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网络空间,打造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其主要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品质。随着时代变迁,信息技术不断更迭发展,“网络学习空间”应运而生,它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延续性等特性,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不谋而合。因此,教师应革新观念,善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打造一个新时代的智慧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入情入境,立体感悟
  课堂情境从定义上来说,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而网络学习空间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拥有无限的资源,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创设出更具体验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获得与自身生活经验更贴切、更真实的情感共鸣。
  例如,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教学侧重点是要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并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资源,让学生来读一读关于胡服骑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高山族人的支持、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回民支队等故事,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视频素材,学习唱一唱《爱我中华》这首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之声。在音乐声中,学生整体感知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五十六个民族为什么是一家”,以深化学生感悟,培育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平台,来“玩一玩、找一找”五十六个民族大致分布在版图上的什么位置,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在网络历史资料的辅助下,学生能更好地明白,从远古时代五十六个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这样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化教学方式,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课堂变得更立体、更情境化,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二、合作探索,拓展延伸
  在网络学习空间的辅助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它更加深挖教材的内在价值,并强调课堂的立体互动性,也注重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因此,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内探索、课后延伸三个方面出发,借用网络学习空间来增强师生互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轮廓,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摇?摇?摇耀我中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探索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去自主搜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和科学家的故事。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资料库,来反馈一些学生没有找到的更具特色的、优秀的材料,并邀请学生解说和展示。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许多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后,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推算圆周率,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体会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和刻苦钻研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古代灿烂科技的伟大之处,从而生出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合作任务,让学生去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完成“古代科技今面目”表格任务,探索古代科技在现代社会的模样和运用方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成互助学习团队,大家一起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讨论、表达观点,从而有力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实践,知行合一
  课堂学习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品德养成、社会性的发展是无限的。当受到条件、资源、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时,基于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被限制了,网络学习空间就更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能。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用网络学习空间,邀请相关医学、缉毒、法律等方面专家或是学者,以“公益课直播”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真实生活中烟酒与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并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社会中青少年吸烟、吸毒的根本心理原因,指导学生如何抵制诱惑,学会拒绝抽烟、吸毒。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云直播”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在线与一些公益科普人员进行交流,并观看因为酗酒、吸烟、吸毒而受到伤害的真实视频,让学生亲历感受。这样的方式,能让课堂与社会进行更加真实的对接,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深刻的心灵震撼。
  四、多元联动,科学评价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通过学校这一单一地点完成的,它更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协同合作,来担负学生社会化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更应是一个多元联动、多元评价的课堂,更加需要借助网络学习空间的力量,增加家、校、社三方联动深度,并形成有效的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评价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使之发展出健康的社会人格。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时,教师可以使用家校聯动的方式,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仔细感受一下平时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家长——认真观察一下孩子是怎样爱你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增加了,心灵上的交流也变多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会了爱父母,勇于表达爱,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家长们搜集一些亲子之间表达关爱的相关视频,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的班级交流平台上。在这个空间,教师还可以利用里面的互动板块,引导家长参与到整体评价中去,让家长定期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日常学习、品德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并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获取相对应的教育建议,以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策略,更好地培养自己孩子的品格。
  总而言之,网络学习空间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和平台。它不仅能够用于课堂导学预习新知、互动学习交流质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更能增强课堂的知识迁移,课后拓展、多元评价也都能在空间实现。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促进了学校全面育人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也使得教师素养、学生能力在这样高效的智慧课堂中获得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黄晓夏)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一]rn贲老师通过抽学号,让2个学生上台汇报学习单的完成情况.rn师:我想知道下面的同学听清楚了没有.我们班还有谁可能不太知道,大家就请他来说,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
期刊
一堂真实高效的课堂,不是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应该不怕学生出差错,要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技能得到发展。课堂上生成的差错是教学中可遇不可求的重要资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变废为宝”,巧妙“化错”,站在新的视角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重新评估、重新定位,让学生在找错、辨错、化错过程中得到思维碰撞,从而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错误能得以有效纠正。  一、巧妙“化错”,在解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这让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缺乏学习的兴趣.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而“天籁课堂”正是聚焦学习,探求真知,强调蹲下来倾听儿童的声音,立足于儿童发展,让探究的愉悦伴随学习全程的课堂。因此,我们强调从儿童的维度出发,构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课堂活力,创造无限可能。  一、自主学习主导课堂节奏  1. 自主预习,遵循天性。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阅读完数学题目后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关键信息,不能精准发现隐含的数学条件,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运用率较低。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乏阅读方法的引导,是由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加强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对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指导上,有目的地给学生传授各类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学科阅读技能和综合
数学课堂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讲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厘清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做个“说理”的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构建说理课堂,巧借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尽情说理,在说理中明晰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一、唤醒经验,丰富说理的内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经验,激活他们的学习储备,带领他们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一浪接一浪冲击着新形势下的教育.新的科技,新的“玩具”充满了学生的世界,曾经学生最爱的体育课,现今似乎也“魅力不在”.因此,要想让体育课“风采不减”
期刊
道德与法治作为学校的德育主课程,擔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而教育特别是品德教育,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也证明,榜样的力量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达到“心向往之”并“践行之”的效果。  一、精选榜样人物,树立学习标杆  什么样的人物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什么样的榜样能触动学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着眼于课堂动态生成的“出发点”“支撑点”“落脚点”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动态的生成情境,促进动态生成的实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出发点:创设情境,营造鲜活动态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出发点。笔者认为,生活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生活场景是学生最真实、最熟悉的情境。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情境
研学旅行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种有效形式。笔者多年参与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本文围绕“数学知识实践应用”来谈谈如何通过研学旅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在研学旅行的时间安排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学习的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数学知识,并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間安排是研学旅行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有时间内容的模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