革命的诗人和诗歌,摧毁落后的、反动的,传播先进的、新生的,“西风”横扫落叶、席卷流云。于是诗人在末尾满怀乐观主义精神歌唱道:“呀,西风,/若冬天已到,春岂会长消歇?!
其他文献
目的:纵向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并将这些检查与临床状态和自动视野计检查作横向比较。方法:对参与前瞻性纵向研究的青光眼或疑似青光眼患者64只
2010年4月17日以来,西南部分受旱地区继续出现降雨过程。受降雨过程的影响,贵州广西两省区的旱情继续缓解。其中贵州省旱情与4月13日高峰期相比,耕地受旱面积减少108万亩,因
本文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阐明了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理清了土地流转与水库移民安置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水库移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土地的可能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对
针对当前国内水质低频监测的现状以及河流污染通量计算方法的缺陷,为了提高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成果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将LOADEST污染通量估算模型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相结合提
不断地增强高中语文课文的审美性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的语言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与研究高中语文课文的审美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性。  下面就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高中语文课文的审美趣味:  一、意境美  意境美是语文课文所具备的基本特征,一篇文章只有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境,才能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对
1概况南漳县石门集水库电站位于该库附坝,属坝后式电站,尾水进入下游灌溉渠道。工程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原设计装机容量3200千瓦、发电引用流量16m3,实际装机容量2560千瓦,发
以实现外调水总量分配和工程运行调度的耦合为目标,通过构建外调水工程与本地水系统的整体框架,分析跨流域调水配置与工程调度的关系,建立从配置到调度的耦合模拟模型,提出从区域
我公司承担了5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建设。下面,将我公司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由于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流行。尽管如此,原发结膜鳞状上皮细胞癌侵人眼内仍然十分罕见,因此经常导致误诊。侵及眼部大且侵袭力强的病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大多小学生是抱着畏难或排斥态度的,而这一点在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学生文言接触少、积累少,导致他们文言阅读能力不高,阅读兴趣缺失。  如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文言文有效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的课题。  一、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