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屏障”现象对幼儿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幼儿教育;文化屏障;影响;心理健康;认知方式;表达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24—01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一种共同认识,为了孩子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孩子选择相对较好的幼儿园,其实这样做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其负面影响是比较多的,其中影响最大就是体现在“文化屏障”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产生“文化屏障”的原因
  每一个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走进一个他们所陌生的、全新的环境,这里既包括物理环境,如教室陈设、学习用具、玩具、寝具等,也包括人物环境,如教师、小伙伴。这是他们扩大自己交际圈的第一步,本身就会感觉到不适应,没有了安全感,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孩子会哭,有的孩子会不说话,那些适应能力强一些的孩子表现得相对会好一些,虽然刚开始他们在哭在闹,但是他们并不是对于周围的环境无动于衷,而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观察和熟悉,等他们对周围环境熟悉之后,也就开始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们的哭闹也就少了,也开始愿意来幼儿园了,而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人际圈。
  对于幼儿来说,每一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都会对幼儿的认识方式、理解能力与理解方式、处事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都会产生“文化屏障’的作用力。
  二、“文化屏障”对于幼儿的影响
  1.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幼儿来到新的环境,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当中,因为原来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有一定潜在规则和行为标准及人际关系网,这也就是所说的“文化屏障”,这些潜在的规则和行为标准有教师对于常规所提出的要求,也有幼儿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新来的孩子必须去适应这些内容,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会被拒绝于这个圈子之外,孩子就会感觉到孤独,进而影响他们的性格。
  2. 对于幼儿认知方式产生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教师是他们的主要模仿对象,教师的认知方式会对孩子的认知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孩子对于教师的认知方式比较熟悉之后,便会去模仿,而换了新教师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模仿的参照体系发生了变化,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自己的认知与评判体系之前,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遇到新的东西,他们会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认识,而这些会对他们的认知产生很大的冲击。
  3. 对于幼儿表达产生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表达自己,由于他们还没有过多地被各类规则所束缚,因此表达是很直接的,他们认为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而且这种判断也不会太持久,换了环境,他们感觉到了恐惧,而为了安全,也就不愿意去表达了,时间一长,就会对他们的表达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面对“文化屏障”应当采取的对策
  1. 对孩子进行鼓励。对于新来的小朋友,教师要格外地关注他们,鼓励他们去融入新的环境当中,例如,在每天家长送的时候,教师将孩子们摸一摸等,这些小的动作都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他们也就会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
  2. 帮助他们融入新的环境。由于新入园的孩子对于环境的陌生,尤其是人际环境,这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而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注意帮助他们快速地融入新的环境,可以鼓励他们去与其他的孩子一起进行游戏,也可以帮助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等。
  3. 让新入园的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要让新入园的孩子快速融入新环境,就得让其他的孩子有机会了解他,这就要给新入园的孩子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例如,让他们讲故事、表演小节目等,通过这些展示,其他的孩子就会关注他,了解他,这样会帮助他快速融入新的环境。
  可以说,由于孩子上学是一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家长从幼儿园开始便就开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转园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但是家长过多地考虑到了孩子学习的外部环境,却对于影响孩子的这些内在的,隐性的问题却考虑得比较少,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教师,幼儿园教师对此却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关注这些内容,“文化屏障”的产生,在孩子进入社会就开始了,这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但是这种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在各方面都开始迅速发展,“文化屏障”所产生的影响也就相对比较大了,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孩子的特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将这种不良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因为在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学科中,数学是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学科,以往独立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有一个高效的学习过程,所以构建一个互助式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首先要构建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中学生的基础教育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知识教育有着基础性的奠基.中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进,也对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问题导学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极大程度地弥补中学教学模式中的纰漏.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进行教材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更多的是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对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并且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形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它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初中数学的教育更要利用这个教育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
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艺术性,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创设情景去引起学生的惊喜、疑惑、新鲜感等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笔者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创设教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因此,合作学习中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小组合作活动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合作,内容设计,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
【摘要】学科文化渗透,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它具有多样性、科学性以及阶段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着重对课堂授课中数学文化渗透的策略进行剖析,以达到把握学科教学要点,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分支,它能够辅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期间,形成逻辑推理、逆向思维.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时,有机进行数学文化知识的融
【关键词】 学困生;闪光点;评价;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35—01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成绩落后的、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困生,而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能否用心帮扶学困生,能否使其进步,对整个班级能否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 国学经典;校园文化;人格;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9—0030—01  近年来,随着国学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国学精髓的深入思考,经典诵读活动已在中小学校掀起热潮,成为学校校本教育的特色内容。有自编国学教材让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在诵读演绎经典中把国学化为行动的;有采用晨诵暮读的方式,在学校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国对小学生的教育启蒙也日益重视,对数学这一学科,教师及家长都十分重视,而对小学数学,其主要的学习范围就是运算,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此,社会、学校及教师就要认识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解决这类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创新培养  我国现有的小学数学教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101—01  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差,问题解决就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