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ch3信号通路介导的肝动脉病变在胆道闭锁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66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新生儿严重肝胆疾病,以肝外胆管闭锁和肝内胆管进行性硬化为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BA肝脏中存在血管结构改变和缺血征象,而肝动脉末端分支形成的胆管周围血管丛是胆管的唯一血供来源,鉴于Notch3信号通路对围产期血管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拟从血管因素这一全新视角,探索Notch3信号通路与肝动脉结构改变如何影响BA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肝动脉多普勒超声与术中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评估BA患儿肝动脉血流灌注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BA组与非BA胆汁淤积组(Non-BA cholestasis,Non-BA组)。超声测量肝动脉直径(Hepatic artery diameter,HAD)、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肝动脉阻力指数(Hepatic artery resistance index,HARI)及肝动脉加速时间(Hepatic acceleration time,HAT);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以评估肝动脉整体灌流情况。(2)BA患儿及动物模型肝包膜血管征观察选择年龄30d以内,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在1或2级的BA患儿,集中观察验证较早期人群中的HSST征;新生BALB/c小鼠随机分为RRV组与阴性对照组(NC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RV)或MEM培养基腹腔注射进行建模和对照,于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脏表面血管征。Day1记为RRV/MEM注射后第1d。(3)BA患儿及动物模型胆管周围肝动脉组织形态学观察分组设置:BA组,年龄匹配的Non-BA组与非淤胆性肝脏疾病组(Non-cholestasis control,Non-CC组)。通过HE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脏汇管区血管形态,测量分析肝微动脉管壁厚度(Arterial wall,AW)、管腔内径(Internal diameter,ID)及AW/ID值;HE染色及α-SMA/HIF-1α免疫组化染色用以动态观察小鼠肝动脉系统结构与汇管区缺氧情况,测量分析AW/ID值。(4)Notch家族及Notch3在BA患儿及动物模型肝脏中的表达分析RT-PCR检测BA组与Non-BA组肝脏组织中Notch1-4以及下游靶基因Hes1、Hes5、Hey1、Hey2、Hey L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验证Notch3-hey1蛋白表达。OPAL多光谱染色标记HIF-1α、Notch3、CK19、SMMHC与Vimentin抗体,原位类流式定量分析阳性细胞数;在小鼠肝脏中重复检测Notch1-4以及Notch3、HIF-1α、VEGFA的动态表达趋势。(5)BA肝动脉平滑肌细胞(hepatic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表型及增殖活性分析SMMHC与Vimentin抗体分别标记收缩型与合成型HASMCs,对比分析二者在OPAL染色中的结果;提取RRV组与NC组小鼠肝门部血管SMCs培养,以α-SMA与Vimentin荧光染色强度对比细胞亚型,EDU染色评估其增殖状态。(6)NICD3过表达腺病毒构建及动物模型干预过表达基因工具为搭载Notch3胞内活性结构域NICD3的腺病毒(Ade-NICD3),空载腺病毒Ade-Null作为对照。单一过表达NICD3,分为Ade-NICD3组和Ade-Null组;在BA小鼠中过表达NICD3,设置MEM+Ade-Null组、RRV+Ade-Null组和RRV+Ade-NICD3组,记录小鼠一般生长情况、生存率、肝包膜血管征,对比炎症因子Cxcl1、Cxcl2、Cxcl5、IL-6、TNF-α以及HIF-1α的动态表达趋势。(7)中和抗体/DAPT抑制BA动物模型中Notch3信号活化Notch3中和抗体及Notch广谱抑制剂DAPT下调干预。抗体实验分为RRV+Notch3-Ab组、MEM+PBS组和RRV+PBS组。RT-PCR检测Cxcl1、Cxcl2、Cxcl5、IL-6与TNF-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DC和NK细胞,观察小鼠一般生长情况、生存率、肝包膜血管征和BA表型。DAPT干预实验分为DMSO+MEM组、DAPT+RRV组、DMSO+RRV组。对比观察小鼠一般生长情况、生存率、肝包膜血管征和BA表型。(8)BALB/c Notch3-/-基因敲除鼠RRV造模在BALB/c Notch3-/-小鼠中进行最终验证,按常规RRV腹腔注射方式进行造模,野生(WT)BALB/c小鼠作为对照,记录小鼠一般生长情况、生存率、肝包膜血管征和BA表型。研究结果:(1)BA患儿及小鼠模型中均存在肝动脉结构重塑现象BA患儿汇管区的肝微动脉AW/ID比值显著高于Non-BA组和Non-CC组,HAD与PVD较Non-BA组均明显增宽,HARI显著增加。ICG血管造影发现,Non-BA肝脏均在ICG推注5s后出现高强度荧光,BA患儿中则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约1/3表现为数s内迅速“点亮”,而约2/3BA肝脏在ICG推注2min后方达到同等荧光强度,提示肝动脉血流灌注缓慢。小鼠汇管区见单层平滑肌或内皮细胞组成的小血管与小胆管结构,均在RRV感染后Day3快速破坏,门静脉周围被免疫细胞填充。汇管区HIF-1α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增加。NC组小鼠Day10时肝门部可见大血管与胆管结构,而同日龄的RRV组仅见小胆管和管腔相对狭窄的肝动脉,AW/ID值增加。(2)异常肝包膜表面血管丛出现在未表现显著纤维化的BA患儿和小鼠模型中本中心收治的12例小龄BA患儿尚未进展至3级肝纤维化,但均在腹腔镜下观察到典型HSST征。9/12只小鼠在Day1417肝脏膈面和脏面包膜上镜下可见异常血管征,而NC组小鼠肝包膜表面无小血管丛生长。(3)BA患儿及小鼠模型肝动脉系统Notch3异常活化与平滑肌细胞表型失衡人类肝脏Notch3在BA组表达显著高于Non-CC组和Non-BA组,下游主要靶基因为Hey1。Notch3表达定位于肝动脉系统,处于缺氧状态的胆管上皮细胞以及合成型SMCs较Non-BA组均增多。RRV组小鼠肝脏Notch3 m RNA较NC组均呈显著高表达,Day7时呈现表达高峰,Day10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VEGF升高反应相对滞后。HIF-1α在病程中后期积累增高。RRV组血管SMCs较NC组形成细胞突起较少,形态偏幼稚,其表型更偏向合成型,较NC组增殖更活跃。(4)在RRV诱导的小鼠模型中早期过表达Notch3加速BA病程进展正常小鼠早期过表达Notch3时肝包膜表面血管征出现。Ade-NICD3组小鼠较Ade-Null组出现远期体重增长停滞,肝脏HIF-1α与IL-6、Cxcl2、Cxcl5出现远期增高趋势。RRV+Ade-NICD3组小鼠则表现出病程进展加速:生长发育落后,小鼠体型小、覆毛差,在Day12内全部死亡。RRV+Ade-NICD3组Day7时肝门部胆囊硬化,肝包膜上广泛分布出血点,少量血管丛生长。汇管区胆周小血管快速失去正常结构,SMCs紊乱增生呈网状。RRV+Ade-NICD3组肝脏IL-6、Cxcl1、Cxcl2和TNF-αm RNA在Day7即超过RRV+PBS组,升高速度加快。(5)阻断野生小鼠(WT)Notch3受体及Notch3基因敲除(Notch3-/-)对RRV感染表现出保护作用Notch3-Ab早期干预对WT RRV小鼠表现出保护作用,Day14时肝外胆管通畅,未见异常肝包膜血管丛,汇管区HIF-1α表达减少,后期可见部分小胆管和小血管正常结构恢复;炎症因子从Day3到Day7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Day7后维持或转而下降,Day10时IL-6、Cxcl1、Cxcl2和TNF-α显著低于RRV对照组,肝脏中DC和NK细胞数减少。DAPT对WT小鼠保护作用有限,可延长生存时间,但未能阻止BA表型形成,镜下可见肝包膜血管征形成。BALB/c Notch3-/-小鼠进行RRV造模,小鼠生存率提高,未见肝包膜血管征形成,BA表型好转。研究结论:Notch3信号通路介导肝动脉系统重塑与异常肝包膜血管征形成。肝动脉结构病变可能导致肝内汇管区与肝外胆管微环境供血障碍,从而成为BA发病和病程进展中的潜在协同作用因素。
其他文献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大势所趋。各国竞相出台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制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整体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区域创新政策的有效性需要特别关注。对于区域的创新发展来说,高质量、有效的区域创新政策有利于规避创新政
自2015年起,铯铅卤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晶作为一种新型的光伏材料在光电领域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性研究成果。CsPbX3纳米晶因其具有极高的发光效率、高的色纯度、可调的光学带隙并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和低的制备成本等优点,在固态照明与显示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尽管CsPbX3纳米晶在可见光波段呈现出不同的光色,但是基于粉色光发射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在
台湾因少子化与民众平均寿命延长造成高龄化社会,台湾高龄民众在健康医疗、经济安全、教育及休闲、心理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照顾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随着社会结构变迁造成家庭照顾功能趋弱、社会福利机构体制未健全、社福设施与社工人力普遍不足、失能老人增多与政府财政负荷重,台湾为提供与满足民众幸福之生活,建构、发展与提供优质老年社会福利政策是台湾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为达让台湾高龄民众可安稳养老之目标,其有必
目的:1、探索低频电磁场(EMF)联合VEGF干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增殖、成骨成血管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2、探究rBMSCs复合聚己内酯(PCL)/羟基磷灰石(HA)支架经EMF和VEGF联合干预后,PCL/HA支架上rBMSCs的活性和增殖情况。3、探究rBMSCs复合PCL/HA支架经EMF和VEGF联合干预后形成的组织工程骨EMF/VEGF/rBMSCs/PCL/
混沌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工程中,使用模拟器件实现的连续状态混沌系统动力学行为丰富,但鲁棒性较低,难以实现稳定的控制和信号的稳定再生;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件实现的离散状态混沌系统鲁棒性强,稳定可控,但是在有限状态下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受到制约。在实际应用场景下,需要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实现特定的功能,同时又依赖于稳定可控特性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本论文立足于模拟和数字系统的优势互补特性,结
目的: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仍然是限制肺移植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并发症。Nlrp3炎症小体是固有免疫系统重要组分,已有研究发现其参与了肾脏和皮肤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但Nlrp3炎症小体在肺移植后OB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有报道。方法:(第一部分)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来模拟肺移植后OB
目的FLT3的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最常见的遗传改变,预示着预后不良。FLT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可带来短期临床缓解,但伴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的长期预后仍然较差。Notch信号传导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非常重要。然而,Notch信号在伴FLT3-ITD突变的AML中的作用仍有待阐明。伴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也亟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首先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一直位居恶性肿瘤前五位。在晚期肝癌发生侵袭转移时TGF-β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依然不明确。同时有研究表明,m6A RNA甲基化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与TGF-β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SMAD3能够结合METTL3,并且在激活TGF-β信号通路时,能够增强其结合。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发现METTL3能够促进肝癌
背景: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并且有着一些共同病理的特征,如这两种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的脑内均会出现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胰岛素抵抗。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作为AD的两大病理特征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记忆以及认知能力;而大脑胰岛素抵抗会导致患者脑内胰岛素信号级联紊乱
目的:探索胃系膜的解剖学类型及组织结构,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D2+CME)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进行腹腔镜下胃癌D2+CME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录像进行收集,用录像及图片的方式记录了D2+CME手术的手术要点,同时对不同区域胃系膜的标本进行取材后固定,然后石蜡包埋后切片,之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使用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简称Pan-CK)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