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堂生成,提高学生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10-01 作为一个老师,会经常听本校的同事或者外校老师的公开课,在听课之前,我们会先看到老师的上课教案,有的老师教案写的那叫一个好,但听完课,反响平平,没有出彩的地方,不懂得打蛇随棍上,只懂得按部就班,不重视教学生成、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甚至扼杀了动态生成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必须抓住课堂中的一些动态的生成性资源,倡导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错误,从他们的反应中及时地判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当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更要追求课堂的有效生成。
   我将以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说明,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能达到学生情感的绽放、个性的张扬和信心的重塑:
   一、化解尴尬,生成情感的绽放
   我记得2006年9月,正是高一新生刚入学时,师生彼此情况不熟悉。我在第一阶段没有上正课,安排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新生们交流讨论着:“What’s your father’s name? What’s your mother’s name?What is he/she?Do you love them?”学生们在争先恐后地表达着:“My father is a farmer.I love him.”“My mother is a teacher.”“I have a happy family.”……突然,一个学 生站起来低着头说:“Idon’t like my family.BecauseI don’t have my mother。”突如其来的一句“没有母亲”让本来热情讨论的学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位没有母亲的男生,教室里的气氛很尴尬。此时,我也愣了一下,走到了这位男生的身边说道:“I’m so sorry to hear that.But don’t be sad because our class is a big family.Everyone loves you.”说完,老师又把 目光转向了班级的其他同学:“Do you love him? Who wants to be good friends with him?”“Me!”“Me,too!”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男孩的眼里分明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爱心育人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以及信念,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面对学生“I don’t like my family”的回答,老师没有忽略,而是把握了这个教育契机,在这个洋溢着爱的课堂,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得到同学的友爱。这一切都向我们生动地说明了,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职责是: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地绽放。
   二、捕捉意外,生成个性张扬
   老师上课提问时,很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特别是开公开课的时候,比如,上高中必修I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我刚好听了一节开公开课,在引入新课Journey Down The Mekong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Do you like travelling?Which kind of transport do you prefer to use:bus or train?”同学站起来给出了老师“期待的答案———Yes!Because it’s interesting;I like travelling by bus,because it’s cheap。”可就在老师提问下一个学生,他给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No,I don’t, but when I travel,I want to go by plane.”很可惜,老师马上示意让他坐下了,没有进一步关注这名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为什么要搭飞机。只是按部就班地去提问下一位同学,而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给出了老师期待的答案”,课堂教学也在按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着。而另一位教师却巧妙地处理并利用了课堂中的意外。巧妙地结合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表达各自的观点。让不同感受、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面对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教师是果断制止,还是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这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关键。我想对于这位学生的“No,Idon’t!” 的回答不是跟老师对着干,而是他真的不喜欢。面对学生们自己 的理解,老师不是一带而过,而是机智地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得到张扬。
   三、善待错误,生成信心的重塑
   人教版高中必修1,上课教师在呈现、讲解有关“品质”的新词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adjective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yourself?”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用新学的词汇回答:“I am hard-working”“I am friendly.”“I am warm-hearted.”……听着学生们流利的回答,老师不 时地点着头。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I,I,I am cruel.”听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回答,其他同学不由地发出了哄笑。此时,这位男生脸“唰”地变红了,老师听到这样的答案也愣了一下,但她很快继续和这位学生交流了起来。“Really? I don’t think so.”同时,老师指向了大屏幕 上呈现的新词汇图片:“You are generous”“You are honest”“You are active”在老师一遍遍耐心地鼓励和帮助下,最后这名男生终于会用课上老师新教的词汇回答出:“Yes,I am brave.” “Yes,I am determined.”看到学生由不会 到会,由生疏到熟练运用,老师也由衷地笑了,在老师的带动下,全体同学把热烈的鼓掌送给了这位男生,此时的他满怀信心地坐下了。接着,老师又幽默地对学生们说道:“You are not cruel,you are a handsome boy.”整个一节课,这位学生不再低垂着头,而是读得更有力,学的更有劲了。
   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教师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呵护出错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在本课的教学中,对随口说了一个“cruel”单词的学生。老师没有轻易地忽略,而是恰当地抓住了这个生成的时机,巧妙地处理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进一步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重塑了信心。
   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三点思考:
   第一,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课堂生成不是按教案机械地按部就班,而是教师在上课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对话、探讨、摩擦甚至碰撞中,超出教师预期、教案规定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关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他们的神情,关注他们的问与答,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并利用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动态生成”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第二,善于激发“生成性资源”。教学中要坚持师生平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课堂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进行。让学生尽情地流露内心的想法。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误区,要细心、耐心地说服。如果是学生的错误想法,而且是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珍惜学生的错误,多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第三,及时解决“生成性资源”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即要求老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甚至更高一层的知识,特别是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地方。当回答涉及更高一层的知识问题时,老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讲出来。越是动态生成、机智灵活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
   实践证明,我们的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光靠我们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做好教学预设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引导重要,但是学生主体参与更重要。及时把握并利用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动态生成”学习中激发、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爱学、乐学。
其他文献
逆向工程中,使用3D光学扫描设备测量物体表面,必须多次从不同角度测量才能获得完整的表面数据。多片点云各自间都存在位置偏差,需经过拼接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模型;且测量得到
基于视频的人脸跟踪及其表情识别在智能监控、视频会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医疗和汽车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其实现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
焦面板是LAMOST大科学工程中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其外形近似球冠,尺寸大、加工精度要求高,而且球面上按一定规则排布有4000多个对心单元孔,难于加工和检测。本文主要针对LAMOST焦
【摘要】在新的课标下,拓展阅读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所以如何将拓展阅读有效进行,成为小学老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拓展阅读正确有效地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提升写作水平等。阅读的重要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08-02“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导学案的编写目的是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获得初步的语言学习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将结合
矢量量化(VQ)作为图像编码领域最常用的有损压缩技术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如语音通信编码、乐音数据存储,医学图像、商业图文、卫星遥感照片、航天飞机遥感图像的压缩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