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我前功尽弃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i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肠寸断呀。有没有?
  
  小熊是个脾气很好的男孩,外向随和,喜欢交朋友,所以我一直以为他上幼儿园问题应该不大,因此未免有点轻敌。
  第一天送小熊上幼儿园,他高高兴兴地拉着老师的手就进去了,我们也就放了心,高高兴兴地回来了(高兴得太早!)。接他的时候,我第一个到,但老师已经领着小熊在门口等着了。小熊那个惶恐无助的小眼神把我给重重打击了一下⋯⋯显然是完全没意识到是这么漫长的时间见不到妈妈(虽然我们一再告诉过他)。
  小熊看见我,松开老师的手扑过来,小嘴巴撇撇着,眼睛里含着泪珠,不说话,一个劲儿地要求抱抱。回家的路上,倒是不一会儿就高兴了,吱吱尖叫着前跑后跑,可是强烈要求第二天不上幼儿园。
  当天晚上小熊睡不踏实,老做梦。
  第二天在送他去的路上,我给小熊布置任务,让他交好多好多小朋友,他满口答应。但是一到幼儿园门口,他就抱住我不放,老师们来抱他,他用尽力气拉着我并且嚎啕大哭,生离死别一般,于是我也哭了,但没让他看见。汗,多久从不当着外人的面掉眼泪了。不过幼儿园的老师大概是见怪不怪的。
  小熊被抱进教室,哭声像导火索一样,带来了全班同学新一轮哭声大合唱的高潮。
  下午去接的时候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连擦眼泪的手帕都预备好了,没想到小熊兴奋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得意地宣布:妈妈我交了好多好多朋友!数不清的朋友!
  回家的路上小熊兴奋得要命,又蹦又跳,回到小区里见到所有的人都骄傲地宣布:我上幼儿园了!看到一个刚会走的小弟弟,小熊说:我以前也这么小,现在我上幼儿园了!
  大家各种表扬称赞。
  我以为这就算过去了,到处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庆贺小熊角色转换轻松成功,没想到考验在后面。
  晚上小熊先是和我们商量:我累了,明天我不想去幼儿园。
  开始我说:我们现在不讨论这个问题。
  没过一会儿,他又特意跑到书房来问我:明天能不能不去幼儿园?
  我说:要不妈妈明天去幼儿园吧。妈妈喜欢幼儿园。妈妈去和小朋友玩儿,去吃鸡腿和蒸包。
  小熊很为难地想了一会儿说:那我去吧,但我还要妈妈第一个来接我。
  我很心酸,忍不住破坏了“规矩”,说:后天小熊就不上幼儿园啦(后天是周六)。
  小熊点点头,小大人一样说:我希望后天快点来。
  第三天的早晨,小熊穿衣服的时候就哭起来了:妈妈我不去上幼儿园!
  哄着穿好了衣服,洗脸的时候又哭了。我给他擦了油油,说:擦了油油大家就看不出小熊哭过了!
  走进幼儿园的大门小熊就开始哭,哭了一会儿又要求擦油油,估计是不愿意让别人看出来他哭过,都怪我刚才那么说。
  进教室的时候先是紧紧拉着我不放,觉得必须面对现实之后就哭着说:我要求妈妈第一个来接我!
  我一路哭着回家了,肝肠寸断呀。
  让小熊意识到,上幼儿园就是他以后的大部分生活,真是个特别困难、特别残酷的事。他会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天天和妈妈在一起?想赖床就赖床,想撒娇就撒娇?为什么?为什么!
  没有办法面对他的逼问,时间会告诉他一切。
  直到现在,小熊断断续续上幼儿园快半年了,我还是不喜欢送他。每次走到门口,老师蹲下来要接他,总要一个个把他的小手指掰开。最后一刻,他总是回过头来,喊一声:妈妈,再见!声音里带着忍住的哭腔,和一点恐惧,一点委屈,一点哀伤。
  我还要微笑着和他道别,生怕传递给他任何不愉快的情绪。
  其实那么想对小熊说,人生就是修炼,炼得水火不入,离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能活下去。
  妈妈本来都炼好了,直到遇见你,前功尽弃。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合群,为什么要从众,为什么不能有创造性。    小区里的孩子特别多,光我们楼上与女儿差不多大的就有五个。平常,大家都聚在楼前,孩子们围在一起换玩具玩,大人们就凑一起拉呱。  但女儿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小小的她已经很有主见。她会拉着我去摘她所谓的“猕猴桃”(其实是一种花的种子,因为外形相似,被女儿称为“猕猴桃”),然后把它们放在地上,娘俩拿着小棍戳来捣去当台球玩;有时又要领着我去跟踪那只四处觅
期刊
我的女儿快五岁了,身上的毛病一大堆。我什么法都用了,这么小的孩子,我竟然对她无能为力,想想真是失望。先来看看她的表现吧:  吃饭时,要大人不停地催,才能吃完。如果不催,慢吞吞地恨不能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直到睡着。 喜欢吃肉,她会把肉几乎都放进自己的碗里,别人吃,她会大叫,说那是她的。  就寝时,躺在床上,唱啊,玩啊,滚啊,兴奋极了,即使关了灯,也不能很快安静下来,而是这抓一下,那动一下,翻过来,滚过
期刊
我的女儿4岁半,在幼儿园上中班。前不久,幼儿园举行了一场舞会,我女儿被安排当新娘,与另一名当新郎的小男孩挽着手,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幼儿园的老师还特意为此拍照留念。女儿回来后,马上把照片拿给我看,兴奋得小脸通红。当时看了我也没怎么在意。谁知没过两天,女儿就拉着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要结婚,要入洞房,还装模作样地要上床。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幼儿园不应该在他们还未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时,搞这么成人化的活动,
期刊
父母、老师对孩子间纯真情谊的爱护很让人钦佩呢。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嘴角带着微笑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辱,甚至因此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孩子们表演的场合里见了面,女孩的妈妈说女儿也常常提起男孩
期刊
孩子必须依赖成人而生存,因为没有成年人的照顾,他们就无法活下去,所以孩子本能地讨好成年人,特别是父母。      A 幼儿园里,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的腿被摇晃船重重地划伤了,伤口又深又长,但是她一声也没哭,一句也没叫,相反,她用小手紧紧地捂着,她怕别人知道。  这个小女孩现在已经三十岁了,是我的朋友,上面的场景深深地印在她记忆里,当她对我说出这个场景时,我感到惊诧,但这是真的,她腿上那块不算小的
期刊
别再把女孩对美的向往定义为“爱慕虚荣”,至少不要为了“安全”就鼓励女儿邋遢。    昨天读书遇到一句很经典的话:“成熟最大的好处是,年轻时候想要而不可得的那些东西,现在再也不想要了。”读完觉得宽慰,又有点儿心酸,我们年纪轻、身上有各种可能性的时候,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吧,真正追求起来才发现原来是力所不能及,后来也就认了,还骗自己说其实也不是很需要,没有也很好最后,干脆忘了曾经盼望过什么,于是,内
期刊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儿童有“鬼眼”,能看到很多成人看不到的灵异事情。我们的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似乎时有发生。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而是世界通行的现象。美国好莱坞巨星布鲁斯·威利就曾经拍过一个叫做《鬼眼》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一名儿童可以看到幽灵的故事。  那么,儿童的鬼眼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呢?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看到了鬼或者幽灵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不相信他并斥责他一顿
期刊
最好的画不是像,而是想象。    在朱里安诺先生的“绘本创作技法工作坊”上,有位妈妈向朱里安诺先生提问:您有没有教小孩子去创作绘本?您是怎样教您的孩子画画的呢?  朱里安诺先生说:“我会让女儿去绘画,但我从不干预和评价,我只提供工具,例如水彩。我会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工具给她,有软笔、有硬笔,并告诉她怎么用。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是画不出什么杰作的,但在我眼中都很好。但是,如果从三岁就开始画,到二十几
期刊
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父母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学校和老师。    老师和你我一样,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人,也会犯些错误。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不可能完全适合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将课程设计成能够适合每个学生的需要,这是不现实的。如果老师对孩子做的一些事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就拉着孩子去找老师兴师问罪,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出言不逊,倒是给自己出气了,却会让孩子打心眼里瞧不起学校和老师。孩子如果瞧不起学校和老师
期刊
这不是报复,是拯救。    亲爱的宝宝:  童话。  据说是为了儿童而写的故事,但常常残酷到像我这样的大人都要吓一跳的地步。  我连三只小猪盖房子抵挡肺活量很大的大野狼这个童话,都忍不住觉得三只小猪活得真辛苦,也不喜欢野狼欺负盖不起坚固房屋的小猪。  “根本就是穷小猪的一场恶梦嘛!”我实在不觉得讲这个故事给小孩听,而且绘声绘影到小孩子听得呵呵笑,是多让人舒服的事。  以上,宝宝,是我想太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