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朵有生命力的花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语言是一朵有生命力的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伊,在水那边,或美或丑,看得到或看不到,它就在那里,亭亭玉立,而且会按照生老病死、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去经风沐雨,随世沉浮。花开,花谢,是它自打出现那刻起天赋的权利,人力可以改变它,捧红它或者是灭绝它,但是却否定不了它来来去去的客观存在。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朝代更迭,兴衰治乱,悲欢离合,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演化之中,谁又能否定语言新陈代谢、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权利呢?谁也不是上帝,也不能像叮当猫一样坐着时光穿梭机奔赴未来找到确切的答案,所以,谁也主宰不了语言的命运,即使,你是运用着它、传递着它的语文老师,即使,你是学贯中西的语言研究大师。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独特现象,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别怕,这是正常的,如果一成不变,那才是真的可怕呢。哪处茂盛的花园中没有些杂草呢?“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和修建的平平整整的冬青带,你更喜欢哪个呢?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远古的先民认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新兴而接受不了的语言现象,那么《诗经》绝矣;如果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能够像秦朝一样集中且独裁的话,那么就没有开启后世无数学术流派的“诸子百家”;如果某种语言一旦新兴还不待时间证明就要被非议且打压,那么,不会有“汉赋”,不会有“乐府诗”,不会有什么“唐诗宋词元曲”,不会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会有什么豪放或者婉约,绮丽或清新。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也能变成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学样式,茶余饭后的“话本”不也变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阅读载体?
  语言,是一朵有生命力的花,可以去欣赏它,闻嗅它,触摸它,佩戴它,研究它,但是就是不可以掐断它,扼杀它,哪怕它可能冲击了你的视觉味觉嗅觉。不喜欢是你的权利,就好像生命是它的权利。挂起“莫谈国事”的牌子估计封不住悠悠之口,高喊着“热爱人民”的人也不见得就对人民好了,国骂谁都觉得它不雅观,但是大街小巷处处通行,“之乎者也”高雅万分,但是已随着发黄的历史淹没在线装书里。
  语言,它有着自己的生命力,枯荣在每个人的嘴上,兴衰在时间的流逝里。你“爽歪歪”也好,你“羡慕嫉妒恨”也罢,它依然会撒着欢儿地在人们的嘴上或手指上遛弯儿。
  “你爱,或者不爱我
  我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伏尔泰在十八世纪给我们的思想启蒙。
  语言,是一朵有生命力的花。网络语言在网络普及的信息时代应运而生,是一种自然的语言现象,没必要搞得我们如履薄冰,如临大敌。他们显得刺耳,扎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这个载体有太多的虚拟性、快速传播性、和轻松自由的感情释放特点,吼两句,咋呼几声,一来二去就流行了起来,流行得起来,说明有用处,有存在的价值。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语言词汇也一定会层出不穷,这些,我们阻挡不了,也改变不了。
  还有,就是不要太过担心我们的学生会怎样怎样,让他们不要怎样怎样。像今天的授课一样,跟他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探讨探讨,他们自然也就明白怎么去对待这些语言现象了。考场写作上,为了保险,能不用就少用,就可以了。其他的生活运用方面,我觉得没必要要求的太过拘谨,因为我们即使用三年的时间去不断地教导他们,也不可能把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教成八零后、七零后。当然,幸亏不可能,要是真可能了,那估计就是素质教育的悲哀了。
  以上这些看法,都是建立在道德、法律许可的语言范围之内,至于一些违法、伤人和恶意攻击的用语,支持清理网络语言环境。
其他文献
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想赢得工作的成功,首先必须热爱学生,这样才会与学生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否则我们的好心会不被理解,学生的过失,我们也不会原谅。  (一)爱学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受很大的冲击。学生在外求学,远离亲人。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最渴望亲人的温暖。而父母又不可能很快的来到他们的身边。老师的关心,对他们来说,犹如亲人般的温暖。在学生生病的时候,问问他们有没
期刊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高中教学阶段,体现语文素质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一、听的能力  应试教育下的听,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要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广泛地接受各方面的信息;要培养学生正确地听的态度和良好地听的习惯;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由于语文课时相对较紧,对于我们农村高中来说,要达到上述要求,必然要在写作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拓展,以使写作成为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习惯性行为,成为他们生活必需的部分。而周记,是最具活力与个性的写作体验。下面,本人就试着从周记个性化训练这一角度入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从日常见闻入手。生活永远是鲜活的,如果老
期刊
【简要说明】  语文具有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语文课发展的方向。而关注作者本人乃是其中之一。作者,这个站在文本之后的神秘之人,他有着怎样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以及对自然对人生独特的感受,本节课以此作为探讨的重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走近作者郁达夫。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学习动机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苏轼的《赤壁赋》,在这篇描写秋景的文章中,我
期刊
在有限的时间里,高三学生如何建错题集才能真正费时少、收益好呢?根据多年的探索与思考,我觉得以下办法对高三学子十分有效:  一、一轮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建议学生用以下的方式建立错题集:  1.知识性的东西,比如语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知识点,尽量在自习课大声朗读,边读边抄,抄写时故意留出空白供以后填写,填写时尽量在草稿本上进行,凡是有错的用铅笔圈起来,第二天进行其他内容前先集中精力解决
期刊
“环境描写”题是小说考查的常见题型,它有三考:一考特点,二考手法,三考作用。分析作用是考查的重点,但不少学生答作用类试题时常出现答题不具体、不全面、术语不明等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特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回归课本,熟练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
期刊
于漪曾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因此,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将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优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认为,教学语言对师生情感优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优美,如听仙乐——运用审美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良好的教学语言应当是情感性与知识性的完善统一,如果教学语言只传递教学信息,却不能
期刊
诗歌鉴赏,其考点设置主要有四个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因此,完成基本的知识积累后,学生需要将零散获得的鉴赏知识进行归纳,做到“三明确”“六注意”,从而清晰审题,全面准确答题。  一、“三明确”  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全面了解答题技巧,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一)常见提问方式及解题思路  1.这首诗在表现(达)手法(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期刊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 作文应是学生本真的坦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作文世界应是“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丰富的精神家园。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是让学生用眼睛
期刊
高高的额头,让人艳羡;蓝蓝的眼睛,引人深思;颀长的身材,惹人着迷,显然,她只凭年轻貌美就能“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知道,外表的美丽是短暂的,不是她的目标,她所追求的是永恒的精神之美、人生之美。于是她舍弃了富丽堂皇,选择了烟熏火燎,终于两次问鼎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就是这样,既拥有让人嫉妒的外表美,更拥有跨越百年的人格美。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看看居里夫人是如何实现美丽的百年跨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