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来抓。我特别喜欢一句话,闲暇时经常地品味:“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我们应该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有资料显示,一个人习惯的形成,需要至少3个月的不断训练,才会逐步形成。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长抓不懈,三个月如一日,甚至一年如一日地进行反复训练和强化。当然,在这个训练和强化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运用其自身的智慧和经验,进行巧妙的设计,精心的安排,避免枯燥与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化解学生的对立情绪,最终达到老师要我这样做变成我要这样做的目的。
  一、知行统一,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遵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利用晨会课,班队课班主任要详细地介绍学习习惯的内容,把每一个习惯进行具体地讲解,例如预习的习惯包括:每天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科特点,按老师要求做好预习笔记;遇到疑难在课本上做出标记,带着问题听课。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预习习惯的内容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的“知”不是一劳永逸的,尤其是学习后进生,开学初的详细讲解并不代表学生就永远能记住。在每个星期,每个月,班主任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把学生做得不太好或疏漏的地方再次重申,不断强化,使学生的“知”由文字逐渐转变为实际行动。
  根据学习习惯的要求,可以进行以下具体的安排。
  在开学初让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发展目标。目标的制定因人而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习后进生,班主任指导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
  在班内开展系列活动,如读书、练字等。以读书为例,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积累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班主任可以在班内一角设立读书角,它不能是摆设,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班主任可以讓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读书卡,上面设置日期,读书目录,时间,家长签字等内容。一日一读,一日一查,通过这张表格,可以了解学生读了哪些书目,读了多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会逐渐喜爱上读书,使读书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二、自主管理,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不仅是班级自主管理的最重要目标,更是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要求。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班级主体——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可以在班内开展“学习习惯监督岗”的活动。全班共设九个监督岗,依次为:爱护书本监督岗;错题集本监督岗;预习本监督岗;书法监督岗等。每个监督岗设1—2名负责人。每位负责人每周定期检查学生的表现,根据完成情况作出记录。例如摘抄记录本,如果完成了且书写工整,则用A表示,若比较乱且书写少,则用B表示,没有完成用C表示,并督促学生在本周完成。负责人手中有一张记录表,一周后将记录记入学习园地中,通过园地中一张张记录表,不仅是每位同学,包括班主任,都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
  监督岗的设置,不只是起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纠正作用。当检查到学生有不良习惯时,要帮助其改正。如书箱监督岗,有的学生的书箱很乱,桌面上乱七八糟,这当然不合格。监督岗的负责人要提醒他,帮助他,直到整理好才算完成,坚决杜绝只检查不纠正的现象。这样的安排对于后进生是非常有力的。
  三、有效激励,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催化剂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在这反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激励,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催化剂。
  班主任可以通过评比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在评比中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例如,结合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开展“我是达标生”的活动。每个星期一,在晨会上让学生根据学习习惯的内容,参照每一位同学的表现,投票选出学习习惯达标生。获得达标生的同学的名字会被写进荣誉栏。
  在“学习习惯监督岗”活动中,每个监督岗的负责人在每月结束后都要推荐三位优秀人员,参加学习习惯示范生的评选,综合九个监督岗的情况,每月确定五名“学习习惯示范生”。一支笔,一个本,小小的奖励不仅激励示范生再接再厉,也会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步。为了激励后进生,可以在评比之中增设了“突出进步奖”,鼓励那些习惯较差的学生稳步前进。
  四、教育合力,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有力保障
  聪明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会只依靠个人的力量,他会联系周围一切可以联系的力量来开展工作,例如科任老师、家长等,形成教育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班主任不能忽略其他教育力量。首先积极与科任老师联系,沟通,了解他们对学习习惯要求的想法以及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学生在家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效果。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具有延续性。因此有人说:“家长的支持是老师工作的翅膀。”例如,在读书活动中,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读书30分钟以上,但是,在学校中有时很难挤出这么多的时间读书,只好回家读。这时,就可以凸显出家长的重要性了。在读书卡中,可以设计“家长签字”,请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读书,如果做到和孩子一起读书那就更好了。读书之后,家长在签字栏中写上自己的名字。我们不应该怀疑这签字的可信度。如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视他们为掌上明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怎能会忽视孩子的教育呢?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作为班主任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做了一件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其他文献
<正>人的血型抗体有IgG和IgM两类。现在所知,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是IgM型,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都是IgG型。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新生儿溶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基本品位,是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和市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作为区域竞争主体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城市之间的
【摘要】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政策的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科学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构建科学合理的个人资助配置模式;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工作 问题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流行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而在人工关节置换术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体温变化来进行监测。有关人工关节
【摘 要】教学互动的主体可以更加丰富,展开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自己的教学思维,以多样化的形式构建课堂。既可以给学生的互动学习留下更多空间和机会,也可以多和学生展开师生互动及问题讨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關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互动 有效性 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设计互动环节,这不仅是丰富课堂,给教学过程带来趣味性和生动性的一种方法,这也会让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与热
【摘 要】阅读和写作在语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始终贯穿于语言学习之中。阅读是积累写作的过程,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相互作用下,两者相互促进,关系非常密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对中国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方法。  【关键詞】初中语文 阅
【摘 要】  幼儿阶段是教育启蒙的黄金阶段,而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则是师幼互动。大量的研究表明,渗透游戏精神是实现师幼互动最为有效的方式。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窗口,也是幼儿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有效渠道,是幼儿观察力培养与创新思考启迪的重要载体,必然涉及到师幼互动。在自然角的师幼互动中渗透游戏精神,实现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  游戏精神 自然角 师幼互动 策略探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作者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全力推进电工与电气信息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改革与建设,建立了
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自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很大发展。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来看,我国1978年的城镇化水平为17.92%,1982年的城镇化水平为20.8%,1990
研究新形势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既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会计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