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提问中构建自主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绝不是居高临下的质问、拷问,而是师生间人格平等且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一次次心灵智慧的交流。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我们教师处处做有心人,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因人施问,面向全体
  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有难有易,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现状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在课堂提问中体现“分层指导,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班教一段时间熟悉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哪些学生能回答得很好,哪些学生不太会回答,哪些学生可能无法应付,教师在心中基本上是有数的。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前预设问题时就要有梯度、有层次:引路性提问,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后进生。这样的课堂提问才更有效,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有所启迪,从而主动进取,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舞台。
  二、精心设问,激活思维
  提问只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的思维,所以提问需惜语如金、精心设计,切忌多、碎、空,狂轰滥炸,看似学生在积极参与、积极思维,但难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的联系。
  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复习”这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复习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复习回顾各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课中仅以一个问题引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好几种立体图形,你获得了哪些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立体图形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边演示边介绍,其余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可以质疑和补充。这样,对于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四种立体图形的旧知回顾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得以完成。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与空间,精心设计组织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架构已有的知识桥梁、更好地温故知新,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整理建构的能力。
  三、促思巧问,适度“先行”
  为了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先于教学任务呈现一种引领性的问题,它要高于学习任务但必须与教学内容及学生原有知识紧密相连。如果教学只是针对某一单项知识点的提问,往往巩固时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与反感,这时教师适度“先行组织”问题,可以起到对旧知的回忆与运用,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
  如学习正反比例知识时,对于多边形的周长、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各个量之间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是分散开来学习的,在进行整理复习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归纳性问题:“我们学过的多边形周长、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各个量之间成比例吗?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引导学生按照以前学习的顺序逐个思考: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正方形……不仅引导学生详细复习了几何图形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脉络化,最关键的是教会了学生系统整理复习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这一问题的设立,将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知识放在一起,对于以前的单项知识是一种分析综合,而对于了解其比例关系要求高一点,这种“跳一跳能摘果子”的综合挑战性提问,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建构主动探究的和谐课堂。
  四、以问引问,师生共赢
  提问是双边活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教师提问,而且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提问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应在学生心中渗透提问意识,或旁敲侧击,或以问引问,提出认知水平较高、富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才有可能最终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提出问题是个发展过程,学生首先必须有提问的欲望和意识,才能在不断提问中学会提问并发展为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学生提问是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对学习方法的运用,对知识的再组织、再加工,从而达到再提高的目的。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开始我并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带领学生回顾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转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圆锥的体积,根据学习经验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或想问的问题?”立即就有学生举手要求回答,有的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求圆锥的体积?”有的说:“我在想怎样把圆锥转化成长方体?好像比较麻烦!”有的说:“我觉得还是把圆锥转化成圆柱比较容易,但怎样分、怎样拼呢?”……在这一个个充满睿智的问题下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红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选择书籍下工夫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几乎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数学作业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一句话,“我”的作业“我”作主。  一、激发思维,需要作业的民主自由  学生是教育的主题,自主作业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作业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设计不同
所谓权力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权力支配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党员干部大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权力道德建设,是摆在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涌现出一股优质高新企业赴美上市的浪潮。作为反映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势头的代表,这些赴美上市公司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追捧。我们把这些主要收入源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
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课堂的延伸。目前,许多教师对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或应付了事的现象感到困惑。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我们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在布置家庭作业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要寻找、布置适合学生做而学生又乐于做的家庭作业,要一改过去那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完成,从而真正喜欢上做家庭作业。  一、让家庭作业充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唐诗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是一枝独秀.而大诗人王维的诗歌更为卓异,以他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王
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曾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男性的形象也是栩栩如生.本文运用瑞文·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分析《群芳亭》中的男性形象,从新的视角赏析赛珍珠的作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学习。  一、在生活中体验——引导学生“问”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
高职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使网络成为高职院校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基于信息网络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新形式上进行不断地改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