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三年级的作文是起步阶段,怎样把初学作文的学生引进作文之门,这是许多教学工作者长期以来都探讨不缀的问题。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入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做好写作文前的三多
   1、多观察
   罗丹曾经说过: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这句话,我想说,生活中无所不有,就看你有没有留心观察它。如果你留心观察了,你会发现很多微妙而有趣的东西。让学生坚持每天观察一人或一物,对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发生的事,不管是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的,都要认真观察、细心品味,把印象最深的东西记下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建立一个充实的“资料库”。作文时,所需的素材就会随着思绪自然呈现出来。
   2、多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阅读是吸收,是理解语言;写作是表达,是运用语言。
   3、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广泛阅读是实现语言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于他们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越好。让他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好的句段、古诗词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要使自己的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就要有奇妙的构思与超众的文笔。笔者要求学生利用每周的双休日收集十条名言警句,如格言、名言、谚语、诗词、歇后语、对联……等。每周写一篇小作文,每月举办一次《语文学习小报》比赛,老师及时批阅指导,表扬鼓励。在阅读课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
   二、注重写作文时有序训练
   1、段的训练
   新课标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尝试着通过写段,让他们尝试到成功体验,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2、仿的训练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 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 (2)并列结构段 (3)总分结构段 (4)概括与具体结构段
   三年级一共安排了几次作文训练,每次都有把“内容写具体”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要求,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结构段,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断,再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
   3、创的训练
   经过仿的阶段后,笔者鼓励学生跳出现在的框架,创造性地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走上自己的独特的作文成功之路。当然,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则是以他个人的经验范围为依据的。三年级学生社会阅历毕竟浅,经验欠缺,写出的作文只要有新意,符合创造者本身的具体实践就算是成功,这就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
   激发学生写出创造性的作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激发学生实现自我创造的需要,鼓励学生对作文产生创新的兴趣、动机,并付诸写作实践。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大胆写作。
   4、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善于看各种书籍,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琴棋书画,大作家的作品要看,小学生的优秀作文也要看。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通过讲故事、课堂发言、辩论、举行想象竞赛、自创自演小品、改编课本剧等途径,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加强思维训练。
   三、做好写作文后的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的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不必死守教师指导、评改的传统形式,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修改与评判的活动中。三年级学生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不足,老师要适时引导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的原则。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自评、自改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问题所在,再着手进行修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上述的几点做法,只是笔者在自己的实验田里踩出的几个肤浅的脚印,歪歪扭扭不成章法。
   总之,作文教学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完成作文这个载体来实现的。如果教师能以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从低年级开始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学生将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作文点题方法还很多,作文时根据需要,大胆借鉴,当灵活运用,加以练习。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的,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好的收获。要使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教者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参考文献[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2]张祥明主编:《当代教育理论》[3]李季主编:《现代教育的理想追求》
其他文献
案例一:课改多年来,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当接受到老师的任务时,他们显得手足无措,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前面拖拖沓沓,导致后面的任务完不成。不认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
【摘要】立足于生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习了知识,在知识中学会了应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关键词】情境兴趣积极性效率谈到数学,很多人都认为是纯理性的东西,较枯燥,不好学。其实,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任何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可见,数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它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
目的通过对关节软骨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和氨基己糖含量的测定,评估骨痛膏外敷对家兔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为探讨骨痛膏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提供参考,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
创造想象可以使儿童冲破狭小的生活领域,飞向广阔的认识世界;可以使儿童解脱经验的束缚,去追逐那富于魅力的新的知识火花;还可以使儿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游戏中模拟成人的行为,体验成人的心境。要使儿童和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创造想象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会模仿   我国学者徐明认为,一个人的想象力的培养,模仿往往是第一步。正如我们先一笔一画地临摹一本字帖,天长日久地就会写出同样漂亮的字一样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低的原因进行剖析,结合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以及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通过对于三维目标产生的新的认识,从而提出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提高课堂效率的观点。【关键词】有效性三维目标课堂效率   一、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剖析   (一)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
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写作文吗?”学生说:“我们很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怎样才能摆脱顺序混乱、语句不通、平淡无奇等尴尬……”我问我自己:“我喜欢上作文课吗?”回答很干脆:“不喜欢!我想过千遍万遍‘怎么教’,但就是摆脱教不好的局面……”   作文难,已是众多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感慨。正因为它难,难得无法放弃,所以必须去攻,杀出一条路才是硬道理。于是我想了以下招数。一、弄明白“写什么”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针刺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标准选取60例腰肌劳损患者,利用简单随机化方法,根据样本含量,采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器实施随
目的:了解中药复方癸息汤及资冲颗粒对实验动物卵泡发育及卵巢VEGF、IGF-Ⅰ的影响.方法:将早幼大鼠(90±10g)随机分为予癸息汤1号(尔勿忧)组、癸息汤2号组、癸息汤3号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