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的语言艺术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圣人之情见乎辞”。在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良好愿望、美好心灵、热情态度、诚挚关怀等,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讲究德育的语言艺术对于德育工作的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讲究德育语言的针对性和区分性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同一种语言去做不同对象的思想工作。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讲究好语言艺术,才会使工作卓有成效。
  (1)因人而异。在对待外向豁达者,教师可直言不讳,指出问题,明确要求。对待内向拘谨者,老师要给以情面、留有余地,不要批评得太尖锐。对待倔强者,教师要压住火气,冷静处之,这样说不定能出奇方,收奇效。因为他们易认死理,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对待后进生,则要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他们听惯了别人的批评,除了有一颗比别人更强烈的自尊心外,一无所有,对教师再多一次批评,往往显得满不在乎,所以老师要体现出特别的关心和爱护,用真诚感动他们痛改前非。总之,德育应该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倘若千人一腔,势必弱化教育效果。
  (2)因时而异。常言道:“打铁看火候。”德育工作者言贵精当,更贵适时,应精心选择“ 契机”,择机而发,以求事半功倍。如发现有的学生思想上要求进步,但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心情烦闷,情绪低落,或者受批评或处分后思想不通,受到表扬或奖励后骄傲自满,与别人发生矛盾而影响团结时,必须与其谈话。即谈话的关键时刻,必须在事发之时就进行,也就是“情况”一出现,立即就“ 行动”。否则,失去良机,效果就差远了。若对违反纪律和犯其他错误的人需要给予批评时,谈话的最佳时机应是当事实真相和是非完全弄清楚后,教育对象的肝火已消、头脑比较冷静,做好了思想准备,情绪已缓和之时。
  (3)因地而异。德育教育的效应常常因地点、环境、气氛,甚至色彩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如对比较严重的思想问题,可在室内交谈,如办公室,不宜在人多或比较复杂的地方谈。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在室外交谈,如共同散步边走边谈,或找个僻静的地方谈等。切记不可随心所欲,不看场合,跟着感觉走。
  二、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适度性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语言的思想性、适度性。因为德育是关系学生以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向,所以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有口头语,什么“这个”“那个”“啊”或者一句话重复两遍,这样不仅不能提道德教育水平学水平,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之间关系,造成负面效果。
  (1)科学性——真实、准确、简洁。所谓真实,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中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以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决不主观臆断,文过饰非,谎言欺众。所谓准确,就是确切地使用概念和术语,合理地进行判断、推理,科学地得出结论。在语言表达上过之与不及,都会使真理走向谬误,使真诚失去应有的光辉。所谓简洁,就是语言要重点突出,详略有致。有些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语言翻来覆去,拖泥带水,冗長无味,最后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产生厌倦情绪。其实,妙理并不在多言,古语云:“言不要多,达意则灵。”如林肯著名的葛提斯堡演讲仅用了三分钟,而同一天哈佛大学校长的演讲用了两个小时。事后这位校长写信给林肯说:“如果我在两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稍微触及你在两分钟内所讲的中心思想的话,我就十分欣慰了。”
  (2)适度性——尊重、关爱、保留。教育实践告诉我们,老师的德育语言应该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老师不能使学生过分的羞愧和无地自容。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学生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因此,我们的语言应该尊重学生,这样德育才会成为学生心灵上的相互沟通。
  首先,不应污辱学生的人格。老师语言要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文明、亲切、感人,绝对禁止用有辱人格的语言羞辱学生。其次,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不能用讽刺、挖苦和嘲弄的口吻批评学生。“你真蠢”,“你是没指望了”等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应该成为老师的忌语。最后,不威胁和恫吓学生。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把话说到学生心理去,靠教师贴心的话打动学生,而不是用威胁和恫吓对学生施加心理压力的办法逼学生就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德育工作主体与客体语言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过程。“亲其师”自然“ 信其道”,德育工作者应善于通过充满尊重和关爱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其迸发出火花来。
  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教学的好坏,德育教师要善于将语言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
其他文献
对于实验课,很多老师都认为只是简单的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的能力,但我经过仔细体会,结合当前考试的内容的微调,认为完全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更深刻、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实验和家庭实验来。因此,在实验课的设计中,教师多次通过恰当的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  如: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的实验、蜡烛火焰分层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求证蜡烛熄灭后白烟的成分的实验、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的实验
期刊
一、课堂讨论改善数学课堂  课堂讨论除了能有效地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优势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  (1)是师生交往互动的需要。数学教学是數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营造和谐氛围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
期刊
摘要:要创建一个优秀的书香班级建设,就要打造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是从教室的黑板、墙壁、角落、窗台进行布置,把教室变成温馨的家,让合理的班级制度作为行为习惯引航的灯,使班级文化精神化作学生成长方向的舵。书香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对高效课堂的达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近年来对特色班级书香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班级建设策略  教室是学生
期刊
摘要:“水的沸腾特点”实验是研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但在具体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是与实验结果不符,或是实验现象不明显等情况,以至于影响学生对沸腾现象的理解。鉴于此,本文作者对该实验出现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水的沸腾 问题 改进  八年級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水的沸腾特点”实验是研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但在具体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是
期刊
一、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组织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而文本资源的巧用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助手。那么如何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为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在课堂
期刊
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語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一、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趋力。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期刊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入课堂以后,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期刊
正如新课标所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接下来从这几方面谈一谈。  一、巧用词汇或口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平时我们学习新的词汇或语法知识点时,有些学生不能及时理解,运用时总是出错。如学物主代词时,我说了这八个字“有名则形,无名则名”,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子This is___(I) book.That book is__
期刊
一、不速之客  一进教室,眼前一亮,一抹绿色闯入我的眼帘。教室后面的柜台上多了几位不速之客——几盆花草。大多数是多肉植物。有短而刺软、球状洁白的白鸟;有浅黄色、聚伞状的黄丽;有青绿色、凸起呈龙骨状的青丽;有肥厚叶片、呈莲座状的青星美人;有大而肥厚、边缘有尖齿状的芦荟。  其中一盆细碎绿叶植物,不知名,猜测是黄杨或者夜来香之类,刚好以黄尔优《游雁荡》的作文彩图为背景,远远望去,旁逸斜出,细细碎碎,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