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利与弊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相适应。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现行的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展示课、公开课中,多媒体似乎已到了非用不可的地步,就像大厨的“味精”不洒不鲜。然而大厨“味精”下多了的话菜的原味也没了。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对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模拟;创设;虚拟世界
  学校多媒体网络设施的日臻完善,多媒体在平常教学中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现已进入如今的物理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让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满足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
  一、多媒体对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如果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聚精会神,努力求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对于物理这样的自然科学,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让学生很快融入所学内容中,让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多媒体,再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从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兴趣。这一点在课堂引入创设情境时见效最快。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或模拟实验,再现真实世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实验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始终是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二是受到各种实验条件的制约,如器材的缺失、器材功能的不足、环境的限制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就可以克服很多存在的问题。
  有一些物理问题,比如原子结构、通电以后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子运动等,这些问题有些在真实的实验场景下很难产生较好的实验效果,有些则根本就不能真正的做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把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勾画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運用多媒体技术,引领学生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表象来进行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对物理事件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物理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际生活实例,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可以给学生创设出逼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其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多媒体对物理教学中的弊端
  (一)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
  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盛行,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了,很多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一节课下来,很少有或者干脆就没有板书。这样的情况使得传统上一些好的教学要素逐渐消失,学生缺乏范例式教学熏陶,就会造成学生在汉字书写、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语言组织能力等基本功将比以前普遍下降。
  对于我们物理教学更是如此,因为物理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动手实验也有其不可替代性。无论如何多媒体也不能代替实验,如果简单地把演示实验搬到屏幕上,就违背了认知规律,而且有时用实验很容易把问题解决,此时再用多媒体就是画蛇添足。所以只有恰当地结合两者,将其作为物理过程的再现,结果的分析,规律的总结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
  在平时的物理习题教学中,有些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容量大,呈现快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结果是多媒体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往往在高亮度的大屏幕前,不知所云,而且,倍感疲劳。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再加上没有给学生停顿的思考时间,学生更不用说记笔记,一帧一帧屏幕的快速放映,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就像脱离了知识的载体在凌空认识知识,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长期这样,效果必然不好。而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千万不能把节约板书的时间来扩大容量,而应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认知。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过程的内容,能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由于缺乏思维的停顿,就不可能与学生达成思维上的共鸣,必然抑制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开放度,对课堂中偶发问题的处理存在欠缺。
  (三)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就是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书本中的知识。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也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新技术来输送过量的多媒体:例如,用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动画,对学生进行轮番轰炸,令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云。究其实质,这种新版“满堂灌”和旧版相比只不过灌输者由教师变成大屏幕,在本质上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總之,通过对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正、负效应的分析,应该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并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活化课堂气氛,扩大学生参与度,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但无论如何,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的工具,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其辅助性的位置。要“恰到好处”地选用,千万不能滥用。
  参考文献:
  [1]《浅谈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陈湘晖载于《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1).
  [2]《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载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11).
其他文献
和中都存在“仁”,那么关于两部著作中“仁”的思想对比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与中“仁”的对比研究国内却很少.通过对两部著作中“仁”的异同研究,为今后探讨儒家与道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与控制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文件中强调:“对化学品危险性的广泛认识是实现化学品安全的先决条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育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肩负着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教育教学的时代性,注重应用实验,直观、形象思维等形式揭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实验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此,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所谓“物理”乃万物之理,我们的学习只能以事实为基础,事实的得来,靠得是观察和实验。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前网络已经在人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应用,比如教育、工作、生活等都离不开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领域发展的一大变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定格在了书本里,禁锢在了课堂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
摘要: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自动化技术以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并预测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建筑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为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筑;应用;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
摘 要:在当前新课标的大形势下,课堂教学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所以广大教学人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文章是对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的浅谈,是为了实现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所作出的努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综合素养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
现阶段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的混合使用,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我们经常使用在线题库来进行测试,作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