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选修课经典小说阅读刍议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比重大,但高中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重视度不够,阅读材料的来源相对狭隘,对经典的英语小说则更少涉及。教师也习惯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英语小说阅读的教学,其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因而,高中英语经典小说阅读经常被淡化乃至忽略。本文旨在立足于二语习得理论、外语阅读教学理论、教师话语理论,探索高中生英语经典小说阅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其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丰富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英文小说的必要性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比重日益突出,并非纯粹刷阅读题就能得高分。2017年开始,全国卷中的大作文写作,要求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先用简短英语概括其大意,再续写或发表其观点。如果没有充分理解阅读,想在作文中得高分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因此,加强高中英语阅读必不可少。但就常规的阅读篇章做常规的阅读题目,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素养。因为阅读篇章的编排并不是每篇都是丰富有趣,做常规的阅读题目易使学生陷入题海训练,不利于学生终身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如果能针对实际学情,甄选部分难易适中的英语小说供学生阅读并进行有效的赏析指导,在高中选修课上英文小说阅读将会达到双赢。不仅完成选修任务,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兴趣,从而填补了高中英语常规阅读写作教学的空白。这只是从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及应试的层面来说,高中英语选修课开展英文小说阅读必不可少。
  当然,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也是刻不容缓。让自己的心灵纯净、精神充实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阅读经典。文学经典,书香四溢,日久弥新。与经典同行,与名家对话,可以感悟作家自我的生命体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爱与美的追求。为生命而阅读,寻一片心灵的栖居地,体悟人的价值与尊严,对培养一个会审美的灵魂,一颗会感悟的心灵,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高中阶段选修课开展英语经典阅读,不仅能实现课标既定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的全人素养。但打破常规的英语阅读教学,将是一大挑战。因为每当新生事物的崛起,周围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高中英语进行经典英文小说阅读也不例外。比如:有反对者会提出教学时间不够、学校配套硬件设施不够等。为此,笔者从一学期的选修课实践来证明,高中阶段选修课开展英语经典小说阅读的可行性及意义。
  阅读英文小说的可行性
  受应试教育等影响,教师往往被牢牢钉在一个狭隘的职业范畴里,并被定位在一种充当简单技能培训者和课程传递者的角色。教育者应具有的内在厚重性、思想性和独立决策能力,被语言外壳给逐渐削弱,仅思考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枝节和教学技巧。此现象在其他学科教师中同样存在,只是英语教师更加凸显,这是当前英语教育的一大悲哀。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素养。因此,能弥补学生素养不足的高中英语选修课,日益突出。但开设何种英语选修课程?笔者认为,开设英语经典小说阅读值得一线教师们实践,并能为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叩开新的大门。美国已故教育哲学家克里夫·希梅尔斯(Cliff Schimmels)曾在浙江师范大学任教,并参与全面的教改活动RICH课改项目,我们可从中得到佐证。RICH,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的英文缩略词。此课改实践提出课程的一些要素和决策权,都应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来定义和主导。课程实践项目不仅让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更是实现某种非工具性的教育目标,在一般语言教学目标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教育视野。当语言脱离工具理性成为自在语言后,它就成为任何思想的引擎。这样,语言教学就提供了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具有的武器——让语言本身打破一切学科的界限,恢复人类自然的思维方式。这一界限的打破是把真正的思想和教育目标带入课堂的前提。要打破此樊篱,绝非当前官方提供的英语教材能解决的,在高中开展英文经典小说阅读就是一个途径。
  提及英语小说阅读选修,有些教师可能会质疑费时颇多,收效甚少。实则不然。笔者在开设英语选修课前,曾在高二两个班学生中就自主选课做过问卷调查,包括英文歌曲赏析、英文报刊阅读、经典英文小说阅读。调查显示:开设英语小说阅读最受学生欢迎。
  为何有以上结果?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语文教材中就有诸多外国小说供他们课外阅读,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思想已渐趋成熟,渴望能汲取更多不同的思想。针对民意调查,笔者着手开始选材颇费了些功夫。部分教师可能会为了节省备课量,往往就一本小说进行深度分析。但笔者结合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阅读量储备情况做了些调整,决定每两三节课学一本小说当中比较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章节。这样,阅读话题比较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原版语言增强二语的习得,而且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名家的不同思想,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经典英文小说案例教学分析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为例,笔者选取了其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章节《另类》(Two Kinds),此章节往往被定义为一则儿童故事,反映了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与成长中的女儿两代人的冲突,实则也反映了中美两种混血文化的冲突。该章节长度600文字以内,生词不多,对特别难的生词如money down、Chinatown等以词汇表的形式标出,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此文曾作为某些高校英语专业的相关教材,如果细读精读可能会超越当前学生的实际思想水平。鉴于篇幅的简短、语言的可读性及课时的易操作性,笔者另辟他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步骤设计如图:
  第一步:读前提问 此举在于激发学生想象与父母聊天场景,走近小说主人公,为阅读小说中作者与其母亲的思想层面对话埋下伏笔。   第二步:略读与扫读 该设计目的不仅让学生快速习得小说基本要素,更凸显了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通过由句子释义到篇章填空,学生对小说中出现的关键词汇逐步习得。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著名的i 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 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此处划横线和需要填的词汇,是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就属于i。比学生原认知稍难的段落篇章填空,可以代表 1。此自动输入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习得语言词汇,作者母亲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有利于学生对小说人物深层次的思考。
  第三步:阅读理解 此步骤的设计突出了课堂设计教师话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师得当的课堂话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围绕Jing-Mei’s mother进行交流。教师通过提问使教学从一个环节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使不同教学环节之间建立逻辑联系。凸显了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也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所说的“语篇(话语)的局部及整体必须保持话题的延续性;语篇成分之间必须有某种逻辑——语义/语用关系”。此举不仅凸显了教师话语理论,也体现了当下的阅读教学策略及精神。读前任务设置激活了学生原有知识,带着其生活经验走进小说阅读课堂。读中的语言学习任务的层次性——从句到篇章,整个阅读过程丰富。此外,读后的话题讨论凸显了新课标提及的“五维课程目标”中的文化意识(Read for culture)、情感态度(Read for life attitude)。因为《另类》的直译“两种类型”在作品中有两种明确的界定。她母亲曾高声用汉语说:“顺从听话的我”和“我行我素”的我。这家只容得下一种我,就是“顺从听话”的我。直译的篇名显然是用顺从听话的我象征中国文化,用忤逆的女儿形象象征美国文化。由此指出主人公只能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文化冲突中国选择一方。而意译的“另类”则牵连出拒否与超越这两种被标识出迥异特征的文化,完成脱胎于这两类文化的自我“另类”的实现。
  第四步:联系思考 通过本步骤设计,学生在写作中会逐步体会一些如何表达自己思想的句子,有利于其评判性思维的螺旋上升。该章节也有很多主题可挖,但鉴于高中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教师可以就文中最后一段最后一句“I won’t be what I am not.”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其意见即可。针对部分爱思考的学生可以加深讨论:Many people try to be what they are not. Describe someone you know like that.此处问题设计不是教材纯粹规定的,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对身边生活的感受,设问激发思考。这种存在于语言之外的东西便是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或目标。学生为思想而阅读,为智慧而讨论,为现实而思考,这才是经典英文小说的真谛。
  亟待修整的方面
  由于在高中阶段开展英文经典小说阅读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为了更好地在选修课开设英文经典小说阅读,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促进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妨参考:一是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二是重视迁移规律在高中英语小说阅读中的运用;三是关注英文小说阅读的语言文化之美,进行全人教育。总之,本文旨在让高中阶段开展经典英文小说阅读,在当前的新课改中激起思想涟漪,让更多的一线英语教师愿意探索新事物,为高中英语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高奋.小说、诗歌与戏剧探寻之旅——英语文学导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吴宗杰,黄爱凤等.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 教育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宗杰.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浙江省苍南中学英语教师)
  Step1: Pre-reading Questions
  1.When you were a child, did you have any dreams of becoming famous?
  What did you dream of? Where did you get the idea?
  2.Did your mother or father ever tell people that you were very smart or very beautiful or very talented? How did you feel when they did that?
  3.Do your parents(or relatives) agree with your (future) career plans?
  Step3 Comprehension (Post-reading)
  1.What did Jing-Mei’s mother expect of her daughter?
  2.Why did Jing-Mei’s mother ask her about the capital of Finland?
  3.Why was Jing-Mei’s mother disappointed?
  4.What did Jing-Mei think when she looked in the mirror?
  5.What was the “prodigy side” of Jing-Mei?   Step4 Connecting Ideas
  I thought I Could
  Jing-Mei’s mother thought that Jing-Mei could become instantly famous in America. Complete the sentences below describing what you or someone you know they could do.
  I though that I could .
  Regrets
  Do you think that Jing-Mei regretted that she was not a prodigy?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ings that you regret. You can regret something that you did or did not do. Or you can regret something that someone else did or did not do.
  E.g:I regret that I .
  Step2: Skimming and scanning
  I.Find out the Elements(characters, setting, plots)of the fiction.
  II.Vocabulary
  A.Circle the word(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s).
  E.g.1. A prodigy is someone who has .
  A.unusual ability B.a great deal of pride
  C.very little ability D.reached old age
  2. A feeling of regret is a feeling of that something has or has not been done.
  A.happiness B.anger C.sadness D.jealously
  III.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words from the list. A few words must be used more than once.
  regret disappointed correctly guessed prodigy remarkable change promised tests ordinary checked
  Jing-Mei’s mother was not an woman. She had lost everything in China, but she did not look back in . In California, she decided that her daughter could become anything she wanted to. She wanted her to become a , so she gave her to improve her knowledge. Jing-Mei at the answers to tests, and her mother her to see if she had answered the questions . But Jing-Mei’s mother was when she saw that her daughter did not have a memory. Jing-Mei knew that she was not a ; she was just an girl, and she herself that she wouldn’t let her mother her.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在教育游戏中一系列的社会性知识被建构。将社会性知识建构的过程分成六类知识建构行为: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回应、问题深化、问题解决、构建知识。分析每个行为特点,并说明何种知识建构行为是有效的。以“学习村庄”平台作为网络教育游戏的个案进行分析,辅以说明。  关键词 教育游戏;学习村庄;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
摘 要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各种设备不齐全等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推手,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104-02  1 前言  教育部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文明市民的支持。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提出的“四个聚焦”中,有两个落在了“民”上,一个是聚焦为民惠民,另一是聚焦全民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居民是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厦门市翔安區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廖锦水看来,翔安文明创建工作应从基础设施入手,从长效机制入手,从群众参与入手,全面提升城区文明水平,从而带给居民最直观、最贴心
《中国的文明复兴》  郑永年著  东方出版社 2018年3月出版  郑永年教授的这本书主要针对中国社会道德重建、文化和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文化崛起等热门社会话题进行深入客观的研究分析,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意义,和很强的可读性。本书着重从中国道德体系建設、意识形态崛起、话语权建设以及知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的文明复兴。分析了道德解体现状、原因和道德重建;中国当前意识形态状况和重塑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必
42岁的齐玉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古城独克宗小学一名藏族女校长。她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格里拉人,我在这“天堂般的地方”从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香格里拉的“干部摇篮”  独克宗小学是香格里拉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正规“公办”应从1936年开始,至今建校也有77年。独克宗小学见证了茶巴古道悠远的马蹄声,踏着社会前进的铿锵脚步,一路点缀着迪庆高原,燃放了多少雪域儿女绚丽的梦想。今天,学校“撑
摘 要 以大学物理课程中“光的偏振”翻转课堂教学为例,介绍基于军事训练网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案例从教学基本情况、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介绍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并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翻转教学、课后复习拓展三个环节具体介绍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形式、过程及效果。  关键词 翻转课堂;军事训练网;光的偏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
中国是否真正存在中产阶层,中国中产阶层又将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影响?笔者从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两个维度剖析中国中产阶层崛起带来的社会影响。  中产阶层崛起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中国中产阶层崛起,使得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变化。相应的,许多与中产阶层崛起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但这个阶段的许多基本特点,都在总体上仍然与全世界中产阶层人口最多的国家相似——社会阶层组织不成熟、相对比较
灌口镇是集美区下辖的两个镇之一,镇域面积70.2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近约1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约8.6万人),2017年度上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51名,荣获“省级文明镇”称号。  长期以来,灌口镇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投入、统筹共建、全面推进”的模式,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全覆盖,经济增长稳中向好,产业
近日,笔者在多所大学看到,课堂上不少学生是“手机控”,上课时间也忍不住玩起手机。手机(包括平板电脑等便携式上网终端)“入侵”课堂,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学习风气。人手一机,随时上网,俨然成为大学生活的常态。然而,面对手机“入侵”课堂,大学要如何应对?  课堂上常见的动作  走进上海的某大学,发现图书馆一楼自修室里总共百来名学生,目光对着手机屏幕的有两三成。工商管理学院研一学生陈婕眼
日头坠到鸟巢里,他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早已没水的水壶在他的腰间晃荡着。  就在他饥渴难耐即将倒下的时候,一个破旧的院子闯入他的视线——院内的杂草长得几乎和他一般高,在荒草的掩映下,一条青石板路通向院中的房子。房子是旧式的建筑风格,暗红色的木制房门半掩着,没有上锁。他敲了敲门,没人应。他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木箱,上面画着一只玄鸟。木箱旁边的炉子上架着一把还冒着热气的茶壶。他把茶壶拎起来,发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