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剧艺术转型的研究探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淮剧是江淮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江淮地区的文化历史具有极高的表现力,淮剧发展历程中的艺术转型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从淮剧的发展脉络出发,而分析总结出淮剧在2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艺术转型的。
  关键词:淮剧 艺术转型 发展
  一、淮剧的发展脉络
  淮剧,又称江淮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淮剧,诞生时间为清代中叶,发源于盐阜和清淮,现流行于江苏、上海等地区。淮剧是江苏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淮剧虽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的诞生是扎根于江淮地区的风土人情之中的,在这一诞生源头之上,淮剧便主要服务于江淮地区的人民。
  明清时期,海盐文化逐渐形成,就在淮剧诞生的盐淮地区,海盐商业繁荣,有着大量的盐工、船工等,他们在休息时间,就会哼唱起“儾儾腔”“栽秧歌”等,之后又有民间艺对当地的民间小调进行搜集和加工,便发展成了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民间戏文。如起步果将这种简单的民间戏文看成是淮剧的诞生,那么“香火戏”就是淮剧的起步。江淮地区巫神有着一定的崇拜,因而会在特定的节日,为民众做一些神会等等,会中会邀人演唱巫书,扮演巫神等等进行表演,这种原始的戏曲形态,还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演出方式。曲艺形式的表演在同治时期,便形成开始转型为了戏曲形式,并诞生了江淮小戏“三可子”。“三可子”诞生的说法不一,但是其在表演过程中仅仅是用简单的道具,并只要有两三人就能演一出戏。在淮剧的发展过程中,徽剧和京剧都对它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冲击,徽剧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程度已经较为成熟,并在上层社会中很受到欢迎,徽剧会主为了满足地方需求,便常常让徽剧与盐淮小戏一起演出,称之为“徽夹可”。在这一期间,有着不少的徽剧班子加入了“三可子”班底中,“三可子”便吸收不少的徽剧表演艺术,表演队伍壮大,表演方式更加成熟了,并创新出了自己的戏曲城市,比如堪称一绝的“金鸡独立”。光绪年间,因淮河洪水泛滥,江苏境内的难民便来到了上海,淮剧也因此进入了上海市场,淮剧在上海的环境下,便吸收了京剧文化,较为重点的便是京剧的服饰与化妆技术,也就进入了“京夹淮”阶段,也让淮剧步入了成熟阶段。
  二、淮剧的多元化艺术转型
  1.地方特色与戏曲元素的交融
  淮剧在发展前期,仅仅只是简单的地方小戏,然而经过与了徽剧、京剧的碰撞之后,便逐渐走向了成熟。徽剧与京剧的表演形式、化妆技巧、演唱技巧相对淮剧来说都是更为成熟的,当淮剧还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徽剧与京剧已经走向了成熟并完善的阶段了。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淮剧又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在当时政府大力支持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大批从事淮剧艺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在整理和演出大批传统剧目之后,还以现代江淮地区风土人情作为出发点,创作处大量的现代淮剧。而之后“南”“北”两派的出现,也标志着淮剧的地方特色与戏曲元素的完美融合。
  2.乡村到都市的蜕变
  淮剧从乡村迈向都市的过程,就如同一个江淮地区的小女子走向了上海大都市变身为大明星一样,这样的转型过程是漫长的。在从乡野露台走向正规剧场后,淮剧曾经单一简单的表演也就不能够满足观众需求,如果要在商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话,还要丰富自身的舞台表演形式与提高舞台表演能力。淮剧老板和演员在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开始做出了不少的改变,譬如增添风靡一时的越剧服装,还设计出融合了京剧、徽剧、越剧特色的服装,这让淮剧的服饰与美化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京剧、徽剧、越剧因此作出了一些改变,让中国的戏曲文化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3.新淮剧运动的兴起
  抗日战争激烈进行的同时,在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陈丽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出团队,为鼓舞士兵士气,激发人民战争意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1944年到1946年期间,“新淮剧运动”兴起,引导了一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参加淮剧的创作,并由此开创了淮剧一现实生活为题,编演现代戏的先河。当时的演出条件极为恶劣,大多就在会在露天的场地内进行表演,表演中的设施设备都是非常简单的,演出穷困群众的演员,就是将自己的军装换成破旧的棉袄。而这一时期较为出名的现代戏就有《翻身》《照减不误》等等。“新淮剧运动”在进行过程中,淮剧的剧本贴近时局,群众表演真情流露,对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很强的鼓励作用。
  4.“都市新淮剧”的流行
  强化精神文明的号召提出之后,上海淮剧团便从上市地方戏曲“都市化”作为入手点,提出了走“都市新淮剧”的构想,这一构想开辟了我国现代化淮剧发展的一个新高潮。试想城市在改变,都市化进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具有创作意识的淮剧艺术家们联系淮剧艺术的诞生源头,从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基础出发,让“都市新淮剧”走上了全国的舞台。淮剧艺术的表演也开始从“地气儿”变得诗情画意、时尚大气。就从《金龙与蜉蝣》中我们就可以看见,淮剧不仅仅是从服饰设计、表现手法,还有着戏剧背后的文化水平更加深厚了。
  5.音乐审美观念与音乐语言走向个性化
  纵观淮剧的发展脉络,从原始的说唱艺术,走到如今的“都市新淮剧”。淮剧艺术的调式结构也更加的丰富多样。在“香火戏”中的只有五声性商羽调式和徽调式两种调式结构类型,调性也大多沉闷哀怨。然而,淮剧在收到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民众审美等等的影响之后,产生了多调性的表现手法,在主体旋律的基础上会充分的展现出来,调与调之间的变化,也有着对比与改变,让淮剧变得更加具有视听审美感受。
  四、结语
  任何一种戏曲的发展过程都是在不断的转型过程趋向完美的,淮剧艺术诞生于江淮地区,是江淮文化非常珍贵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一部分。发源于民间生活的淮剧艺术,在经历了无数次转型之后,还保留着原有的江淮地区的朴素民风,同时又兼具南北风格,这不仅仅是地域风情上的融合,更是艺术文的交融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李月丽.淮剧的艺术转型研究[J].大众文艺,2013,(11).
  [2]朱诗宇.论淮剧艺术的综合型特征[J].大舞台,2102,(06).
  [3]张铨.发展淮剧多元并存的良好态势[J].艺术百家,2005,(02).
  [4]张铨.论淮剧[淮调]的发展嬗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
  作者简介:
  荣蓉(1978——),女,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省巢湖市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肖邦的钢琴作品涉及众多体材,本文仅以"离别"练习曲为例阐述了此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内容,并结合演奏实践论述了在学习这首练习曲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层次 歌唱性旋律 触键控制 双音技术 练习曲  一、肖邦音乐的风格  19世纪30~40年代的肖邦音乐受到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对待民族民间音乐认真、严肃的他反对猎奇
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商业音乐的繁荣。参差不齐、良莠难分的音乐,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舞台,这就给我们中学音乐教育带来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实的音乐教育目标,除了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基础外,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此更有效的实施中学音乐教学计划。我在高中音乐课中对我的教学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情感培养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语言的表现,来表达作品
钢琴教学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手指在键盘中不断敲打,于是演奏出优美的音乐,空气中漂浮每个音符、旋律、音色,演奏者自身的气质融入到整个演奏中,这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享受中心灵得到释放、一种不言而喻的境界得以提升。作者作为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师,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融入审美能力培养才能真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文艺节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它通过寓教于乐,把德智体美劳贯穿在其中,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和重要基础,是学生培养对音乐热爱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出发,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在节目编排中充分体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迅速,但与之不相符的是,民族音乐的发展较为滞后。虽然相较于几十年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仍难满足现实社会需求。本文将据此谈论一下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教育 当代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精华,对我国
定义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定义“纯艺术”,而纯艺术并不存在一个共性,历史上的各种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已经向我们宣告了这一点,它们的可证伪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将定义分别落实到不同门类艺术的细节上。本文认为音乐在艺术纯粹性方面是其它艺术艳羡的对象,音乐的精神和形式代表了艺术的某种极其重要的本质,对于音乐纯粹性的探讨,无疑是探讨艺术定义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纯音乐的可能性  音乐的纯粹性在于它更毗邻自然本
音乐是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的。有人说:音乐是一剂精神的良药。在大学开设音乐鉴赏课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教育者除了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外,还要告诉学生,什么是高雅音乐,什么是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而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写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枕,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既使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美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则谈不上快乐的学习,更谈不上学习的效率。而中学的音乐教学最关键的也是兴趣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呢?为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 兴趣培养  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人文修养的一门艺术课程。而我们的学生,不少对音乐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
摘要:教学中的语言是教师教学离不开的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注重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完美结合,会收到奇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师 文字语言 无声语言  人类表情达意的交流方式包罗万象。自从人类种族形成一定模式的交流语言雏形后,语言的交流是首选,因为语言是人们谈情说爱,交流学习最直接、明了的工具。对音乐教师而言,组织教学的言语是教师与学生教及学的枢纽,也好比一座桥梁,它的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