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愤怒我做主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喜欢自己身上的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何涛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暴躁”两个字。和许多同学一样,进入青春期后何涛脾气变了,容易情绪化,为小事发怒,任班干时同学意见与自己稍有不和便大发雷霆,伤害了不少关心他的同学和朋友。发完脾气后,何涛也总是悔恨不已,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每当有同学问:“怎样才能让自己不生气呢?”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先别吃惊,请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有从不生气的人吗?没有是吧。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令自己愤怒的事情,只是自制力强的人生气的次数少罢了。第二,如果人强行压制自己内心的怒火,后果也会相当可怕。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0℃的冰水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冷凝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无杂无色;悲痛时水中会产生白色沉淀;生气时水中会产生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水中会产生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难怪有人说,压抑自己的愤怒无异于扼紧自己的咽喉。
  所以生气不可怕,怕的是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消气。如张飞,关公战死他下令全军挂孝,因手下两名将领不能及时筹集“白旗白甲”,便将两人打得满口出血。不堪受此欺辱的两人趁张飞醉酒之时刺死了他。张飞因属下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生气,这个可以理解;可当张飞把怒气宣泄到他的属下身上时,任务就能完成了吗?不仅没有,还害自己把命给丢了。让人不禁悲叹,张飞身为一员虎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因为自己的暴躁性格而惨死在自己人的手上。
  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呢?
  首先,想发怒的时候要尽快离开令自己愤怒的场所,选择合理、恰当的宣泄方式。比如进行跑步、游泳、打球等高强度运动,或是选择到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洗澡等任何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宣泄方式。如果因条件限制不能离开,强咬自己的唇舌不说话,不做任何思考,更不能做任何决定!在心里数数,先从1数到50,如果内心的怒气还是很重,那么再接着数,数到一百、两百……直至你感觉心中较为平静为止。
  当自己情绪平静一些之后,在开口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一些“也许”。“也许他的做法有他不得已的难处。”“也许他不是刻意要辱骂我,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也许他不是故意要伤害我,只是考虑不周。”“也许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当我们要开口说“怒”的时候,说些什么、怎么说,也相当重要。“你的做法让我感到很生气,为什么你要这么做?”“你这么做简直愚蠢极了,你简直是个蠢货!”这两句话中明显后者会让两人关系恶化,因为它是采取侮辱对方人格的方式来宣泄愤怒,哪怕刚开始的时候是对方的错误,但此后对方关注的一定不会是他的错,而是我们给予他的伤害。而前一句话是在描述事实,描述“我很生气”的客观事实,话中问的为什么,其实是在为解决两人的问题寻找途径。假若问题能得到解决,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生气的呢?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对呀,为什么我们要让别人的错误来决定我们的情绪、来损害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呢?当你能常常忆起这句话的时候,发怒的次数会不会逐渐减少呢?
其他文献
“语文动态课堂”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动态生成和发展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过程,既包括预设性生成,也包括非预设性生成的过程,确实需要每位语文教师正确把握。只有这样,教学中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当前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与认识
初中教材里涉及课堂的文章不少。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笑人缺齿”的书塾;有《再塑生命》“唤醒灵魂”的井房;有《送东阳马生序》“执经叩问”的学舍;有《藤野先生》“颇多掌故”的讲堂;有《我的第一本书》“与狗共舞”的教室;有《咏雪》“讲论文义”的内集;有把《心声》读得“轻轻抽泣”的公开课;有让《香菱学诗》学得“两眼鳏鳏”的大观园。但是最令人伤不起的,还得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   《最
《项链》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精品之作,其构思布局的别具匠心、细节描写的精心独到、思想蕴藉的丰富深刻,历来为人所称道。主人公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导致“梦想”与现实严重“错位”,终致灾祸;在历经生活的潮起潮落之后,她性格中的本真部分——善良、诚实、质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完成了性格的根本转变,最终“归位”,找回自我。玛蒂尔德的心路历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这一人物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独具特质的
初中语文教材中描写人物的课文并不罕见,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好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非常值得研究。传统教学中,遇到这类文本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思路其实非常模式化,教师基于教学参考书或者各种考试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给学生一种脸谱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其实非常不利于学生学好这类文本,不利于学生基于文本建构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但如果脱离这个模式,很多教师又感觉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脱离实际上某种程度上讲是离开了应试的
教学“臭脸子”的存在实在不是什么新鲜货色。  课堂内外的严格区分,课堂常规的严密规定,以及课堂角色的严肃限制,使得教学如同演戏,台上台下的身份判然有别。“师道尊严”、“这是在上课”等指令强硬地化作师生共同的内心语言,机械地调整着、制衡着。倘若有一、两位乱了这教学之伦,以生活化,甚至享乐化的心态步入课堂,一定难逃被视为小丑或者精神病患者的命运。课堂是益智、健体、修身的所在,如同教堂一般神圣,是凛然不
上期我们就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这两个考点及解题技巧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期来看说明文语言特点和说明文结构。  一、说明语言  1.考点归纳。  主要考查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说明语言的特色及作用等。  2.真题举例。  【例1】(2014年南宁卷《未来网络用灯光》)下列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D)。  A.这就是Lifi——一种利用可见光来传输我们需要的信息和数据的技术,又被称为可见光通信(VLC
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对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了不少修改。通过两个版本语文课程标准的对照,捕捉《2011年版课标》有关“7-9年级写作教学”部分修订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2011年版课标》对作文要求、教学评价与教学建议部分的修改,体现了引领回归本质的导向。此于
语文教师最大的困惑或许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因为语文是个无物之物。随便翻一下各科的教科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就会让人奇怪,别的学科都规定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教什么考什么都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可是独独语文却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只有些大而无当、空虚浮华的目标与要求,让人越看越迷茫。“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语文的最大问题,更可以说是语文的致命伤,使得语文教学成了无米之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进行写作教学的有效升级是诸多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课题。要追求教学实践“有效”,首先要保证其知识的“有效”。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知识是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传授什么样知识,怎样传授知识的问题并没有解决。”①这样去追求“有效”,近乎于缘木求鱼,这也许是写作教学效果长期低迷甚而越来越差的一个原因。  一般而言,“知识”可以分为三种:陈述性知识、
在当前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张师生平等对话的背景下。教师教学用语尤其要仔细斟酌,不断向人性化、文明化、平等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但我们在日常听课时,常常能发现许多不和谐的教学用语在课堂上响起。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低俗    [例1]  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孔雀东南飞》,该教师在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爱情时,一时心血来潮,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刘兰芝是一位贤淑、能干、痴情的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