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运动技战术教学的有效性需“二问”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预设的疑问:技术的规范性与运用的合理性
  一节体育课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实效性,首先应该重视课前预设中技术的规范性和技术在战术中运用的合理性。它解决的是一堂课“要教的是什么”的核心问题。不少教师就由于技术动作研究得不够准确、不够深入,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技术动作不够准确,也不清楚在实战中怎么运用。这样就出现了:教学时间分配失调,教学重点与难点缺乏彰显,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好等现象。
  因此,笔者要提问本节课技术的规范性是什么?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球类运动——篮球》[1]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2],将其动作方法整理成:以右手运球为例,运球队员欲从左侧突破时,先用右手运球,吸引对手向运球队员的右侧移动,这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方向运球,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以及身体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加速超越对手。其动作要点是变向时重心降低,转体探肩,蹬跨突然,超越快速有力。
  从规范性的动作中,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第一,身体姿势、手臂与手腕的动作、按拍球的位置与球的落点、手与脚要协调配合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要讲解与示范的四个关键点;第二,什么时候采用变向运球呢?是当防守队员被进攻队员吸引到右侧时,进攻队员才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向运球(反之,则用左手),这是技术在实战中的合理运用。这两点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则必须要讲解与示范到的,也是要教会给学生的。
  二、教学实施的探问:技术的正确性与战术的渗透性
  针对这节课,有必要通过回顾直播录像去探问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执教教师针对动作要点做了一些运球和变向的示范动作;讲解中,提醒学生抬头看场上的情况,提出换手、转体、跨步、降重心、快节奏、快推进等字眼;在练习过程中,防守队员举起手臂以让运球员降低重心、快速变向通过防守等。这些都是有效的,也是值得学习和肯定的。
  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第一,没有完整地示范一个完整的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没有完全地讲解清楚上文的四个关键点(如按拍球的位置、上下肢怎样协同配合等)和动作在实战中运用的具体时机(防守者的位置变化)、方法等。第二,在障碍物的选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学生面对几个标志点时,无需采用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就可以顺利地通过标志点。同时,标志点的设计在一条直线上,然而根据规范性的动作方法——以右手運球为例,学生运球要向右侧移动,也就是,标志物的位置不应该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则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行进间运球过障碍的练习形式,如下图1所示。在教学中,还要将行进间运球过障碍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做好区分,这样才能提高技术练习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后,教师应该完整地讲解与示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以及在实战中运用的时机。既要讲清动作要点,又要讲解四个关键点。在障碍物的设计上,设计有一定高度的标志桶代替标志点,标志桶要按照上图2的摆放形状进行摆放,这样便于学生进行规范的动作练习。
  当学生初步掌握规范的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动作后,可以设置“人障”(无任何防守的动作)进行练习。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该动作,并且表现出较为熟练的状态时,可以设计1人做为防守队员进行消极防守的练习或者积极防守的练习。而针对少数技术掌握得非常好的学生,则可以设计“1对1”的实战攻防对抗练习。这样的设计,能够将篮球的攻防对抗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和实战能力。然后,再将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与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急停投篮、传球等技术动作相联结进行练习,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篮球战术在课堂的渗透性。
  另外,球性与球感是球类技术的基础,所以球类的教学完全可以从开始就让接触球,以增加学生与球的接触时间。因此,课的开始就可以转变慢跑、小游戏等热身活动,而转变为设计多种与“运球”有关的练习形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球性与球感,提高运球技术的有效性。
  观看直播的感悟:初中体育教学是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并没有采用选项教学的形式。一名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执教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又要执教自己不擅长的运动项目。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能够主动挑战自身不够擅長的球类教学,并面向全国的观众进行直播,其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种勇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笔者所提出的“二问”仅仅是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本身,而并非是针对执教者。
  笔者欲基于对本节课的思考,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给一线体育教师提高技战术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操作提供一个的思路,即:课前对运动技术的规范性进行审问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抓住技术动作的过程、关键和要点等规范性,才能在教学中凸显技术的运用的合理性;只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探问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的正确性情况,并将技术的教学逐渐渗透于战术之中,才能提高运动技术与战术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在教后反思中还要适度地追问本课在技术与战术的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分别在哪里,哪些值得保留,哪些需要修正的,等等。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与服务,进而从整体上、全局上提高技术与战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切实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展示全国中小学龙狮运动推广成果,2019年5月23日—24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工作领导小组、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工作指导小组主办,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山东省日照市东湾区教育和体育局协办,山东省日照市新营中学承办的第七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小学足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关注足球技术的传授,对学生的足球基础缺乏深入了解,足球课堂常陷入某项足球技术教学的境况,丢掉了足球运动的原有魅力,弱化了足球的育人功能,使原本应该充满快乐和情感的足球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把足球课堂的“足球味”找回并带给学生。足球赛场上的个性张扬、身体对抗、团队合作、裁判规则……赛场外热情的球迷、舞动的队旗、嘹亮的队歌
田径运动包含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是从事其他各类运动的基础性项目,对提升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田径类运动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选学内容之一。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全一册》中,田径类运动单独列为一章,包括跑、跳跃、投掷和体能发展与自我评价等内容。下面对教科书中的田径教材进行全面介绍与解读,并对如何通过田径运动的教学全面
北京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实施方案的推行,不仅可以解决北京市中小学羽毛球课程衔接不当、学业质量难以评定、运动能力等级评价标准缺失、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进而为形成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观、内容观、教学观、评价观贡献设计智慧。  一、羽毛球课程设计的依据  围绕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北京市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的教学条
软式排球运动在笔者学校开展多年,在日常的练习、比赛中,当来球太快,队员来不及移动时,会下意识地用脚踢救球。脚的灵活性虽然低于手,但也有它的优势:脚离地面较近,腿比手臂长,起球的路线可以是由下而上,可以触及离身体较远的球。通过观察,笔者发现2010年以来的扬州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中,每一届比赛都会出现脚踢救球的现象,在小学生的软式排球比赛中尤为常见,而且脚踢救球的成功率较高。特别是在2018年扬州市阳
一、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材的育人价值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見》中明确提出了“三个迫切需要”,表明在新时代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加强各学段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且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
2018年12月22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和首都体育学院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体育外交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论坛的主题为:体育对外交往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杨树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秘书长、亞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薛彦青,亚洲大
为了给全面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做好准备,笔者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将学生练习动作进行合理拆分与转换,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易评价性。从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层次化、练习内容可量化和动作练习易评价化等3个层面去把握,以期达到优化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目的。  一、作业布置层次化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时期的居家锻炼无论在手段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为体育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从事校园中长跑业余训练20余年,深刻了解中长跑业余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训练方法。中长跑除了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运动员的营养补给也需要加强,不但要注意平时一日三餐的膳食营养,更要重视训练前期、中期、后期运动营养补剂的补充。要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合理摄取营养补剂,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一、中长跑运动员的日常膳食营养补充  1.主食。面食和米饭是中长跑运动员最
师者之传道授业解惑,无不在于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与升华,体育课堂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则会更直接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善用导入性语言,激趣拓思维  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往往会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教师能够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在“语言导入”中,教师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气及语调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