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教师只有真心真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用满腔的爱抚慰他们脆弱而幼小的心灵。
一、因势利导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是后进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他们的长处暂时相对少一点,或不容易被人发现。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用较强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稍纵即逝的光亮,也要把它挖掘出来,使之发扬光大,从而扬长避短,促进转化。
我班的小华各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教师教育他时,他总是漫不经心。有一次,学校搞大扫除,我班负责清理垃圾场。由于又脏又臭,许多学生都不愿清理。只有他独自一人在猛烈的阳光下铲垃圾。我看见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并提倡学生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学生听后,纷纷加入清理行列。接着我委任他当劳动委员,得到全班学生的赞同。从此,只要是我班负责的劳动,都必然得到校领导的表扬。而他在获得多次肯定后,开始发奋学习,成绩很快地提高了。
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使之成为他人学习的优点,需要教师对学生耐心和细心的爱。
二、循循善诱
赞扬蕴含着教师的鼓励、教育与评价,也蕴含着教师的爱心与期望。本来后进生听到的批评就比一般的学生多,如果教师再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认识缺点和错误。如果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甚至一、两天再说,直到认识,接受为止。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赞美的话,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赞扬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他们的心灵。
然而,过度的赞扬会适得其反,因为学生的年纪小,有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适度的表扬会使他们滋长骄傲的情绪,就像阳光太足,幼苗会晒干一样。所以,要让后进生在表扬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批评中体会到“爱”和“鼓励”,这就是循循善诱。
经常逃课的小陈,只要听到表扬他就按时上课,但不到两天,他又逃课了。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赞扬他进步不少,特别是大部分时间能按时上课,也点明他还没做到最好,希望他今后能做得更好。而且用了大量事例说明上课的重要,最后写上赠言:“成功属于那些不骄傲,持之以恒的人。”他收到信后,特别高兴,并向我承诺:今后按时上课,决不拖全班同学的后腿。后来他果然遵守承诺,表现出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令其进步得更快,需要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
三、一视同仁
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这不仅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师爱的具体表现。只有这样,才能
消除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然而仅有对学生的关爱是不够的,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可见,自古以来人们视“严”为教师的职责。但教师要严而有格,要泼出“脏水”,留下“孩儿”。如果严而出格就等于一棍子打死。还要注意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一视同仁”是教师取信于学生的最好方法。学生最反感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因此,教师决不能以学生的好差定“亲疏”,要一碗水端平,处理问题要公平,这样才能取得后进生的信任。我记得教育过一位这样的后进生,他经常和同学打架,对人态度蛮横,多次教育不改。有一天上课时,他居然打了一拳后面的同学。我知道后,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先了解情况。谁知他不但沉默不言,还摆出一副傲慢、不在乎的神态。在我耐心的教育下,他才说出事情的经过:是后面的同学在上课时不断地骂他,还用圆珠笔戳他,他忍无可忍才打了后面的同学。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因为他是三好学生,他骂我,你也没看见。我说了,你肯定不相信,还会说我冤枉他。”我公平地处理了这件事,改变了他对我的态度。他再出现问题时,我教育他,他不再顶嘴,而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此后,他经常跟其他同学说有问题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因为他认为老师办事公道,不偏不向。因此,班上的纪律也越来越好。
多关心和严要求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教师要把握爱的尺寸,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同时,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你要认识到:后进生也是你的学生,更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重视和理解。
四、尊重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小学生虽然年幼,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尤其是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充满自卑感。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鼓励,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鼓励他们进步。小荣成绩欠佳,每次考试都因作文完成不好而不能及格。然而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他在试卷的空白处写着这样的几句话:“老师,我知道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可我希望这次您能让我的作文及格。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用好成绩报答她。您能答应我的要求吗?我向您许诺,今后一定多看作文书,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会以高分相报的。”我看到这些话后,仿佛看到他不甘落后的力量,于是就满足了他的请求。尔后,这位学生也遵守了诺言,在小学毕业试中,取得好成绩。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育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因势利导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是后进生,也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他们的长处暂时相对少一点,或不容易被人发现。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用较强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稍纵即逝的光亮,也要把它挖掘出来,使之发扬光大,从而扬长避短,促进转化。
我班的小华各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教师教育他时,他总是漫不经心。有一次,学校搞大扫除,我班负责清理垃圾场。由于又脏又臭,许多学生都不愿清理。只有他独自一人在猛烈的阳光下铲垃圾。我看见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并提倡学生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学生听后,纷纷加入清理行列。接着我委任他当劳动委员,得到全班学生的赞同。从此,只要是我班负责的劳动,都必然得到校领导的表扬。而他在获得多次肯定后,开始发奋学习,成绩很快地提高了。
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使之成为他人学习的优点,需要教师对学生耐心和细心的爱。
二、循循善诱
赞扬蕴含着教师的鼓励、教育与评价,也蕴含着教师的爱心与期望。本来后进生听到的批评就比一般的学生多,如果教师再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使他们丧失自尊,不求上进。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认识缺点和错误。如果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甚至一、两天再说,直到认识,接受为止。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人人都希望听赞美的话,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赞扬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他们的心灵。
然而,过度的赞扬会适得其反,因为学生的年纪小,有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适度的表扬会使他们滋长骄傲的情绪,就像阳光太足,幼苗会晒干一样。所以,要让后进生在表扬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批评中体会到“爱”和“鼓励”,这就是循循善诱。
经常逃课的小陈,只要听到表扬他就按时上课,但不到两天,他又逃课了。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赞扬他进步不少,特别是大部分时间能按时上课,也点明他还没做到最好,希望他今后能做得更好。而且用了大量事例说明上课的重要,最后写上赠言:“成功属于那些不骄傲,持之以恒的人。”他收到信后,特别高兴,并向我承诺:今后按时上课,决不拖全班同学的后腿。后来他果然遵守承诺,表现出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令其进步得更快,需要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
三、一视同仁
关心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这不仅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师爱的具体表现。只有这样,才能
消除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然而仅有对学生的关爱是不够的,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可见,自古以来人们视“严”为教师的职责。但教师要严而有格,要泼出“脏水”,留下“孩儿”。如果严而出格就等于一棍子打死。还要注意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一视同仁”是教师取信于学生的最好方法。学生最反感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因此,教师决不能以学生的好差定“亲疏”,要一碗水端平,处理问题要公平,这样才能取得后进生的信任。我记得教育过一位这样的后进生,他经常和同学打架,对人态度蛮横,多次教育不改。有一天上课时,他居然打了一拳后面的同学。我知道后,并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先了解情况。谁知他不但沉默不言,还摆出一副傲慢、不在乎的神态。在我耐心的教育下,他才说出事情的经过:是后面的同学在上课时不断地骂他,还用圆珠笔戳他,他忍无可忍才打了后面的同学。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因为他是三好学生,他骂我,你也没看见。我说了,你肯定不相信,还会说我冤枉他。”我公平地处理了这件事,改变了他对我的态度。他再出现问题时,我教育他,他不再顶嘴,而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此后,他经常跟其他同学说有问题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因为他认为老师办事公道,不偏不向。因此,班上的纪律也越来越好。
多关心和严要求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教师要把握爱的尺寸,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同时,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你要认识到:后进生也是你的学生,更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重视和理解。
四、尊重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小学生虽然年幼,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尤其是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充满自卑感。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鼓励,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鼓励他们进步。小荣成绩欠佳,每次考试都因作文完成不好而不能及格。然而在一次单元测试中,他在试卷的空白处写着这样的几句话:“老师,我知道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可我希望这次您能让我的作文及格。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用好成绩报答她。您能答应我的要求吗?我向您许诺,今后一定多看作文书,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会以高分相报的。”我看到这些话后,仿佛看到他不甘落后的力量,于是就满足了他的请求。尔后,这位学生也遵守了诺言,在小学毕业试中,取得好成绩。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育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栏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