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一种全光纤飞秒脉冲放大系统。其采用非线性放大环形镜结构的谐振腔输出宽光谱种子光,通过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抑制功率放大过程中的非线性累积;主放大部分结合双包层光纤与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熔接技术,输出中心波长1030nm,平均功率16.9W的高质量皮秒脉冲,经空间光栅对补偿色散后脉冲宽度324fs,单脉冲能量12.2μJ,峰值功率约26.4MW。该放大系统采用保偏光纤特种熔接技术实现全光纤化,相较于空间耦合放大具有光路结构简单,环境稳定性高等特点,有望推动高能量飞秒光纤激光工业化进程,提升其在复杂使用环境
【机 构】
: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于计算机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研发项目(11727812,619278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一种全光纤飞秒脉冲放大系统。其采用非线性放大环形镜结构的谐振腔输出宽光谱种子光,通过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抑制功率放大过程中的非线性累积;主放大部分结合双包层光纤与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熔接技术,输出中心波长1030nm,平均功率16.9W的高质量皮秒脉冲,经空间光栅对补偿色散后脉冲宽度324fs,单脉冲能量12.2μJ,峰值功率约26.4MW。该放大系统采用保偏光纤特种熔接技术实现全光纤化,相较于空间耦合放大具有光路结构简单,环境稳定性高等特点,有望推动高能量飞秒光纤激光工业化进程,提升其在复杂使用环境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个以波长275nm的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光电二极管为探测器的紫外光传输实验系统.首先测试了该系统在视距和非视距两种传输方式不同距离下的传输特性,然后分别测试了不
曲面计算机全息图可以增加全息显示的视场。然而,繁重的计算量仍然是实时生成曲面计算机全息图的阻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步菲涅尔衍射的曲面计算机全息图快速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使用双步菲涅耳衍射生成平面计算机全息图,第二步是根据光衍射传播定律将平面计算机全息图补偿为曲面计算机全息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使用点源法直接计算相比,计算时间明显缩短,重建图像的质量满足人眼的观看需求。光学实验结果
为提高太阳模拟器聚光镜的有效聚光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椭球面二项展开式的非标准椭球面聚光镜,通过改变展开式的二次项系数控制聚光镜面形,提高聚光镜对氙灯光源离焦发光点的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斜齿轮钢表面制备Fe基熔覆层。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进行金相组织与显微硬度分析,采用磨损机对熔覆层和基材进行摩擦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750W,送粉速率为20g/min,扫描速度10mm/s,离焦量为16.4mm时,铁基熔覆层与基体结合界面有明显的白亮带,激光熔覆效果较好,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值分布在845.3HV至955.6HV之间,约为基体硬度(419.7HV)2倍;熔覆层摩擦磨损性能得到了提高;熔覆层显微组织为均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力学性能优于基体材质。
为进一步提升高斯噪声的去噪效果,提出了基于可微收缩函数与自适应阈值的图像去噪方法。根据高斯噪声的小波系数具有幅值小、服从高斯分布的特征,提出一种自适应于信噪强度的阈值,以准确地区分噪声系数与图像系数。根据自然图像的小波系数具有平滑连贯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可微的收缩函数,与自适应阈值结合对含噪的小波系数进行量化处理,以有效地去除噪声系数,保持和恢复图像的系数。实验结果证明,相对于现有的最新提出的小波阈
针对自由曲面面形干涉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部分补偿干涉测量的可变形镜面形设计的优化方法,以克服多变量优化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无法有效约束可变形镜行程的问题.方法基于
为了解喀喇昆仑公路(中国段)部分区域岩石力学性能,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采集的不同岩性岩石,在三点弯曲和单轴压缩的载荷作用下,进行了岩样位移场、裂缝起裂、扩展等动态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了裂纹演化及路径因岩石种类不同有所区别,三点弯曲岩样裂纹发生部位在受拉应力一侧,单轴压缩试件在边角处局部压溃导致破坏,通过比较裂纹演化,千枚岩和片麻岩裂纹沿应力最大处纵向延伸,云母片岩裂纹受
为了提高遥感图像的融合质量,使其兼顾较好的纹理特征与对比度,提出了非下采样变换耦合双重制约模型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NSST)。通过IHS模型来解析多光谱图像(MS),提取其对应的强度(I)、色调(H)、饱和度(S)成分;借助NSST,从I成分和全色图像(PAN)中解析出低频和高频系数;通过信息熵和均值模型,计算出图像富含的信息及亮度丰富度,以完成低频系数的融合。利用高频系数与方向矩阵的卷积运算,得
针对大多数图像信息隐藏技术需要先验信息及训练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小波变换和自适应像素聚类的图像信息隐藏方法。方法利用新型的无监督种群优化算法对秘密图像进行自适应的像素聚类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选择载体图像双树复小波变换的最优小波子带,将最优小波子带作为信息隐藏的载体以保证信息隐藏的不可感知性。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强的不可感知性,能够抵抗隐写分析模型的入侵,在信息隐藏过程中不需要原载体图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