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但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量经济学”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力工程师;计量经济学
  作者简介:杨慧敏(1978-),女,内蒙古乌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上海 20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上海电力学院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SYJG10-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90-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门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计划坚持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技术人才。截止到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以培养“卓越电力工程师”为目标。对于卓越工程师来说,扎实的综合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而“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必备基础知识。目前,“计量经济学”是我校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在讲授中发现学生普遍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在完成相关的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中都不善于应用从该课程中学得的知识。这对于以培养“卓越电力工程师”为目标的学校而言,“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亟待改革。本文分析了“计量经济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理论教学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观测资料为背景,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分析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经济学科。[2]但是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计量经济学教材以研究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为主,侧重数学推导,忽视经济背景知识介绍以及计量方法的应用。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从经济理论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写分析报告、诊断、改进等方面的讨论。故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它仅仅像是一门数学课,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热情。特别是文科背景的学生,甚至对此产生厌烦。
  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计量经济学作为方法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理论、实践、统计软件三者相结合。[3-4]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目前我校已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但实验教学学时较少,仅仅可以完成演示实验以及部分基础实验;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以演示性实验与基础实验为主。演示性实验主要以教师为主,介绍软件各模块的基本应用;基础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也就是说,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学生在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设定好的条件下做“完形填空”,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以研究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例,学生首先判定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是否有关系、选择衡量指标。本问题以1978~2009年能源消费标准煤统计量表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发展用GDP衡量。其次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查询统计年鉴找到实验数据,通过1978~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量与GDP变化图判定二者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为了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统一按照197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折算,检验实验数据是否满足基本的假设条件,如是否存在异方差等。最后,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分析问题。而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在教师已完成前期的工作的基础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只能掌握课堂所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该教学模式事实上仅是对理论教學的补充,而非深化,不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前沿性
  目前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以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为主,不涉及动态计量经济学等其他非经典理论与方法。这可能主要由于课时的限制、课程体系的编排组织僵化落后,缺乏学科前沿知识引入。[5]教师则被局限于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对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关注不够,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达不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是从教师自身科研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出发,对学科前沿知识进行介绍是必要的。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具备鲜明行业特色的“金字塔”型人才为目标,即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力工程师。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讲授中,以理论知识为线索,以实证案例为载体,由浅入深,将各部分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一章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完成后,配合基础习题以及小论文撰写。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兼顾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案例既要体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要突出本专业特色。同时案例要不断更新,紧扣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章节的小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例如文献的查找等。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该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了学科前沿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仅“授之以鱼”。
  2.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实验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是理论课程的巩固,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载体。实验教学可分三个阶段:熟悉软件、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熟悉软件的基本应用,可通过理论教学中的教师演示以及课后的基本练习完成;基础实验可与理论教学交互进行,以学生验证理论知识点为主,通过教师设定基本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安排在课程后期,以“1+1+1”的模式开展,即一位专业课教师、一位基础课教师、一个学生小组(3到4人)。这种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不仅突出了专业特色,也深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术思想,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综合实验的内容以教师目前研究的课题和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的选题为主,在完成综合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综合实验期间,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安排实验并有老师辅导。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而基础教育也要走出去,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形成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今后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以两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一种是学校要有条件地安排学生到电力企业实践,消化专业基础知识,将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再回到实践中检验结果。学生通过三段式的教育,即“理论、实践、理论”,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认识,也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另一种是教师设定学生自主实践内容,注重在学生完成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控制力。
  三、结语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工程经济技术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因此,今后“计量经济学”的建设仍应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计量经济学”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60/201006/94139.html.
  [2]王立平,万伦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
  [4]方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
  [5]李爱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1).
  (责任编辑:刘俊卿)
其他文献
2018年6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太原理工大学期刊中心、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承办的以“新视角看科技期刊发展”为主题的第15届中国科学院期刊沙
期刊
2018年5月28日—6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在中国科学
期刊
摘要:高校教材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质量的好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应当加强教材建设、评价管理工作,把优质教材引入课堂。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教材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同时分析了高校教材评价的现状,教材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做好教材评价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材建设;评价  作者简介:李湘军(1964-),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材采购中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上海理工大学结合实际情况实践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教学体会和教改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裴颂文(1981-),男,湖南邵东人,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上海2009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
目前,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倡议已经得到了国际范围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新型能源的发展.要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能源保障,建议将
期刊
摘要:针对二本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在“计算机导论”的双语教学中,要从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英语使用度以及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等几个方面,开创性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使得双语教学能真正起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双语教学;二本院校;语码转换  作者简介:范玉涛(1977-),女,山西大同人,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讲师。(北京10160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针对特色大学计算机专业Oracle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嵌入式c语言”是高职计算机嵌入式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嵌入式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嵌入式C语言”教学实践,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
[目的]分析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论文的模式,为进一步推进数据论文出版提供参考.[方法]借鉴国际数据期刊论文出版模式,建立了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
【目的】以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为个案,分析相关期刊在发现该学术不端后对其论文撤销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撤销论文规范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闻报道中董鹏发表的论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