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性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十分重要,只有使用那些通俗易懂、精炼的、准确的、形象逼真的语言,对深奥的声乐理论加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才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体验,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从而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获得美妙的声音。
  关键词:声乐 语言 精炼准确 辩证统一 通俗 形象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會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应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做到通俗易懂、形象逼真。怎样才能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逼真呢?用打比方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首先以歌唱呼吸为例。歌唱呼吸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它是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训练学生的正确呼吸是声乐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讲解如何吸气时,如果照本宣科这样讲:“吸气时,要靠颈部肌肉和脊上肌肉收缩,把第一对肋骨向上提,然后横膈膜下降,促使胸部下方扩大,腹腔扩大,内脏往外又向上,因此外界空气吸入肺内。”这样枯燥的讲法虽然非常严密,完全正确,但学生可能听的一塌糊涂,横膈膜在哪里?腹腔怎样扩大?学生反而不知所措了。倒不如简单而形象地说“歌唱时吸气就象闻一朵香花那样吸得深”效果好,学生用闻花香的方法去吸气,气往往吸得自然、柔和而深入。此为气沉丹田。在呼气训练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用胸腔下部横膈膜、腹肌及腰肌群来控制气息。”也是对的,但这种深奥理论不能使学生马上理解并正确体会,特别是在声音延长的较长过程中,如果老师强调“你的横膈膜、腹肌、腰肌群的控制和支持一定要加强”,就不如说:“你的腰部和腹部联合起来向外撑腰带。”学生听到这种通俗形象的语言,马上就会找到正确的感觉,发出有气息支持的立体的声音。
  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可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歌唱技巧。它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13.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傅国庆.歌唱技巧与修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
  [4]侯春波.小组课的教学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4,(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文艺节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它通过寓教于乐,把德智体美劳贯穿在其中,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和重要基础,是学生培养对音乐热爱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出发,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在节目编排中充分体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迅速,但与之不相符的是,民族音乐的发展较为滞后。虽然相较于几十年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仍难满足现实社会需求。本文将据此谈论一下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教育 当代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精华,对我国
定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定义“纯艺术”,而纯艺术并不存在一个共性,历史上的各种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已经向我们宣告了这一点,它们的可证伪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将定义分别落实到不同门类艺术的细节上。本文认为音乐在艺术纯粹性方面是其它艺术艳羡的对象,音乐的精神和形式代表了艺术的某种极其重要的本质,对于音乐纯粹性的探讨,无疑是探讨艺术定义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纯音乐的可能性  音乐的纯粹性在于它更毗邻自然本
音乐是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有人说:音乐是一剂精神的良药。在大学开设音乐鉴赏课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教育者除了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外,还要告诉学生,什么是高雅音乐,什么是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而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枕,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既使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美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则谈不上快乐的学习,更谈不上学习的效率。而中学的音乐教学最关键的也是兴趣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呢?为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 兴趣培养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人文修养的一门艺术课程。而我们的学生,不少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
摘要:教学中的语言是教师教学离不开的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注重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完美结合,会收到奇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师 文字语言 无声语言  人类表情达意的交流方式包罗万象。自从人类种族形成一定模式的交流语言雏形后,语言的交流是首选,因为语言是人们谈情说爱,交流学习最直接、明了的工具。对音乐教师而言,组织教学的言语是教师与学生教及学的枢纽,也好比一座桥梁,它的优与
摘要:淮剧是江淮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江淮地区的文化历史具有极高的表现力,淮剧发展历程中的艺术转型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从淮剧的发展脉络出发,而分析总结出淮剧在2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艺术转型的。  关键词:淮剧 艺术转型 发展  一、淮剧的发展脉络  淮剧,又称江淮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淮剧,诞生时间为清代中叶,发源于盐阜和清淮,现流行于江苏
文章从曲目选择范围、演唱技术与审美观念、演唱气质、作品风格内容的理解、舞台表现、钢琴伴奏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我省金钟奖美声唱法组的选拔状况,为我省声乐选手学习的专业状
摘要: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无处不在,何为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重点。同时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新意识为有效手段。  关键词:音乐 情感体验 音乐兴趣 创新意识  情感体验简单的说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