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礼仪文化教育的实践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素质。众所周知,英语和文化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其塑造健康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礼仪文化;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陈娟,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小学。
  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因而需要对其有效传承,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所谓文化传承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承接过程,在小学英语中引入礼仪文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知识,提升技能。但我国汉语和英語在礼仪文化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会感到困难,因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分析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讲解西方礼仪和习俗,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最重要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实现综合发展。
  一、借助日常用语强化礼仪文化教育
  教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目的也在于服务于生活,因而需要强化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英语教师可借助日常生活常用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礼仪的关键性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坚守“讲文明,懂礼貌”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礼仪文化,例如教给学生常见基本人际沟通交流技能。和其他同学打招呼和回答运用“Good morming/aftermoon(早上/中午好)”,“Hello,How are you?(你好呀!)”“Frne,thank you(没关系,谢谢你!)”与此用时,英语教师还可适当为学生讲解英语学习中常用语,例如“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You are welcome(不客气)”,明确为学生讲述什么情境该运用哪些语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感染学生,而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文明礼貌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礼仪文化教育
  目前我国多数小学从3年级开始引入英语教学,然而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部分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就接触英语,部分学生中十分抗拒母语之外的语言,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存在差距。与此同时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运用教条式和机械化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以至于学生群体中普遍出现英语学习过于困难和简单情况,长此以往还会消磨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此过程中融入礼仪文化教育,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Fine,thank,you and you?”“How are you?”“what…”等句型时可为学生融入礼仪文化教育知识,还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如实物和图片等教学工具。再例如英语教师为学生展示与课后单词相关的图片并提出问题:“What is in the pic ture(图片中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则鼓励学生“very good!”,通过教师的礼貌用语让学生逐渐掌握礼貌用语用法,达到内化目的。
  三、重视中西差异渗透礼仪文化教育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深化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自然在中英文化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必然会出现交际失败现象。学生应具备开放的思维,主动面向世界汲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具备正确运用英语沟通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词汇知识方面,英语教师就可注重渗透西方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英语文化背景、社会意义和语用规则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内涵。一般颜色在西方国家有较为重要的内涵,black表示黑色,但也西方国家也代表邪恶和死亡,汉语也是相同的含义。然而black则表示红茶,并非黑茶,black coffiee则表示不含奶的咖啡。蓝色在汉语中代表海洋和天空等美好事物,而feeling blue则表示犹豫的情绪,所以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应注重区别中英文化规律和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自信则是最持久、最深层和最基本的力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可以为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特有的神韵、智慧和理念,增强学生的见识以及对国家、民族以及文化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英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礼仪文化教育,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季亚飞.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礼仪教育的渗透研究[J].教书育人,2017(32):69-69.
  [2]姜小慧.探讨小学英语的礼仪文化教育[J].祖国,2017(2):229-229.
  [3]徐舜雪.渗透德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试谈小学英语中德育的渗透[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9).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differences in writing strategies among secondary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writers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iting strategies and E
【摘要】《诗经·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对《蒹葭》的两个典型英文译本,即许渊冲译本和埃兹拉·庞德译本,进行研究,就两种译本的词汇、语言、翻译策略、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本论文以期证明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蒹葭》;目的论三原则;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石宁(1992-),女
【摘要】英语是一门对听说读写能力都有要求的语言,然而在中学阶段英语卷面成绩更受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往往较差,“哑巴英语”的现象在大部分中学中都较为普遍。随着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提高和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针对现阶段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作简要阐述,并围绕现状对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和策略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
【摘要】文章围绕着大学英语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点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自身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还要依靠外界对教师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只有从自身和外界同时进行引导,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够真正的突破公共学科发展的局限性,开始独立自主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教师发展;可持续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
【摘要】作为英语语言运用的基础,词汇一直是高中英语教与学的难点。学生在词汇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积累不够、词义理解有误以及词义推理能力差。在词汇学习中构建语义框架有助于学生从更广的视野角度在宏观上理解构词和词义,深度学习词汇以及词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地、科学地积累词汇、精准理解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词汇规律;深度学习;语义框架;词义理解与推理  【作者简介】李霞,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明确教材编写的目标,保障地方英语教材的特色,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灵活选择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组建多主体教材编写团队多方面分析了基于市场需求的地方英语教材编写的有效对策,对于提升地方英语教材编写质量,促进地方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高素养实用性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市场需求;地方英语编写;问题;对策  目前,地方英语教材编写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地显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直接写作,更应该避免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写作套路,这两种策略均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实提高,同时会阻碍学生英语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读与写进行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其他初中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
【摘要】本文以一节写作公开课为例,探究基于读写结合的高中英语写作,将写作指导、内容拓展、思辨性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引导结合起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任务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读写结合 写作教学  引言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中较为薄弱也较容易被忽略的环节,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段落结构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地道、观点理由无话可说等问题。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学习者如果能够大量
【摘要】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掌握一门外语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对小学所打下的基础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是学生掌握和深化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英语词汇的学习与掌握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自明。本文以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现状,并深入探讨如何应用词汇记忆策略来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源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综合竞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追求,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国都应该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汉语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给当下及以后的汉语典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