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3信号通路调节主动脉夹层血管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干细胞(VSC)向平滑肌细胞(SMC)分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调,并验证Notch3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获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主动脉血管置换术的AD患者以及心脏移植供体的主动脉组织,用酶消化法以及c-kit免疫磁珠分选出VSC,将细胞分为正常供体来源的VSC组(Ctrl-VSC组)和AD来源的VSC组(AD-VSC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主动脉外膜VSC的存在,用干细胞功能鉴定试剂盒鉴定VSC。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10 μg/L)诱导分化7 d体外建立的VSC向SMC分化模型,并分为正常供体VSC来源的SMC组(Ctrl-VSC-SMC组)、AD的VSC来源SMC组(AD-VSC-SMC组)和AD的VSC来源SMC Notch3抑制剂DAPT组(AD-VSC-SMC DAPT组,诱导分化过程中加入DAPT 20 μmol/L),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主动脉中膜和VSC来源的SMC中的收缩型标志物钙调理蛋白1(CNN1)的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主动脉中膜和VSC来源的SMC中收缩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NN1以及Notch3细胞内结构域(NICD3)的蛋白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主动脉血管外膜存在一群c-kit阳性的VSC,且无论是正常供体还是AD患者的VSC都具有向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与正常供体血管组织相比,AD血管中膜收缩型SMC标志物α-SMA、CNN1表达下调(α-SMA/β-actin:0.40±0.12比1.00±0.11,CNN1/β-actin:0.78±0.07比1.00±0.14,均P

其他文献
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近年发现MV既可以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也可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VIDD),两者损伤部位、病因不完全相同,但又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脱机失败。研究表明,对MV患者应实施保护膈肌功能策略,即从MV前判断自主呼吸能力,MV期间从启动自主呼吸直至脱机全过程。对MV患者应持续监测呼吸肌力,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及时发现VIDD有可能减少困难脱机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本文重点讨论VIDD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202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及欧洲危重病协会联合发布了《拯救脓毒症运动: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提出93条推荐意见。同年,日本集中治疗医学会及日本急救医学会也联合发表了《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2020》,涵盖22个领域的118个临床问题。本文将两个指南的内容按照国际指南的顺序,从筛查、初始复苏、平均动脉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诊断、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启动抗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的输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感染源控制、抗菌药物降级策略、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BKCa)参与脓毒症发病的机制。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28例)、普通感染者(25例)和健康体检者(25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KCa水平;并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BKCa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培养RAW264.7细胞,用脂多糖(LPS)刺激,部分实验以尼日尼亚菌素(Nigericin)作为第二刺激信号构建脓毒症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nCD64)、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单独及联合应用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西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ICU6h内采集外周血测定nCD64、IL-6、PCT水平,脓毒症患者在入ICU后3d和7d再次测量nCD64、IL-6、PCT水平。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明确nCD64、IL-6和PCT对
目的探讨72h血钠变异度、血乳酸(La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即刻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目的以髓样分化蛋白-2(MD-2)为研究载体,探讨熊果酸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测定熊果酸与MD-2的亲和力,基于分子对接技术测定熊果酸与MD-2的键合方式。RPMI1640培养基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进行传代培养,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8、40和100mg/L熊果酸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内毒素组(LPS100μg/L)和熊果酸组(加入8、40或100mg/L熊果酸后给予100μg/LLPS处理)。用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发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并试图找出PCT预测进展为中、重度ARDS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CPB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1d且有术后第1天PCT数值的成人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史、诊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HYHA)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长、CPB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术中液体平衡情况,计算术后24h液体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感染规律,为后期VAP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病区收治的72例气管插管患者气道分泌物培养的微生物数据,并对微生物的种类及插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气管插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58.33%比41.67%);60岁以上患者占90.28%;肺炎为主要原发病,占58.33%。病原学检测显示:①72例患者在插管48h后分别有51.39%(37/72)感染了鲍曼不动杆菌(AB),27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reg)对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选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ARDS模型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3mg/kg建立小鼠ARDS模型〕和ARDS Areg干预组〔LPS制模后1h腹腔注射重组小鼠Areg(rmAreg)5μg〕。于LPS制模后24h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小鼠氧合指数、肺湿/干质量比值;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患者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因心搏骤停行ECPR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成功撤离ECMO辅助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传统心肺复苏(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是否发生脉压损失、是否发生并发症、远端灌注管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使用情况。对ECMO撤机失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