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培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一种能力,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带领学生以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去学习历史,体会和感受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进一步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真正贯彻落实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历史课堂;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73-02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思维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反应过程,对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有重要意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每個教师必须慎重考量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措施。
  一、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的问题不够准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注重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去自行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无法合理选择问题。在对大量历史教学案例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够科学,通常表现为问题情境创设不科学、主题把握不充分等。历史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思维品质,同时还应当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教师所选择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历史史料不严谨、问题难度不合适等各种问题。
  (二)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要想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就需要让学生自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查阅资料、去思考。但是,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授课时间较少,因此,教师会自问自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给学生预留较多的时间,这也就无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料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这些丰富的故事和资料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但若是资料过多也会加大学生整理的难度。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自己的阅历来完善教学。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去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往往不够丰富,会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同时降低学生对历史科目学习的自信心,导致思维混乱。
  (四)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但是当前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进行。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混乱问题,无法发挥个人潜力,更不用说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问题的设计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对此,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不需要同化学生思维,应当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都能拥有独特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对此,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们在学习“改革开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工具,如微信、QQ。教师可以在朋友圈内发布消息,如“为什么在福建、广东两个地方先进行改革开放?”并且可以通过上传文字、图片的方式说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朋友圈来进行互动解答,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且不会产生对学习的排斥心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知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节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在课件中为学生播放香港、澳门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两个城市是如何失去主权的?香港、澳门主权回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各种历史录像、图片等向学生展示出来,让抽象知识点变得更为直观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微信群或QQ群,将关键的作业任务上传到群里。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群里开展测试,引导学生积极回应,建立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更新公众号文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展辩论活动
  在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死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去怀疑过历史的真实性,更不用说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对历史事件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章节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教师讲到这儿时,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虽然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但它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意义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有的学生说:“辛亥革命能够结束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有历史意义的。”有的学生说:“虽然辛亥革命没有成功,但若是没有辛亥革命,那么清朝的统治就不会结束,当时中国可能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变成了完全殖民地社会。”此外,还有的同学说:“辛亥革命的失败能够让民族看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它能够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后续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所以它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教师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在辩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打破传统墨守成规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加强重点知识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在学习时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再加上时间、空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很多历史问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无法让学生高效地理解。因此,学生无法进一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对此,教师需要加强重点知识教学,让学生学习更为深刻的历史知识。例如,在涉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时,教师应当将现实与历史对接起来,创设良好的情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信息,這样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其次,在学习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鉴真和玄奘行走路线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行走路线的动画演示,这样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重要的地点。教师讲解的声音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更为清晰的外交家路线。在教学张骞通西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应用这种方式。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张骞出使西域整个路线图,在学生心中也可以形成基本的轮廓,教师再加以口头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和感官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以及张骞对西域的作用,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教学19世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各个国家的名字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组合,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让学生表述出来。利用动态图形的方式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重难点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由于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再加上篇幅有限,很多情况下,历史课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并不是很全面。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来使教学更为深入地开展。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被其他国家拒绝。这一消息传到国内之后,人们十分愤怒,由此爆发五四运动。这场运动遭受北洋政府的压制,但是并没有击垮国人的爱国情怀,反而激起工人、商人的爱国运动,由此开展了激烈的抗争。因此,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学生学习完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次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进行探究。巴黎和会又叫作和平大会,但是在这场大会上并没有看到和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近代史上的分水岭,若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的要求能够被满足,那么北洋政府的统治仍然会继续,国民仍然会做着不切实际的大国梦。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件耻辱的事情,因此很愤恨。教师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可以营造一种批判性的课堂氛围激起他们的灵感,让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各种历史事件,从而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认识到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优化问题的设计、开展辩论活动、加强重点知识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各种方式来促进教学更好地开展,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更好地去感知、理解历史。
  [参考文献]
  [1]王正瀚.从课例看美国中学历史课堂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10).
  [2]曹小青.西澳大利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以西澳大利亚首府Perth市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3]张冬梅.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10).
  [4]翟志明.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文理导航,2017(2).
  作者简介:孔 君(1971— ),女,辽宁锦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别名:老妈妈拐棍、樟柳头。基原: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Koenig)Smith的根茎。生长环境:亚热带山间疏阴灌丛或荒坡沟边。云南分布:版纳、思茅、德宏、临沧、玉溪、红河。功效:消炎利水,散瘀消肿。主治:中耳炎、肾炎水肿、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用法:切片蒸熟晒干,水煎服,10~15g。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教学手段也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教育模式出现了巨大改变。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因此,他们对化学较为陌生,还会伴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下化学学习基础。文章针对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从探究教学的基本定义与特征入手,对初中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探究教学
摘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文章作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1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数学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近年来,逻辑思维的培养方式成了教育界所讨论的热点。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逻辑思维,但仅靠学生自己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初中教师便应当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着重分析了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摘 要:班级品格教育聚焦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遵循问题导向、体验分享和循序渐进等原则,汇聚师生和家长三方力量,把品格认知、品格情感和行为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学生习得并固化相关品格。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借助家校共育微故事,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分享力行,形成一种全方位、多视角的班级品格教育特色设计和实施路径,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  关键词:品格教育;家校共育;主题班会;德育剧场  中图分类号:G621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思维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逻辑和不断验证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科学教师其实希望学生都能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并研究自然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能具备科学家一样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思维;有效教学  中图
摘 要:校本课程源自英国,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课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分别是以学校为基础,在学校中开展,为了学校的发展,就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的课程,主要是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程改进过程。  关键词:《习近平讲故事》;数学;校本课程;完整体系  中图分类号:
英语教学一直都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将英文歌曲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锻炼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积累英语词汇,促进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提升,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信息技术的身影。微课程的出现满足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将微课程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为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助力。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并重点围绕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通过“微课堂”的构建增强生物教学实效性。
摘 要:量的积累是学生阅读的关键,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我国小学生缺少英语使用环境,再加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在小学时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认真阅读。  关键词:学习情境;沟通交流;提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