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切中“难”点“累”点“痛”点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不多发几个文件、不多开几次会议、不多整点检查考评项目,总觉得在基层没存在感。再说,这些年也没干啥事,上级检查考核我们时还得靠基层搞的那些台账资料撑场子呢。”中央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后,某企业负责^这样说。
  这里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担心为基层减负影响自己在基层的存在感,把权力看得太重,怕利益受损,不想放手让基层干;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无数,没有成绩拿得出手,能力不够靠检查考评来凑。
  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顽疾在作祟。说明为基层服务的理念偏离了,政绩观念错位了,平时不在服务基层改革发展上下功夫,反而搞些不必要的检查考评束缚、困扰基层。
  减负,首先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把什么该减、究竟怎么减,减了后续如何跟进、如何形成常态化的减负机制想清楚,搞明白。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为基层减负就是一句空话,不仅现存的基层重负消除不了,“减负”本身很可能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实质上,为基层减负,减的不是优质服务,减的不是高效管理,减的是过频、过多、过滥的检查考评活动,以及束缚基层的条条框框。形式主义多了,看似上级有存在感了,基层也規规矩矩地应付了,有的甚至还搞出了迎合上级的新花样,但事实上分散了基层的精力,基层不堪重负。一家国企党委负责人就深有体会地说:“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多了,基层真地吃不消。”
  某企业曾推行精细化管理竞赛考评,下属某单位为了承办好现场推进会,几乎全体动员,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花费了数十万元,连夜搞出了几百册装订精美、整洁工整的台账资料,由于竞赛水土不服,最后不了了之,这些辛辛苦苦搞出来的台账资料再无人问津,成为库房角落里人见人烦的一堆废纸,见者无不牢骚满腹。
  所以,为基层减负,各级领导机关先从自身查起,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摸排困扰基层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减少疲于奔命的文山会海,不搞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减少应接不暇的检查考评活动,让基层集中精力抓发展;减少强推硬压的另类创新,不逼着基层劳民伤财。减就真减,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
  落实到行动上,加强计划管理和监督实施,对检查考评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上级既不随意拍脑袋定决策,也不把工作层层转包加码,不再检查考评过多过频、过度留痕。不要动辄就签责任状、“一票否决”,变相向基层推卸责任。对那些创建评选评比竞赛表彰项目,该撤就撤,该合就合。必要的巡视巡察、调查研究、监督检查、阶段考评等,牵头部门也要多方倾听基层意见,改进和优化方式,轻车简从、务求实效,不干扰基层,让基层放开手脚,一门心思担当作为。
  减负之后,还要防止反弹,防止增负、加负。不得随意以微信工作群、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如今很多单位采取信息化办公,往往上级在办公系统的一个简单通知或在工作微信群、QQ群的几句话要求,基层就得加班加点填表报数,有时还要上传本单位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工作照片、视频资料等,忙得鸡飞狗跳。
  说到底,检验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发展好不好,群众评价怎么样,有什么实在的业绩。基层欢迎有实效的监管,有意义的考评,有实惠的帮扶,反感的是带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担心把减负搞成一阵风,减来减去,该减的没有减,减了的又死灰复燃,甚至越减越多,越减越重,越减越繁,加重了基层的负担。
  基层,有最坚实的力量、最强大的血脉、最活跃的源泉。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要围绕基层“难”点、“累”点和“痛”点,通过“整合”“瘦身”和“提质”,减到“点”上,久久为功,让基层轻装上阵,让基层干部职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其他文献
写完《谁忽悠读书最功利?》一番比较,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拔了头筹。现说说谁忽悠读书最好玩?这个好玩,是内容上所言读书的快乐和语言的诙谐幽默,还是老办法,比较中鉴别。  先得说读书是件苦事,苦读嘛!大冬天的,北风呼啸,谁不知道热被窝儿舒服,可唐代颜真卿非忽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孟郊的“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也是说通宵达旦苦思冥想,自己跟自己较劲。还有早先
期刊
天色已薄暮,勇士在山峰中攀爬,一路行来,他所向披靡,只为登上顶峰。我相信,他永远也不会妥协,永远也不会说:“果然,我不行。”  这一个“果然”出口,仿佛无论多威武的勇士也泄了氣,无力再冲破牢笼,奔向光明,有的只是妥协之后的空虚无助。可英雄的世界,不需要妥协。  你或许听说过冰花男孩的故事。2018年初,一张八岁男孩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男孩头发和眉毛结成冰霜,网友称其为“冰花男孩”。“冰花男孩”的
期刊
读汪金友的文章《捉拿“形式主义”》(《杂文月刊》2019年5月原创版),汪先生提出了三个很现实的问题:谁在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藏在谁的身上?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谁在搞形式主义?不言而喻。民众如我者,有时也搞点形式主义,多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除此别无意义。某些领导干部出于某种需要,是搞形式主义的主体。典型事件如陕西秦岭北麓违建,习总书记六次批示到陕西省委,陕西省委批示到西安市委,違建整治捏了个20
期刊
《杂文月刊》2019年5月原创版,候晓强的封面漫画《怀乡》,堪称漫画圈脑洞大开之作。这幅漫画对迎客松的今生来世,做出穿越时空地警示:黄山景区网红迎客松,被树贩子从家乡拐骗到某高楼林立的城市广场。噪声、刺眼的灯火、二氧化碳、车流尾气、雾霾、PM2.5的污染,使得其水土不服,体无完肤。苦楚、凄凉之身挂满维持生命的吊水。那个敞开心扉的个性化招姿已折。世人都懂得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何况这千年大树?病痛中的
期刊
看了《杂文月刊》2019年5月原创版的一篇文章《“我穷是因你富”的逻辑很可怕》,感触颇多。“我穷是因你富”的逻辑,实际上是以偏概全,是用部分人的劣根性掩盖自己的怠惰,为自己不努力、不作为、不争气找借口。如果照此逻辑推演开来,自己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教师的偏心,自己家人的病没有治好是因为主治医生不敬業,自己违反了交规被查是因为交警队没有熟人……  有一年夏天,我去一省会城市出差,顺便去博物馆参观。当时
期刊
1月11日本报以《快递找错门 亲友常迷路》为题,报道了朝阳区双龙南里小区几十栋楼房,因粉刷外立面导致楼牌号被油漆涂抹,造成楼房号牌难以辨认。问题见报不久,小区居民反馈说楼房号牌开始换新了!居民杨女士说:“媒体报道之后很快就来人更换楼号牌,大约两天就全部换新,困扰我们10年的问题终于解决。”(《北京日报》2019年3月20日)  新闻报道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体现群众疾苦冷暖的晴雨表,让读者从中看
期刊
世上“一根筋”的犟种多矣,死拧死拧的。这类人欲撞南墙,十头犟牛拉不回;即便撞得头破血流,也会梗着脖子不忿;甚至搭上小命,依旧固执坚持。从古至今,这类种子选手数不胜数,而独占鳌头者,非尾生莫属。   尾生者,“尾生抱柱”的典主也。假“一根筋”而载入史册,并形成典故的,恐怕尾生是唯一。《庄子·盗跖》里讲了这个故事。尾生和心仪女子相约在桥底下(猜想河水平日干涸)会面,大约为避人耳目,特觅僻静处。然而,
期刊
去我市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我看到大门柱上挂着“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告示牌,牌上写着该馆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为:“书刊借阅、电子书刊数字资源服务、各类文献查询咨询服务、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我进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看来我享受了该馆“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了。  一天,去一4A级景区游览。我见景区内观光游览车司机身披着红绸子的绶带,绶带上赫然写着“文明宣传志愿服务”几个大字。我以为,既然是“志愿服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后,各地都掀起了反对形式主义的热潮。可是,形式主义藏在哪里?谁去捉拿形式主义?一些地方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形式主义确实存在,而且久治不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说有,我说有,大家都说有。但谁在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藏在谁的身上?却是你不承认,我不承认,大家都不承认。  比如文山会海,已经成为形式主义中的一个顽疾。你开会,我开会,
期刊
“亲其师,信其道”,出自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戴圣编纂的中国古代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原文为:“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意思是:“这样,才能潜心于学业并亲敬师长,与学友和睦相处并深信所学圣贤之道,即使是离开了师友也不会违背。”寥寥数语,道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