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出现的新理念,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做到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效融合。
   一.文本是一切阅读的基础
   立足文本,就是要“潜心会本文”(叶圣陶语),就是要重视读书的功夫,读得认真,既动脑又动手,真正读懂教材内容,使学生阅读文本时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领悟,包括诵读、感受、体味、揣摩、摹习,通过大量典范、精粹而又鲜活的语言文字的丰富积累和吸收内化,历练成一个人的语文文化素质和语文应用技能,古今中外,贤愚不肖,概莫能外。”(陈日亮《我即语文》,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为此,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文本阅读的指导。
   钱理群先生在谈到阅读时说过:“应该保持阅读的新鲜感,不带任何先入的主见、不作任何分析地去读,抓住阅读的第一感觉与感受,以感悟为基础。”其实每篇课文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这一点,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积蓄力量。这就要求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做到:第一,“以心契心”。教学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自主而专注地进入阅读状态,提倡让学生诉说自己的阅读感想和体会,各自说出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哪里受启发,为什么感动,怎样被说服。这些回答都要结合课文语句来谈,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尽量通过文本语句的诵读、揣摩去唤起学生的映现、联想、想象等心理体验,包括必要的认知和推理。第二,“以文解文”。坚持从文本出发,把文本作为解读课文的一把钥匙,在文章中把文章读懂。注重整体感知课文、综合理解课文,也即注重阅读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结论。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由学生在自主品读、合作交流中加以解决,这样不仅会活跃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语文的成就感。第三是“以言传言”。就是训练学生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诸如复述、转述、概述、评述,包括做必要的解释和解说,使语感由模糊到清晰,由零星到完整,由滞钝向灵敏转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课的内质就在于抓住文本。那些抛开文本的“创新”实际是对语文课的曲解。如有的老师在教授蒙田的《热爱生命》时,完全不顾蒙田在“说什么”,让学生大谈对生命的认识,探讨生命的价值,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实则把语文课上成了一节政治课,一节励志课。也就是说,立足文本,教师要走进教材,吃透教材,并能熟练地运用教材。
   二.预设是实现教学生成的必要准备
   预设指的是教师对课前、课堂以及课后总体教学计划的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反映教师对教学的准备和用心程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不但要强调预设,还要改进预设,这样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生成,而是为了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是更多的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这样的预设是“以生为本”、“以教促学”的预设,在备课时要突出两点:
   1.备课意在搭台。在编写教案时要更多地研读文本,研究学生,改变以往的直线式程序,走向板块式程序,设计教案时充分考虑到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因此在教学中,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就很关键,很值得研究。优质的提问通常表现为:内容上,能从文本实际出发并依从于教学目标、学情,能构成富有整体感的问题链;表述上,能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希望得到答案的求知心境,能够激发学生思索、探究并发表个性化意见。这样的问题,能一线串珠地引导学生向文本的纵深地带突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特有的形式,提高对事物的多方面、多层面的认识能力。简言之,教师应设计出基于学情、源于文本的,对阅读教学起主导、支撑作用的问题,减少那些琐碎的、肤浅的、缺乏探究价值的应答式提问。如在学习巴金先生《小狗包弟》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预设的三个高质量的问题(你喜欢小狗包弟吗?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狗包弟的?作者为什么愧疚?)来引领学生思考,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较好地实现“以生为本”、“以教促学”的教学
   2.设计力行“简约”。教案设计要像中国画一样,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留有空白,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关注差异,让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优秀作家的作品是一座蕴含着无穷可能性的“宝山”,是一种留有“空洞”的艺术,作为课程执行者和建构参与者的教师,应引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探索,在作品这片全新的天地徜徉,去认识风景、欣赏风景乃至创造风景。
   三.生成是实现预设的动态资源
   生成,即生长和构建,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怎样生成?关键是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师生的对话中碰撞出火花,这些是课堂中的生成点。
   1.创设教学环境,生成动态资源。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例如在遇到教学冷场时,老师以“我最喜欢听到不同的看法”来鼓励学生发言,并在学生讲完意见后及时作出激励性评价,使课堂经历最初提出问题时冷场——学生主动发言——个个跃跃欲试的过程。
   2.引导学生感悟,挖掘动态资源。生成是一种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资源,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依据的教学新情景。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拥抱文本,超越文本,返归自我,超越自我。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的知识在建构中迁移,能力在迁移中发展,人格在发展中完善,更要时时挖掘动态资源。如在学习《小狗包弟》时,学生谈到巴金先生的“良心拷问”,这时老师适时抛出“对我们在做人上有何启发”这一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更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在欣赏到学生作文文段“我们都是社会这根绳索上的一个个节点”时,巧妙结合时事中“两岁女童被汽车碾压无人问津,18路人经过视而不见,人心冷漠何以至此”的实例,让学生自发唤起一种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对作文的创作者的一种鼓励。
   3.提升教育智慧,捕捉动态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做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资源特点,取其精义,并将之融入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资源识别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如《小狗包弟》抓住其中一个学生提出的人对狗“背叛”这一关键词,把生成与预设较好地结合了起来,实现课堂的优效。
   总之,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当然,精心的预设显得更为重要。而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融合,立足文本是必要的前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刘荆陵,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责任编校:剑 男
其他文献
良好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能够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有重要价值。  一、合作学习应用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认知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与学生的个体需求以及大环境发展相适应,着重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老师常抱怨:“怎么教了那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确实,语文难教。教师备课辛苦,讲授辛苦,可学生还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倍功半甚或无功的结果?   有一项调查也反映出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面”的调查显示:“在了解学生需求上”占34.9%,位居第二,仅仅次于“研读教材”。“在你备课时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显示:“学生有无兴趣、能否接受”
为了迎合当下的教学体系,各大学校的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就属于新型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师将其与合作学习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课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只有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复习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
期刊
在高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古诗词教学.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在初中《语文》(以苏教版为例)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份额较大,散文、诗歌、小说各占一边天。因而,对文学作品的精心设计,就不得不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尤其是公开课)来看,喜欢上小说的老师居多;能把散文上好的老师甚少,选择上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的微乎甚微。而其教学设计的目标、内容、思路等近乎草率,令听者有不解痛痒之感。   个中原因,主要是教者没有明晰的文体意识,因而出现了
本文从几个数学例子出发 ,说明了数学作图的重要性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 few examples of mathematics, illu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al mapping
期刊
【摘要】弥补系统解剖学教学资源匮乏,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解剖学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系统解剖学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提高系统解剖学教育效率和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 网络教学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17-01  
随着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文篇幅的逐步增加,高中古诗文教学在内容、步骤、教法上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担负着提高年轻一代文化素养的重任。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中,共有84首(篇)古诗文,几乎占整个阅读教材的一半。在高考命题中,古诗文试题也占有
期刊
每次语文测试之后,都会有许多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对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得知阅读是学生丢分最多的地方,学生普遍认为阅读太难了.的确如此,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