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中央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强调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高校是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主要场所,通过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是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然而,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常常忽略法治教育,即便是存在法治教育体系,但在各种实践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阻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
  一、 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意识的形成与法律知识的传播发展主要是通过法治意识教育的实践来实现的,这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全民的配合与参与,而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大学生法治意识有所提升,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复旦投毒案”“川师杀人案”“大学生掏鸟窝事件”等等,充分地展现出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实施力度不强,法治教育实践中面临重重困难。
  首先,我国法治化缓慢的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由于社会法治化环境浑浊,学校法治教育实践不足,导致我国现在法治化理念未完全地深入民心,整个社会还未形成成熟的民主社会。
  其次,学校一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对于形成良好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法治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且存在很多问题。
  (一) 法律基础知识有部分了解,但认识不够全面
  从1995年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呼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和学校對大学生法治教育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一定程度对大学生法治教育起到部分积极作用。但对国际法、商法、仲裁法、行政法很是陌生,对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就更加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二) 主动遵守法律制度,但被动维护法治权益
  大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更加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大部分孩子都能良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据不完全统计,部分高校学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取到毕业证,很多学生选择加入学生会,学着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养成趋炎附势的性情,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部分辅导员或任课老师让学生交费用,很少人会问其原因;班级选举不公大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慢慢形成不敢得罪权贵的心理。甚至有的学生针对勇敢维权的学生还会发以嘲笑,认为其心胸狭窄,形成校园不良之风。此上种种姑息纵容的病态心理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维权的积极性以及法治意识的养成。
  (三) 法治理论体系知识有所增强,但法治实践能力不足
  随着国家对法治意识教育的不断加深,社会舆论大力宣传法治建设,学校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资建设,大大有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健康培养。然而其法治教育实践能力却有待提升,虽说是理论知识有所提升,然而从根本上未达到社会所需要的程度,遇到侵权事件不了解维权途径,不具备透过事件本身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四) 法治意识有所提高,但呈现传统色彩
  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但还未内化法治信仰,深受中国五千年文化熏陶的大学生,他们的法治意识和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传统的色彩也是无可厚非。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仁”、兼爱、非攻等思想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面对法律问题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无关乎生死不诉讼”等传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五) 总体上无法准确把握现代法治精髓
  大学生对“法治”总体上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生活中常常将“法治”和“法制”等同,认为法律的权威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管理公民的工具。这种错误的认识和我国高校法治教育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有很大的关联,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推崇法制建设而忽视法治理念实践,将法治狭义地理解成静态的名词性法律条文。
  二、 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式多偏重于对书本知识的讲解,理论知识的灌输。大学课本设计古板且理论的讲解没有实际案例形式的解说,同时开设的课时量相当少,经常还存在被主科目占用的现象。这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无法适应当今国家对建设法治国家的时代发展需要。法治意识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概念,加之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体验,对于法治教育实践更是雪上加霜。
  (二) 教学方式上,法治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形式单一
  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法治教学方法都依旧是关于法制教育内容和模式,教学死板,墨守成规毫无新鲜感,如此无吸引力的单一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无法将法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学对老师而言是失败的教学,对法治意识的培养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 教学主体上,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
  教书育人是伟大而神圣的事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中,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尚待完善。第一,课程设计上,我国大学生学习法治教育内容和思想道德建设课程整合在一起,教授的老师多是学习马克思的专业老师,不否认他们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强,但却无法保证其法治教育知识储备丰富,无法更好地带领大学生实施法治教育实践。第二,学生法治教育不只是任课教师的责任,辅导员、行政老师、学校社团、班主任都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和培养法治意识有良好的带头和引导作用。
  (四) 教学投入上,我国部分高校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对于不具有法学专业的大多数高校,法治教育普及和认识程度都不够,更多的安全教育宣传,很少安排大型的法治教育知识讲座知识,学生在学校除了仅有的思政课,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和舆论了解少许的法律常识。其次,教师和学校不重视法治教育。各高校的法治教育课程大多是以公共基础大班教学的模式,阶梯教室一两百多人配一个老师,很难做到针对性教学,此举给法治教育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多管理和组织上的不便,对那些投入经费和财政划拨匮乏的高校而言更是火上浇油,因此,趋于形式的法治教育在高校便普遍存在。
  三、 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路径
  (一) 学校提升法治意识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校园环境
  首先,学校必须严格按章程办事,依法管理学校事务,治理学习工作,将高校教育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学校各社团加强法治宣传,通过报刊、影视文化传媒管理等。其次,教师加强自身作用。再次,学校加大法治教育的财政支出,划拨經费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尽量多地组建大型的专家学者法治相关讲座。最后,加强学生纪律意识,设立相关自治组织、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二) 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细化教学团队
  首先,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性。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基础通常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担任,法律基础方面老师或多或少理解不足。其次,吸收各领域的法律人才,聘请各领域的法律人才,律师、检察官、法官构成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最后,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学习,加大项目经费投资,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法院、律所、监狱、检察院、法律援助机构进行科研调查学习。
  (三) 合理安排高校大学生法治课程设置
  第一,区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教育。我国高校大多数是思想道德修养法治基础设为同一门课程,法治教育授课时间容易受德育教育挤压。为此,我本人建议法治教育应为完整独立一门课程,拥有自身独自的教学资源。第二,从教学时间上来看,合理安排法治规定教育课时。一周两节课时,其中还有德育教育,教治教育。第三,完善课程选修设置。学校应规定非法学专业学生必修与专业相关的法律,允许非法学专业学生跨专业选修法学专业的课程,修读专业的法学课程。
  (四) 积极拓宽大学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学习途径
  实现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积极鼓励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开办社团法治活动进社区,安排学生进社区收集学习法治知识进社区给居民免费咨询,开办社区法治板报,给敬老院或福利院老人普法等活动;鼓励学生进检察院、法院、律所学习搜集法治案例,旁听案件审理,模拟法庭;进行分组课堂学生自主讲课,老师进行打分点评,实施和完善鼓励机制,杜绝“一言堂”,激发学生学法热情;请法律专家学者进校讲授实战维权技巧演练,参加法学专家座谈会;拓宽网络渠道,联网全国网上课程通识课,开通网络法治学习课程。通过以上活动不断树立学生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建龙.大学生法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10.
  [2]曹智.大学生法治教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M].2016.10.11.
  作者简介:
  孙敏,高乐,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我们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要从数学学科教学转向数学学科教育。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数学活动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更加关注自主
摘 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程序,并以“学会构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学会设计其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设计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案例。  关键词: 化学核心素养;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问题境脉;教学设计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
摘 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减法,常常通过归纳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等,将教学焦点集中在课文理解上。但这样的教学有一个直观的结果,就是容易将个性变成模式,最终形成所谓的阅读套路。因此,本文探讨的是一种“加法”教学——有效补白,希望能够在模式教学的基础上生发出细节欣赏与表达,让孩子们能够领略语文的多姿多彩与千变万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补白;适当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摘 要: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解决,采用科学的解决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以小学教材中“简单电路”一课题在课堂中的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分析、访谈,对劳技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小
摘 要:要把语文教得实而不死,实而能活,就得与时俱进,灵活施教,让学生学得愉快。为此,教师首先自己得“活”起来,必须明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闭门造车,关门教书那永远是不可能把学生教“活”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如此叮嘱老师们。作为教师,自己就应善于学习,不断从书籍中汲取思想和力量,因为只有自己“活”了,才可
摘 要:本文在许渊冲三美原则的理论基础下,通过对李清照《声声慢》叠词部分三种译文,即许渊冲、林语堂、刘若愚译本的分析,总结出叠词英译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三美原则;许渊冲;李清照;《声声慢》  一、 引言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更是文化交流的媒介,它涉及的个人情感、国家兴衰甚至是时代变迁都让人为之着迷。国外研究学者通过对中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研究来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文学等。可见,
摘要:“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为我园市级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包括三个研究内容,其中一点便是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本文将传统学习品质定义与美国学习品质关键词结合,利用教学实际经验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兴趣;方法;习惯;好奇心;坚持性;自主性;创造性  电子白板在我园已经普及了近八年的时间,目前每班配有54寸液晶触摸电视,为电子白板的课题研究作出了强大的铺垫。艺术教育在我园划分为音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2016版)明确提出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具体包括:能够识别各种科学问题、各种技术问题,能够调动思维进行理性思考,参与讨论和辩论等。而在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能够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及思维途径,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实践表明,将思维
摘要:靖,较聪明,调皮,不爱学习,通过老师的耐心疏导、启发、教育,树立自信、自尊。  关键词:自卑;焦虑;恐惧;沟通;疏导  个案内容  靖,较聪明,小学时成绩不错,但较调皮,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怕吃苦,作业马虎,甚至有抄袭或不交作业的现象,成绩的不理想使他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不自信,上课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  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不能看到靖一天天地消沉,如果不及时纠正,他就会越走越远,后果不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不断拓展学生眼界,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课文内容,深入挖掘课本的活动主题,给予学生主动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策略  一、 引言  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综合性学习给予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