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之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中学生都反映现代文阅读难做,的确是这样,在许多老师乃至专门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学者看来,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考试失分最为严重的题型。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优秀语文老师的意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思考应对策略:
  
  一、认真阅读原文 这是我们做题最基本的保障,少了这一步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照高考的一般性做题技巧,做好阅读文的题目,一般情况下要读三次。没有足够的阅读,何谈理解?没有理解又怎么能够作好题目?从心理学角度讲,多读九次能给自己增加信心。因此,充分的阅读作题的充要条件。第一次读,是首先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印象,通篇把握文章的信息点;第二次读,带着题目有针对性阅读,比如一个词或是一句话,看它在哪里,并注意上下文的情境。第三次,就是把草拟的答案放到文中去验证,能够讲得通就是对的。否则,就需要认真考虑了。
  
  二、认真审题 这是考查学生对题目要求的把握,分析能力,所以必需高度注意!审错题就是“缘木求鱼”了。比如:“请结合原文找出对某某词的理解”这样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与文章里面词语的理解。一般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可通过分析原文作答。如是“试判断某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则是考察学生对文意把握,可多注意理解原文。
  另外,审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再次阅读时候要有计对性地阅读,缩小提取信息的范围,提高做题准确率。
  
  三、关注题目信息 大家往往会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就像“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信息点加以突破。要注意:除直接从文章里把握信息外,很多信息都隐藏在检测题目里,而题目本身其实就是对原文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通过提炼题目本身信息来对文章内容、写作风格、主要艺术手法等做总结、归纳和分析、理解。这样做不但能加速正确认识文章,而且能提高答题(多是问答题)的准确率。
  
  四、综合验证法 这一点是说做题(多是选择题)时注意各题之间的联系,提取各题答案以对比,归纳出你的答案。因为文章里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很突出的矛盾(反衬的手法除外),因此,把题目里面的信息加以综合,会容易判断出哪些信息对,哪些错。把不同的题目放到一起理解和分析,如一些观点在这里和另一题矛盾,那要注意,要尽量找出错误的来。并在选择答案时要提高警惕,可不采用与文意非常矛盾的观点。
  
  五、答题方法 以上论述的是答题前的准备,现在讲一下现代文问答题的应对技巧。在把握文意、看清题目给分、注意题目在原文中位置,下笔时尤其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层次性。如该题有两问,最好分开陈述,切勿所有观点一口气搞定。因为阅卷时,受书写、卷面、阅卷人的工作量、主观情绪(先入为主)等方面影响,条理清晰的答案绝对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以上方法的功效,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体现。多做几套题目,定能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中四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单元教学被视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不应只是简单重组教材内容,应真正从学生出发,围绕学科大概念确定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并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体驗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字:单元设计;主题;目标设定;教学过程  单元教学是比利时教育家德克乐利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师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能明辨是非,澄清不正确认识,从而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努力成为“四有”的革命接班人。    一、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巴比伦、印度都曾被外族所灭,文明中断。唯独中国
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金陵,同在秦淮河畔都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两篇文章也自然地成为比较阅读的经典文篇。现在我们将朱自清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也来一个比较,梳理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点,加深阅读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
摘 要:文章以“热力环流”为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并评价其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利用微信辅助教学过程中,若做到师生交互式学习的主动性、与家长互动沟通的有效性、教学指导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地理信息资源库构建的完备性,则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高中地理教学;热力环流  一、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是每个学校的首要任务,“互联网 高中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因此,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保持个性独立与思想的成熟,培养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的精神和敢于思考、怀疑、批判的个性思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把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文本阅读与自主实践的互动,巧妙处理好这三对互动关系作为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突
探究性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schwab)首倡的,它是指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是科学素养得以实现的保障。问题是探
“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我认为,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应重在“实”上下功夫。    一、让合作学习的讨论实实在在    1.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分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
校本课程是一种学校拥有的课程权力,是主要由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笔者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选定或开发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宽教与学的方式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话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语文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无师自通。可纵观农村学校的一些初中生,由于家庭、学校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他们课外阅
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已经十几年了。担任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平日里愿意多读课改资料,多钻研教材,在别人身上也学到了一些经验。以下是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诗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