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加强德育与心理教育探索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科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有了新契机。课堂管理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中永恒的话题。梁启超的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理论就强调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使师生间获得灵魂的交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一方面,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着感情的学科,通过文字对学生的身心和道德进行熏陶及培养,也正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语文教育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只有将心理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才能对他们的成长真正有所帮助。下面本文就基于这两点,对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进行探索。
  一、融入德育教育,领悟语文教育的思想内涵
  1.以尊重学生为基础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出德育教育,那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叛逆或是“扮熟”等现象,就不能过分严厉地去指责,而是要理解。用讽刺、挖苦的方式去教训学生,会更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伤害。因而,教师在语文课上要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和心理因素,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教导方式。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不能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性格特点来评判他们,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对塑造学生的人格有积极的影响,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也能学会如何去尊重、理解他人。
  2.“爱”与“严”并施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出发,在民主的基础上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的措施,会更利于德育管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调控能力,他们也是认识的主体,因此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他们施加一些强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制能力。要做到严格管理,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行动的准则,加强对学生思想德育意识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成长甚至以后的人生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心理教育,实现语文教育本质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梁启超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讲课时,教师经巧妙设计,向学生讲述生命力量的伟大,充分激发他们由内而外的写作热情,最终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课程的重要性。
  1.建立适度的惩戒与奖赏机制
  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和适度的赞扬,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而适度的刺激和留有余地的批评,也能很好地激励学生。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积极提问发言,但另一些学生则莫不做声,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做出适度的表扬和及时的批评指正,并让他们写学后感,对课堂内容做出反馈,从心理上接受课堂。作文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传达初中生情感的粮仓。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反馈,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施心理教育,并有效地促进语文学习。
  2.个体化心理辅导方略
  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私人化的信息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比如,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换日记,借用这种形式进行心理咨询,开导学生走出负面情绪。再比如以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单独的心理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对策,关注青春期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充分认识学生,解决学生的困难。在心理交谈中,鼓励学生要自信,倾听他们的心声,提供和创造条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以及沉迷于网络和早恋的儿童实施关爱时,要从心理上关注他们成长,以爱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
  3.心理教育模拟训练课
  近年来,虽然实施了新课改,但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联互动方面,受到一些环境条件的制约,改革结果都与原先的心理教育准则相背离。语文课上,看似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仍然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将注意力投向了别处,能动性降低,学习的专注力和能力也就受到了干扰。而心理教育模拟训练课,是在语文课原有教育计划和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新性课程改革方略,以实践性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具体而言,它以活动、教材资源、竞争方略、合作竞争、抗压能力、绩效评估几方面为流程展开,以语文项目教材为基准,让学生自主授课,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4.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语文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求,将“为人师表”的光辉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将自身经历讲述给学生,并及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处理问题,比如以自身童年印记和上学时代的心理事件为例,和学生交流经验,交换人生感悟,谈谈各自的理想,谈谈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人生规划,最终实现和学生精神领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们重新审视自己现在的生活,树立正确的意识,从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老师的教学成果,学习老师的优秀精神和品质,由内在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素养。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语文教育的思想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将心理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才能实现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梁启超的语文教学现代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使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论文的模式,为进一步推进数据论文出版提供参考.[方法]借鉴国际数据期刊论文出版模式,建立了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
【目的】以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为个案,分析相关期刊在发现该学术不端后对其论文撤销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撤销论文规范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闻报道中董鹏发表的论文为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但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量经济学”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力工程师;计量经济学  作者简介:杨慧敏(1978-),女,内蒙古乌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上海20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上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位于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距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其创始人A.S.尼尔(1883—1973)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它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和“因材施教的典范”等。与杜威学校及历史上其他实验学校不同的是:今天它依然存在,而且发展良好。这不能不归因于其一贯坚持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学校”的办学理念。  本文旨在从
“公民道德教育”,即以公民为主体,以培养有德性的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不仅要以国家之公共善的实现为最终归宿,而且要考虑公民(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个体在满足公共善的同时走向自我的实现。然而,当前的教师往往从国家的政治及经济共同体、家族或家庭的私人共同体视角出发,对公民(学生)提出空洞的道德要求。于是,“公民道德教育”未能落到实处。  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中,教
“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民教育”,即公众在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受到的身心影响。狭义的“公民教育”,即学校有关“公民教育”的课程与活动。“公民教育”的核心在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建设公民社会。“公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对社会有用,能与社会和谐相处,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群众团体。  一、现代学校“公民教育”与政治生活的互动  学校“公民教育”的成效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进步密切相关。由于“公民
摘要:“货币银行学”在经管类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因课程性质、内容特征、教学重心以及功利化学习等内外部因素约束,“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重点不易掌控、学生掌握的知识浅薄无体系等主要问题。为此,建议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合理安排教学,重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突出“货币银行学”的“实用性”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突破课程教学约束。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功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