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本来主要靠学生自身。但是,学生本身的人生阅历有限,心理发育很不成熟,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主动性。因此,本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以下三方面教育对策。
  
  一、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艺术
  
  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为靠训斥、批评、惩罚、讽刺、歧视等做法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帮助,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或烦恼便可迎刃而解,至少问题不会被激化或加剧。要知道,任何教育都不是无效的:要么有益,要么有害。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如果老师采取训斥、讽刺的方法粗暴对待学生,这只会加剧学生对你的不满,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感谢学生的合理意见,那么,事情的效果就可能是双倍的好,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艺术的提高,则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效。有时候,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无能或无效,正是暴露出教师自身的心理缺陷和教育艺术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由于处理不当而让学生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二、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心理活力
  
  如果说社会环境一时难以改善,那么,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则是相对容易改善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这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内容、形式、方法、考试以及评价制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与做法。尤其要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育评价观念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其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创设健康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家庭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学习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冲淡早恋心理,转移情绪,消除郁闷,增强心理活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在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等方面的常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同时,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活动中去。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增强,是搞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其他文献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能明辨是非,澄清不正确认识,从而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努力成为“四有”的革命接班人。    一、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巴比伦、印度都曾被外族所灭,文明中断。唯独中国
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金陵,同在秦淮河畔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两篇文章也自然地成为比较阅读的经典文篇。现在我们将朱自清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来一个比较,梳理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点,加深阅读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
摘 要:文章以“热力环流”为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并评价其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利用微信辅助教学过程中,若做到师生交互式学习的主动性、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有效性、教学指导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地理信息资源库构建的完备性,则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中地理教学;热力环流  一、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是每个学校的首要任务,“互联网 高中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保持个性独立与思想的成熟,培养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的精神和敢于思考、怀疑、批判的个性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把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文本阅读与自主实践的互动,巧妙处理好这三对互动关系作为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突
探究性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schwab)首倡的,它是指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是科学素养得以实现的保障。问题是探
“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我认为,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应重在“实”上下功夫。    一、让合作学习的讨论实实在在    1.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分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
校本课程是一种学校拥有的课程权力,是主要由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笔者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选定或开发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宽教与学的方式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语文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无师自通。可纵观农村学校的一些初中生,由于家庭、学校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他们课外阅
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已经十几年了。担任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平日里愿意多读课改资料,多钻研教材,在别人身上也学到了一些经验。以下是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诗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
许多中学生都反映现代文阅读难做,的确是这样,在许多老师乃至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学者看来,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考试失分最为严重的题型。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优秀语文老师的意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思考应对策略:    一、认真阅读原文 这是我们做题最基本的保障,少了这一步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照高考的一般性做题技巧,做好阅读文的题目,一般情况下要读三次。没有足够的阅读,何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