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中巧用反思型数学日记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na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一直是我们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难题.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发现学生的反思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反思性数学日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数学日记,提高对数学学习的自我反思,构建自身对所学知识的认知表征;教师通过数学日记,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个性化的认知心理与非认知心理差异,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高效优质的学习.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中数学明显难了很多:高中数学的知识量剧增,训练题目、试卷数量也大的惊人;数学语言变化也很大,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很抽象,让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思维方法迥然不同,初中数学学习,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在解题方法、步骤上灵活多变,往往一道题要求用各种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换元、消元等思想方法融会贯通.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高中课程特点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数学题目太难了,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的在上课时听懂了老师说的例题,可是课下做题时却不知从何下手,没有解题思路或者碰到同类型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断带现象;还有的听懂会做却因为粗心大意而屡屡出错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前人的相关研究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通过要求学生写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概括力、表达力,而且能与老师之间建立信任、调动其兴趣、培养其自信心等.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巧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呢?我们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很少会在同一层次上的,总会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可以在班级中采用分层的方法,把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随机分组,这样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帮助,另外反思型数学日记也可以分两个类型:关于数学知识的反思性日记和情感交流型日记.每组的成员都要写数学知识的反思性日记和情感交流型日记(与老师之间),除此之外,每组中还要有小组日记,专门记录组成员之间在数学学习的中的问题交流与方法讨论等.每天这些日记都要上交给老师,老师批阅完再发给学生.如何反思以及如何写反思日记?
  1.对课堂上所学内容反思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有些数学知识仅凭老师在课堂上的一遍讲解和自己的专心听讲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学生可以记下要点,课下写数学反思日记中沿着老师讲解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认真琢磨和消化.实在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弄懂,问老师或者学生直到掌握为止,此时也要在日记中记下怎么理解和掌握的,自己当时在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为什么自己之前不会等;懂了的问题也应认真反思,把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会举一反三.老师也能通过每组成员的日记发现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于个别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把他们聚在一起重新跟他们讲解,对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在下次上课之前讲解复习一下或者审查自己在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方式是不是学生不能接受,能否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讲解,对于学生理解错的知识同样进行修改批注,对于掌握不错的学生给予表扬或鼓励.
  2.课下反思
  所谓课下反思,就是通过作业、练习以及阶段性的考试中出现的错题、不会题进行反思.“错题”、“不会题”会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在数学日记的“错题”、“不会题”旁写上自己思路被卡的情况并分析错误或者不会做的归因:是自己审题错误(解题时没看清楚题目给的条件、定义域考虑范围没弄清楚等)、思维性错误(比如:在化简或者推理时没考虑某个值存在的条件)、心理性错误(粗心,比如:写错数字)等,并且写上从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当老师看学生的反思日记时,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还没真正的掌握,哪些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哪些学生存在粗心的问题等,这样老师在后继教学过程中对没真正掌握的知识可以经常讲解复习,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对粗心的学生要经常提醒他细心或者告诫他下次再粗心要采取惩罚措施等.通过此阶段的反思学生做题的条理性慢慢地会增强,思维也会更严谨.在下次做题或考试时,通过日记可以提醒自己犯过的错误,纠正自己对这个知识点不正确或者片面的理解,解题时不再盲目,做题时更加条理化、严谨化.对小组日记,小组成员可以在一起相互交流.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数学世界-“数学现实”.而“数学日记”就像似学生“数学现实”的一个“CT扫描仪”它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与感悟;记录下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喜怒哀乐;折射出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教师通过数学日记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上的交流,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递了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发展.数学日记是学生向老师倾述的一条通道,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扇窗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朱宸材.有关反思对提高数学学习时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1(12):95.
  [2]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孙旭花.美国数学教育的“数学日记”[J].广州师院学报,1997(2).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 (242000)]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候的物理学习成绩处于拔尖状态,一般物理的分数都不会低于85分,到了高中发现物理学习是如此之难,很多时候会有想要放弃学习物理的想法,成绩一跌再跌,由曾经的85分以上变成现在的不及格.由此可见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学习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适应不过来而无法提高自身学习物理的能力,以致学习成绩一跌再跌.本文从初高中物理的教学方面来阐述了学习物理思维的转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对学生的
由于国家大力普及高中教育,我国整体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读高中生人数逐年递增,出现了高中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这种差异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为了缩小高中学生整体差异,保证每个高中生的顺利成长与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化学是高中各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一门学科,很多教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不甚理想.教师在课堂上将课内知识讲述的明明白白,学生听得也是非常清楚,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稍加变动学生就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在此过程中教师已经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也非常的痛苦,但是就是学生的成绩得不到很明显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