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的原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景描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语文教学是培养和滋润学生的过程,只有关注了教与学过程中的挑战性、互动性、趣味性和激励性,让课堂成为学堂,高年级的课堂才不会沉闷。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证明:让传统文化滋养数学课堂,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丰富而有营养。文章从一寻教材文化之味、二思教学融合之处、三悟文化融合之道人手,阐述了教师如何通过内容的设计、方法的选择、时机的把握,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具体策略,从而真正让文化触及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发展,让数学课堂因为有了文化的滋养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课堂 滋养  说起传统文化,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
我们在教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发现最简单的实际问题一般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所组成。它反映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个简单数量关系,也是构成复杂实际问题的“细胞”。在教学中,由于它太简单,有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要教”而忽略过去,但是到教学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题时,问题暴露出来了,很多学生连基本的数量关系都不甚清楚。所以,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的思路,简单的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现有的课堂教学手段因其固有的缺陷而经常招致批评,课堂教学需要一种更加灵活、功能更强的技术手段的支撑。电子白板的出现为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技术缺陷而引起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一、对电子白板及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认识  电子白板,又称电子交互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是由电子感应白板和白板操作系统集
2019年年底,珠江水畔,巍巍学府华南理工大学传来捷报,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华南理工大学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化学与化工学院包揽了两项该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创下了学校历史最好的成绩。由江焕峰教授主持的“绿色氧化反应新方法及其应用”名列其中。  从原来学校里较弱的化学学科发展到如今的硕果频传,2003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工作的江焕峰对团队这些年来走过的奋斗历
插图,《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由此可见,插图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助说明文本,服务于文字的实用功能;二是装饰美化教材的同时提供艺术审美的范例。插图教学既要发挥其实用,又要注重其对学生审美的影响,两者兼顾,是其教学的应然诉求。  一、现状扫描:插图总遇冷  现象1:近日,参加一次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上
【摘要】小学生错别字频出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当前识字教学的不足。本文从学会质疑,进行梯度思考;寻根溯源,发现汉字之美;师生共举,为汉字“发声”三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出有效减少错别字的教学策略。以减少错别字为目的,将易错汉字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地让学生体悟汉字之“美”。  【关键词】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 错别字  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乃至如今的简体字,伴随几千年的沉淀,汉字已不再是冷冰冰的语
师:在“识字4”这首儿歌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下面我们来玩个“我说你猜”的小游戏,把小动物们请出来!(随机出示课件)  师:什么半空展翅飞?  生: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什么花间捉迷藏?  生:蝴蝶花间捉迷藏。  师:什么土里造宫殿?  生: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什么地上运食粮?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什么池中游得欢?  生:蝌蚪池中游得欢。  师:什么房前结网忙?  生:蜘
【摘要】语文教学的“碎片化”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语文教学需要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有组织、有系统地编排教学材料、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材料和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语言规则,建构语言图式,内化认知策略,积淀言语经验,形成言语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 规则学习 图式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主要表现为:1.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科书
【课程】小学音乐  【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  【内容】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  1.表演唱《我是一粒米》。  2.初步欣赏管弦乐合奏曲《龟兔赛跑》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重点】   1.用自然亲切的音色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加入动作表演和变化演唱形式。  2.欣赏乐曲,能够感受并分辨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一、展现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音乐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生活的本身不仅需要知识、技能和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意志力等。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单靠心理健康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因此我尝试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格。备课时,我仔细研读教参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因素;授课时,我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