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的适当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减法,常常通过归纳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等,将教学焦点集中在课文理解上。但这样的教学有一个直观的结果,就是容易将个性变成模式,最终形成所谓的阅读套路。因此,本文探讨的是一种“加法”教学——有效补白,希望能够在模式教学的基础上生发出细节欣赏与表达,让孩子们能够领略语文的多姿多彩与千变万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补白;适当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寻找一种“加法”教学——有效补白,希望能够在欣赏与表达中,让孩子们能够领略语文的多姿多彩。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塞尔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式或骨架,其中留下的许多未定点和空白要靠读者去填补。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在就以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粗浅地谈谈语文课文中补白的策略。下面从五点探讨阅读教学“加法”——有效补白的适当运用。
  一、 课题补白,激发阅读期待。
  课题对文章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课题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解题思路,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秋天的怀念》,讲述了一个深切怀念母亲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导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课题,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来进行整体感知文本,诱发学生将“怀念谁,为什么在秋天怀念,秋天的怀念又有何深刻的含义”补充完整。这样通过刚才巧妙拓宽课题内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 插图补白,加深文意理解。
  课文中有许多紧扣课文重点安排的插图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有插图四十多幅。这些插图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要么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要么展现了课文的故事情节,要么描绘了文章描绘的曼妙景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第41页的内容,编者设计插入一幅“三味书屋”的插图。这幅插图弥补了学生对于书屋知识上的空白,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适时补充三点内容:一是三味书屋名字的来历。二是《伏鹿图》这幅画的隐含深意。三是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字的故事。如此分析拓展,让学生对三味书屋生活的联想找到一个基点,对于主题的理解更深一层。通过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对教材课文信息的再加工,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这独特的视觉语言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加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 表演补白,激发学习兴趣。
  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文章叙写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围绕着“新装”,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它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同时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地做些表演,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善课文的审美功能。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布置学生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之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分组上台表演,学生们积极参与,情绪高涨。因而对于理解“批判人性的弱点——虚伪,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说真话”这一主题他们有着更深切的体验和更深刻的体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四、 情感补白,丰满人物形象。
  第三单元林海音写的《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详写了两次窃读的经历,并插叙了两个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场景,细腻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欣赏时,我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领悟、理解文章内容,去整合、补充作品的生活图景。
  在教学《窃读记》时,我们可以发现:书店老板可谓悭吝、刻薄、凶狠,而店员却十分友善与善解人意。但是文章对二人动作、语言与神态的描写着墨不多,另外对“我”的心理描写也不多,作者在此留下了较多的空白。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谁能把这些空白涂抹上更多的颜色呢?学生的答案纷呈:
  1. 我如狼似虎的盯着心爱的书籍,饱含了我读书时笑与泪的那本书仅离我一丈不到。我的手几乎都开始激动地颤抖着。天知道我是多么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满足我这个穷学生求学的渴望。它仍然四平八稳地躺在挤满书的书架上,就仿佛在专候我的光临。我是多么高兴它的存在,有多么渴望的伸手去拿我早已迫不及待去感受绵软的书皮在手中的触感,體会它的温存。但和我满载求知欲望的小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大的手掌,五个手指大大的分开,带着粗糙纹路,重重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就像一道屏障让我无法触碰。我顿时暗叫不好,是老板!
  老板瞪着铜铃般大小的眼睛,一脸的鄙夷,质问道:“你到底买不买?”
  我所有的高兴与激动仿佛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只剩下不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敢再看老板轻视我的眼睛,忍受不了这不看。狼狈的逃走了。
  2. 心里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巨大的失落席卷着我的全身。正在努力隐忍眼中的酸楚的这时,一个耳朵上架着铅笔,穿着一席黑色长袍的店员缓缓地向我走来,手上还拿着一本什么,看那样子,是店里过来招呼我买书的(作为应该无力购买书籍的穷学生的我,是多么怕受人招待!)尴尬的转过身,极度的羞惭,使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书籍林立的书架,双手不自然的摆放地抓着布裙,装作没看见,装作在挑书的客人的模样。但是措不及防地发觉有一本书轻触着我的胳膊。那本书进入了我的视线当中,啊,是我心心念念的那本书!店员将书轻轻送到了我面前,温和地说: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
  多么精彩的补白。通过抓住了人物描写的情感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心理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进行了有效的训练,既丰满人物形象,又让人物更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通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动作、神态和心理,品味书店老板和店员的神态和动作,深刻地理解“我”“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以及“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样,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
  五、 想象补白,扩编情节。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许多文章留有思考空间,可以让读者去思考、想象,作为教师要善于捉住这些情节空白点,进行有效的训练。
  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补白:请你对文中“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一段文字进行扩写。
  学生的回答精彩不一:
  1. 记得那一次,我就是因为好奇,悄悄去百草园拔何首乌,我使尽全身上下全部力气也没有拔出来,反倒是摔了个狗啃泥,全身上下全是泥,活脱脱一个泥娃娃。或许是因为那时我还小吧,所以那天我是空手而归,还因为满头大汗浑身是泥被母亲批评了一顿。直到过了一两年,我才拔得动。但有一次,反倒因为用力过度把泥墙弄坏了,于是乎,我又被母亲批评了一顿,把我送进了三味书屋。不知是我运气不好吧,我拔了多少次何首乌,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2. 于是我常常拔它起来,拔之前总先要准备准备,腰间系着一小块黑色的布,袖子挽到胳膊上。我做好准备后马上去拔了,两手抓住那根,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往后面使劲拔着。每次拔根,我整个人都变得灰头土脸的。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
  在此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体味童真与童趣。让他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会童趣童心,体味百草园的趣味所在。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意蕴:幼年鲁迅拔得满头大汗、灰头土脸,虽然忙碌,心里不免失望,但却乐此不疲。这份惬意,充分体现了他的天真稚气。
  又如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结尾处,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课文到现在已全部学完了,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被当作“添头”只作“白送”之用后,那么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又会说些什么来掩饰这难堪和尴尬呢?请你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留白无处不在,善补才会精彩”。巧妙地利用文本的空白,深入发掘课文的丰富内涵,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与创新的空间。让学生从“无”到“有”的转换中實现“意”和“言”的自然融合,这样我们的课堂也才能因补白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万宏珍.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
  [2]李梅.语文教学中有效补白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
  [3]杨润玉.重读自主积累拓展——谈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师,2011,09.
  [4]高慎英.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严序泽,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鸿图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主要对文献数量和研究内容进行回顾与审视,发现当前研究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培养模式缺乏特色、评价体系欠标准、研究质量略低等问题,旨在通过这样的分析,对卓越教师培养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卓越教师;培养;研究  一、 引言  现阶段卓越教师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分为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理论探讨聚焦于卓越教师的标准、内涵、培养机制、培养模式等。实践探索研究,主要基于各个
摘要:結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设置特点、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从学生群体特征、题目特征、运行模式及效果分析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互补性,为更好地认识两个实践过程的实施现状及后期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人才培养  一、 引言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政治教学也在不断改进之中。问题教学,即用缜密的逻辑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掌握了课堂所学,同时形成了比较严密的思维。本文主要阐述针对问题的设计技巧来充分架构思路,梳理思路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问题教学;政治思维;提升能力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引发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然而问题的架构、梳理以及逻辑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是人类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是任务型阅读课堂的核心。英语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教学任务,创设相关的阅读材料,明确阅读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要
摘要:《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引导儿童克服畏惧习作心理,乐于习作;同时,也能够利用生活平台对习作方法进行浸润,提高习作水平,善于习作。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提高水平  一、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一些孩子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足等原因,逐渐在学习中变得失去兴趣,丧失信心,进而产生不会学习、厌恶学习等情况,最终成为学困生。他们的存在是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案例分析  对于老师们来说,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总是和那些模范生同樣让人印象深刻,从教育的成就感方面来讲,教好一个学困生有时会比培养出一个模范生更让教师
摘要: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他认为人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在尊重音乐本身的前提下,运用体态律动的三个基本元素:时间、空间、力量,将体态律动融入音乐中,运用人体各个部位体验、感受音乐要素以及综合要素下的音乐情绪。体态律动这种最原始的直观的艺术实现方式,与音乐的结合,正是内心听觉的外化表现,同时也实现了对音乐情感体验的直接转化。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情感;时间;空间;力量;《黄河大合唱》  
摘要:长期以来,房地产业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房地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开发规模增长过快、房地产库存过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因经济落后、人才流失等原因使得房地产去库存压力比较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将成为去库存工作的重点对象。此文将以蚌埠市为例,具体探究房地产库存现状,从而反映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效果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摘 要: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我们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要从数学学科教学转向数学学科教育。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实现能力与品格并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数学活动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更加关注自主
摘 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程序,并以“学会构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学会设计其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设计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案例。  关键词: 化学核心素养;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问题境脉;教学设计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