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方资源,弘扬龙舟文化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龙舟是顺德区闪亮的文化名片。龙舟文化代表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精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望,这正是年轻一代所要培养的精神。我校地处顺德勒流龙眼水乡,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行有600多年的历史的“龙眼点睛”活动,是珠三角龙舟文化盛会,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校巧用丰富的本土资源,设计实施“神奇的龙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精神。
  【关键词】龙舟文化;龙眼点睛;教案;教参
  《小学综合实际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但对于乡村学校来说省提供的教材所设置的活动内容局限性较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实践,不能体现“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更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龙舟是顺德区闪亮的文化名片。龙舟文化代表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精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望,正是年轻一代所要培養的精神。我校地处顺德勒流龙眼水乡,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行有600多年的历史的“龙眼点睛”活动,是珠三角龙舟文化盛会,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乡中建有村史馆,保存了大量的龙舟资料。这都为我们学校课题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本土资源,为此龙眼小学设计实施“神奇的龙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的精神。
  “神奇的龙舟”共有“龙舟制作”“龙舟饮食”“龙舟竞技”“龙眼点睛”四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实施对象分别是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子课题“龙眼点睛”开发与研究。
  一、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勒流龙眼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内容
  “龙眼点睛”是龙眼水乡文化最长盛不衰的特色,是南粤非物质文化的“奇葩”。每年农历五月初三,来自中山、江门、番禺等珠三角地区的上百艘彩舟会齐聚顺德勒流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仪式。龙眼学子既有来自本地水乡,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对“点睛”活动要么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要么一无所知。让学生实地参与龙眼“点睛”调查活动,可以深入了解龙舟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龙眼水乡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出在“龙眼点睛”那天,学生最想探究的内容有:“龙眼点睛”盛况、“龙眼点睛”程序、“龙眼点睛”历史、戏龙舟水寓意、龙舟游展线路。
  二、定研究目标
  (一)师资发展目标
  通过有计划组织课程组成员及综合实践教师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理论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学生发展目标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把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置于教学设计中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1.通过对“龙眼点睛”的探究,了解“龙眼点睛”的历史与意义,认识传统龙舟文化,培养学生策划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团队精神及进取精神。
  2.通过撰写“龙眼点睛”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通过调查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各学科的整合能力。
  三、定课时
  第一课:寻秘龙眼,三课时;
  第二课:探秘点睛,四——五课时;
  全年共计七至八节,有效上课时间为每年的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
  四、教学过程管理
  在“龙眼点睛”教学中,坚决贯彻“人人参与,个性发展”课程理念,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五月初三的“龙眼点睛”盛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操作能力。
  (一)将“龙眼点睛”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保证教学的实施
  为了保证“龙眼点睛”教学的顺利进行,我校把“龙眼点睛”课程列入了课程计划。调查指导课安排在每年五月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实践活动课安排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那天早上实施;成果汇报课安排6月中旬前的综合实践课实施。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依据教材、教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龙眼点睛”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理论培训,帮助教师从思想上走进校本课程。为了让我校的综合实践课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了解龙舟文化、了解“神奇的龙舟”教材编排及教学用书的作用,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素养,为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做好观念、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三)建立多元的龙舟文化合作教育体系
  1.由课题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协调校内外关系,保证课程实施顺利开展。
  2.重视成果展示。组织多种形式的作品展示,如,在学校展示学生的龙舟制作、面向全年级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参加校外机构邀请的龙舟说唱展示,或是进行校外龙舟推广等。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可以在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让学生用龙舟来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
  五、拟定课程实施教案
  根据学生调查研究内容,初步拟定《寻秘龙眼》 《探秘点睛》两课实施教案,分别如下:
  六、实施与教材编写并行
  (一)初步实施与教材编写
  制定初步实施教案后,笔者依据教案编写了教材与教参,如下:   1.教材:
  2.教参:
  在初次的课程实施中,我们以教材教参为实施的依据,按照初次制定的教案实施,可是在实施的(下转第24版)(上接第23版)过程中却发现存在问题。如,学生实地调查不知要采访谁,问些什么问题、采访的礼仪欠缺、小组调查汇报展示不理想等。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多次聚在一块研究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翻阅理论知识,向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将实施的教案整理出四种课型:“龙眼点睛”选题指导课、“龙眼点睛”方法指导课、“龙眼点睛”实践体验课、“龙眼点睛”成果汇报课,重新制定了“龙眼点睛”两课四种课型的教案,更改后的教案如下:
  龙眼点睛教案1
  龙眼点睛教案2
  龙眼点睛教案3
  龙眼点睛教案4
  与此同时,开始根据修改后的教案,进行教材与教参的对应调整,调整后的教材与教参分别如下:
  1.教材:
  2.教参:
  这些重新制定的教案与重新修订的教材教参将会在下一年实与使用。
  (二)深入实施与教材编写
  第二年,我们使用新制定的教案,教材、教参开展活动,因为有了第一次实施的经验,再者我们根据实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更改,这次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从选取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指导、再到实地考察、成果汇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能力都得到不同的提升,下面摘選一组同学汇报图片及调查结果。
  第二组:龙舟点睛的程序
  1.迎龙:各村民把龙头、龙尾、龙牌从船上拆下,毕恭毕敬地搬进庙内;2. 祭拜:抱着龙头、龙尾进行祭拜;3.点睛:村中德高望重老者拿起朱砂笔,点龙头,叫道:“风调雨顺。”点龙尾,叫道:“国泰民安!”点睛后还点龙牌,塞龙眼入龙口,寓意生龙采青,龙马精神;4.赠物 :“庙祝公” 各客人送上米酒一对、鲜果数对、龙耳一把;5.回龙:龙头从殿内左侧门进,之后,从右侧门出大路,俗称“行大运”;6.抚龙:村民带子携女抚摸龙头龙须,祈求永顺安宁;7.游龙:船手登舟,绕龙眼村河道一周,接受民众递送的礼物与祝福。
  为什么要点睛呢?是因为用朱砂为龙点上了眼睛,寓意着龙的眼睛睁开了,这样赛龙舟时就可以顺风顺水,有灵性,划动得更加生猛,否则会拖泥带水,甚至会有翻沉之虞,所以每年才会有如此多的龙舟前来,以保佑平安。 据调查,我们发现75%游客基本能猜出点睛的意义,但是85.4%的游客是不了解点睛的程序以及原因。
  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调查内容时,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新的探究问题,可是,我们的“龙眼点睛”课程却截然而止了,这或多或少都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故此,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的教研,再延伸出新的课型——课后延伸,鼓励学生以个人或组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龙舟文化,并在综合实践课堂提供展示的平台。
  七、搭建特色网站
  为了更好地弘扬龙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开展龙舟实践活动,龙舟课程组搭建了“神奇的龙舟”特色网站,课题组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子课题资料上传至此网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片、视频材料,方便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神奇的龙舟》时查找资料,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经过三年多完善,网站的内容与《神奇的龙舟》教材一一对应,内容丰富,色彩绚烂,学生的作品、动态不断更新,大受学生的喜爱。校本课程《神奇的龙舟》历经数载,雏形已现,在开发研究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少的荣誉。《神奇的龙舟》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替代部分无法实施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大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促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神奇的龙舟”课程会因不断调整而日臻完善,我们的学校会因为龙舟这一特色而日臻完美。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教育的发展,英语教学越发受到关注,英语同时作为外来语言,学生对其会感到一定的陌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稍显吃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兴趣优先来激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率,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关键词】兴趣优先;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一门语言学,兴趣是调动学
【摘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明:“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本文从实践出发,以示范课《四大历史事件——南昌起义》为例,分析舞蹈与历史进行学科融合的创造性情景教学在美育探索道路上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情景教学;舞蹈教育;美育;学科融合;创新教学  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美育越来越被重视。《意见》提到:“美
【摘要】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家长QQ群、一起作业网、轻智慧教育平台等为探索研究对象,结合自己的实践反思,具体分析一般教师的使用情况,阐述巧用“教育E ”的努力方向和提升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广大教师提升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益而努力。  【关键词】教育E ;数据分析;高年级;教学效益  一、当前信息化背景下高年级语文教学情况  当今社会已处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社会发展经济需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现实性,其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治内容,增强学生的法治精神,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治体系,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法律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提升教学质量、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新形势,科学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领域中,“问题解决”作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具有着重要的数学教育意义。通过教师巧妙地为学生设计“问题解决”例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小学生运用现有数学知识解决一个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本文在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设置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拓展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变了逐篇讲读课文这样一种语文课程的教学形态。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整合教学资源。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人文主题; 教学形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整合教学资源,具体表现在
情感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摒弃传统的说教方式,运用情感的感召力量,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然而,品德课作为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合理调控情感,适时表达情感,才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运用语言的艺术,感染学生的情感  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师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
【摘要】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词汇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和正确与否,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重要尺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规律性、科学性,多数只靠死记硬背,用一种机械的形式去重复,更谈不上兴趣可言,所以常常事倍功半。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核心素养要求认真研究、总结,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
【摘要】本文从初中历史课教学困境出发,以七年级下册《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一课为例,提出初中历史课堂如何突出“历史味”的探索思路:一、领悟历史教学精髓,突出初中历史教学方向性;二、理清历史教学概念,突出初中历史教学专业性;三、勾画历史教学主线,突出初中历史教学系统性;四、营造历史教学情景,突出初中历史教学感染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历史味  随着课程改革深化,初中历史教学的专业性要
【摘要】思维是学习知识的必备能力。教师巧妙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问的心理,创设形式多样的“发问”平台,营造学生能问、会问的互动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引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不断的“问”与“答”的互动中理解、掌握、巩固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创设;情境;培养  思维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必备能力,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从小学阶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