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指导,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re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习作教学方面倡导,一要求真一一童真、童趣、童语;二要求实——有实在的内容,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三要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从语言到内容,都是自己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觉得无事可叙、无感可发,即使写出的也因原原本本描述生活而内容简单,缺乏魅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缺乏朝向真实内心的“虚构”。因此,笔者在习作指导中,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注重积累;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艺术加工,让作文中的“虚构”基于真实的情感和诚实的态度,通过作文来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体验生活,让活动“演绎”多彩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笔者坚持使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白坚、张赛琴主编的《作文好玩——小学生“新体验”作文练习》,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体验生活,从写人、叙事、状物等几方面进行系统训练,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用日记形式,随时把体验过程、参加感受用文字自由、快乐地表达出来。这样练笔,既为以后进行课内习作提供了习作素材,又让日记撩起学生的情感火花。
  笔者坚持学生习作与日记结合,课内与课外同步,规范与自由相融,两条腿走路,促其走得更快更远。在学了《海伦·凯勒》一课后,我们进行“一个中午不说话”的体验活动。学生中午放学回家后,不再说一句话,体验哑人的感觉、生活的痛苦。由于不能说话,指手画脚常常表达不清楚,好多事情都得亲自动手,平添了许多的辛苦;有时还会闹出误会,令人干着急。这时的作文成为学生内心抒发情怀的需要,学生静心回味着体验活动,描写面对哑人世界的无奈,表现出对哑人生活、学习的同情,拥有一张嘴巴的幸福,以及今后要快乐表达的自觉自悟。这样的作文,是学生从心底流淌出的语言。
  一系列的新体验作文训练,支撑了多彩的作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积累了基本的表达方法,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领悟写作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就是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最后反映生活。
  
  二、叙写生活,让虚构“点亮”多彩的作文
  
  小学阶段常见的是纪实类作文,但历史的真实无法还原,任何对历史的陈述,都带着作者的主观感受,这是超越原始意义的艺术的真实。孩子的眼睛与心灵是一体的,当他们想一吐为快时,那份景、那份情即是真的,是美丽的。
  因此,笔者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给人鼓舞的人和事。审题时,想一想,内容上我应该写什么;从情感出发,我写什么最好。在具体写作时,鼓励学生七分真实,三分虚构,要回忆和整理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细节挖掘起来,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要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写“没有发生而可以发生”(茹志鹃《真情实感与虚构》)的事,只要作文中的虚构有真实生活体验的支撑,让习作成为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
  一位学生的习作发表了,她这样写在外公外婆家的情形:
  ……我举着《作文评点报》,跑到外公外婆面前,说:“外公外婆,我的作文发表在了这张报纸上。你们看,你们快看!”外公外婆看见了笑得合不拢嘴。妈妈又拿出了稿费汇款单给他们看,虽然只有十五块钱,可是妈妈、外婆他们却像中了万元彩票一样高兴。外婆还拿着报纸替我到处宣扬,神采飞扬地告诉左邻右舍我们家出了个小才女。舅舅一把抱起我说:“小才女,我请你吃饭!”“我要吃肯德基!”我大声说。“没问题!”爸爸幽默地说:“低调,低调!”我收住笑容说:“是,戒骄戒躁!”但是内心却乐开了花。
  作者根据“事实的依据”,添加了“舅舅”这一角色(她妈是独生女),写出了一家人高兴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得生动形象,合情合理。学生显然没有把现实生活实录到作文里,写的只是自己最想写的事儿,表达了自己快乐的真实感受。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作文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叙写中,适当虚构人物在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活动、动作细节、对话表情等。
  在作文过程中,我们让童心说话,但是,真情实感绝不拘泥于真实的经历;我们强调写真实,就是强调所写的事物、人物、情景要符合事物的基本规律。这样,学生的文章表现疆域得到了无限的拓展,精神的驰骋变得自由潇洒,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三、表达情感,让价值“增值”多彩的作文
  
  古人有“意在文先”的说法。写作是抒发一定情感的艺术活动,它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笔者在写作指导中,注重让学生在习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为此,笔者坚持做到,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日背诵一句名言或古诗中的名句,每天阅读、摘抄名篇、佳作,既为学生写作“布下一朵朵云彩”,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平时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后,要求他们思考生活,把一些印象较深的东西,写成日记积累下来;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提炼记录下来,建立起一个充实的资料库,到写作时,一个个素材才能呼之欲出,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在作文中经常跳跃着名句典故。只有使学生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写出来的文章立意才深刻。
  一位同学在游玩郊外的菜地以后,作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有序地介绍了菜地,写菜种的多样、色彩的斑斓、长势的旺盛,用较少的笔墨叙写了菜农的劳动。最后,她写下:“今天的菜地之行让我感觉到菜地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别有一番风光。而这春光的创造者正是那些可敬可爱的菜农们!”
  这是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亲近自然、认真观察菜地后写下的习作。在学生笔下,一幅幅生活画面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充满了情趣。最后的结语准确隽永,表达出小作者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篇文章一旦融入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就最容易打动人的心弦。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充分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总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文中一句“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这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期刊
盱眙县教研室根据上级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要求,不定期对全县小学部分班级的语数学科进行书面质量抽测,集中阅卷,专人统计,并组织相关人员从数据分类和卷面得失两个方面分学科进行分析,通报全县,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全县小学教学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教研室还组织小教组成员深入到抽测结果比较满意的小学以及抽测成绩不理想的小学进行调研。其做法是:1.书面问卷调查。教研室提出思路、方法和要求,被测学校自己分析和总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应予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中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
期刊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双方或多方为了某种目的,应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情感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与日益普及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口语交际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口头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在学习语言运用的同时,受到人文的熏陶。因此,阅读课应成为学生躬耕语言的“农场”。那么阅读教学应如何进行语言实践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阅读感悟类    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情
期刊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还应充分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基于这一主旨,本文试图对照课程标准的目标(尤其是阶段性目标),依托课程的核心资源(教科书),将传统双向细目的两维目标——即“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进行扩充,从而实现知、情、意的有机统一。  教材多项细目是,介于宏观的课标和微观的教材之间,将课标具体化、教材精炼化。它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关键阶段。恰当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增强听、说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交际能力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置是一种对具体情境的多元化分析,不同的内容与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任务活动来实现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任务”:    (一)讨论或辩论式任务    小学生争强好胜。教学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教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当今世界的教育非常强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提出,“今后的文盲是那些不懂如何学习的人”。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阶段,人才的“才”再不是以传授知识总量大小为单项指标。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则应顺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