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思念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老师对孩子间纯真情谊的爱护很让人钦佩呢。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嘴角带着微笑的样子。
  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辱,甚至因此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双方家长在校庆孩子们表演的场合里见了面,女孩的妈妈说女儿也常常提起男孩的名字,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女孩气管不好,常感冒咳嗽,老师有一天在联络簿上写:“邻座的女生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XX就皱着眉头盯着她看。问他是不是咳嗽的声音让他觉得烦?没想到XX却说:‘不是,她咳得好辛苦,我好想替她咳!’。”
  老师最后写道:“我觉得好丢脸,竟然用大人的观点污蔑了一个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
  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的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彷佛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
  “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这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可以把它们包起来!”
  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
  “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
  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
  孩子简单的描述,其实是无比深情的凝视。
  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加拿大。
  “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恶。”
  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预料。
  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就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
  爸爸问他:“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XX他们要搬家去那里。”
  书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大笑起来,然后抓起电话打,一边拨号还一边忍不住地笑;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端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瀑布耶!书上的字念起来好好玩,说‘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不是啦,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
  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理有准备,他们知道惟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后来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惟一的连结,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
  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下来时,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间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跑向等候的爸爸。
  “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XX的头发耶!”
  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的指间捏着的是两三条长长的发丝。
  “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一定是XX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
  “你,要留下来做纪念吗?”
  孩子用力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忽然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嚎啕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映着夕阳的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
  
其他文献
忘掉以前看过的那些应付小孩闹脾气的方法吧。耶鲁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对很多人来说,关禁闭、奖惩表、不准看电视这些方法对改善孩子的行为都是治标不治本。孩子的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家长也会无意识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只在孩子尖叫或哭闹时会关注到孩子,而在孩子安静玩耍的时候就不关注了。  一套名为“家长管理培训”的技巧则对改善孩子的行为十分有效,这套方法可以指导家长鼓
期刊
爱孩子,母鸡也会——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学习爱;管孩子,要有耐心——,还需要更多的理解能力。    以前,先生辅导欧欧学习时两人总会不欢而散。  欧欧7岁时是在晚上练琴,一次,我晚上开会,当我回到家中,欧欧在哭,先生在发脾气:“到7点了,自己完全不知道该弹琴了,一开始弹,又敷衍了事,怎么这么没有责任心?自己的事情一点也做不好。”  欧欧那晚很伤心,甚至还做了噩梦。  我一向认为,孩子的问题大人应该承担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 简单地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作为一名老师,我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些经验:  ★做好日常活动的一点一滴  小孩子刚入园时,对幼儿园的一切都很陌生,这时给他们定规矩等于是“纸上谈兵”,不如结合具体事情向小朋友们说明
期刊
“母亲”,看似天然的职业,同其它的职业一样,需要责任、付出、坚韧和智慧,需要理性的爱。    关于爱心  倪萍在《姥姥语录》中说:“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我很赞同这句话,给孩子储存爱、教会孩子爱是母亲的职责。比如,吃饭时先给老人端上,遇人主动问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人母,就要自觉地强化这种意识,因为母亲行为的点滴会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里。身为母亲,爱家人、爱朋友、爱周围所接触
期刊
戒掉我们无意识的消极暗示。    思言小朋友从托班开始上的幼儿园,现在已经是中班了,从最初的抗拒、焦虑到后来的如鱼得水,我过起了过来人口口相传的轻松生活。   有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焦虑地问同一个问题:“妈妈,明天我是不是就不用上幼儿园了? ”  奇怪啊,难道出什么事了?我立刻紧张地问她在幼儿园是不是不开心,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又打电话给老师,老师也说她在幼儿园并无异常。
期刊
女儿终于断奶了!  其实早在女儿六个月的时候,点爸就一直催促我赶紧断,还说什么,喝母乳时间久了,长大以后会被小朋友嘲笑。难道小朋友们在一起还要讨论这种事吗?据我分析,点爸是嫉妒我,他一定觉得:上帝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哺乳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只能女人来做!  嘿嘿,这个我能有什么办法。事实上,8个月左右,母乳也只能担当餐后点心、下午茶、夜宵一类的职责,一直没有给女儿断,是因为断奶那么疼我真得很害怕啊。(那
期刊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试试讲故事。    我有个朋友,具有德国和塞尔维亚血统,家里有十个孩子,最近我从她那里听说,每个孩子出生时,她母亲都会带回家一个特别的蛋糕,这已经成了她们家的传统。  那是一个很轻的海绵蛋糕,有些果酱和奶油,不同于孩子们平常吃的蛋糕。母亲会告诉翘首企盼的孩子们,那是“他们的弟弟或妹妹从天堂带来的蛋糕”。他们全都很期待这个蛋糕,也很珍惜吃蛋糕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其
期刊
为什么要合群,为什么要从众,为什么不能有创造性。    小区里的孩子特别多,光我们楼上与女儿差不多大的就有五个。平常,大家都聚在楼前,孩子们围在一起换玩具玩,大人们就凑一起拉呱。  但女儿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小小的她已经很有主见。她会拉着我去摘她所谓的“猕猴桃”(其实是一种花的种子,因为外形相似,被女儿称为“猕猴桃”),然后把它们放在地上,娘俩拿着小棍戳来捣去当台球玩;有时又要领着我去跟踪那只四处觅
期刊
我的女儿快五岁了,身上的毛病一大堆。我什么法都用了,这么小的孩子,我竟然对她无能为力,想想真是失望。先来看看她的表现吧:  吃饭时,要大人不停地催,才能吃完。如果不催,慢吞吞地恨不能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直到睡着。 喜欢吃肉,她会把肉几乎都放进自己的碗里,别人吃,她会大叫,说那是她的。  就寝时,躺在床上,唱啊,玩啊,滚啊,兴奋极了,即使关了灯,也不能很快安静下来,而是这抓一下,那动一下,翻过来,滚过
期刊
我的女儿4岁半,在幼儿园上中班。前不久,幼儿园举行了一场舞会,我女儿被安排当新娘,与另一名当新郎的小男孩挽着手,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幼儿园的老师还特意为此拍照留念。女儿回来后,马上把照片拿给我看,兴奋得小脸通红。当时看了我也没怎么在意。谁知没过两天,女儿就拉着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要结婚,要入洞房,还装模作样地要上床。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幼儿园不应该在他们还未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时,搞这么成人化的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