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躬耕语言的“农场”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在学习语言运用的同时,受到人文的熏陶。因此,阅读课应成为学生躬耕语言的“农场”。那么阅读教学应如何进行语言实践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阅读感悟类
  
  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仔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或对文中所阐述的“理”有所领悟。而学生对文本能有所感、有所悟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上,没有语言文字为依托的‘感”和“悟”必然是空洞而苍白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品评重点词句来体会文中所包蕴的“情”和“理”。如《泉城》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句介绍了泉水的形状似银花盛开,像明珠散落;泉水的声音如虎啸狮吼,似秋雨潇潇。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美美的朗读,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美丽的画面,通过想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体会泉水的形态之美和声音之美。在具体描写四大名泉的特点时,作者用了生动的词语,“涌”、“汇注”、“喷吐”、“冒”等写出泉水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让学生辨析,体会不同泉水的特点以及这四个词语的准确性。
  
  二、归纳概括类
  
  学生概括能力,既是其语言能力高低的一个具体体现,又是其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学会概括的方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学生语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概括能力训练包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段意和节意等。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题目扩展法、重点句摘录法、段意相加法、提供词语等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有摘录中心句法,内容质疑法、主干提取法等。通过提供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降低中年级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坡度。
  
  三、想象表达类
  
  语文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也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换。教师必须深入地解读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挖掘课文中适合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白性说写的“空白点”。如《普罗米修斯盗火》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学习他坚持正义、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笔者设计三处语言实践活动:
  A.用“没有……只好……”的句式补充省略号所包含的没有火种时人类过着痛苦生活的情景。如(1)没有火来取暖,人们只好在黑暗中挨冻;(2)没有火来驱赶野兽,只好遭受野兽的侵袭。
  B.结合课文第四段,想象并说出得到火种时欢快场面等,并写下来。
  C.学习完课文后,给普罗米修斯塑像:现在我们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个大英雄。假如要给他做个塑像,你想给他塑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与其说是在语言训练,不如说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和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从而使感悟课文与学习语言紧密结合。
  
  四、情境表演类
  
  对于情节生动的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设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通过角色的扮演、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在情感的熏陶、体验、融会中,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获得的体验更深刻。演一演。如教学《将相和》后,笔者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进行表演。辩一辩。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严厉是一种爱,我支持”;“鼓励是一种爱,我喜欢”两种观点进行辩论,学生一下了来劲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参与。只有学生参与其中了,学生的言语能力就自然而然提高了。而辩论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
  
  五、读写结合类
  
  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读”和“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减缓了作文坡度,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内化为写作技能。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结合形式多样。如续写、仿写、补写、改写等形式,还可以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可以针对性地表达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而这个“例子”为学生提供“临摹”的本。
其他文献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所传递的语言、思维等信息进行处理过程中做出的直接评价,也是教师书面反馈交流信息的唯一途径,更是学生衡量自身习作水准的尺度。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要认识写好作文评语的重要性。    一、写好作文评语的原则    要写好一则作文评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文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高的鉴赏分析能力外,还要能把握写作文评语的基本原则。写作文评语的原则如下:  1.
期刊
有效教学是为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下面把笔者在数学教改实践中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提出来供同行探讨。    一、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拉近数学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教学中选用现实性的素材能让教材知识回归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激发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激情。去年五月,听了四年级一节数学课《搭配的规律》,整节课教师精心选取了参
期刊
真正的数学教育在于生活,在于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创造数学,因此将课堂的数学学习与数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实践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补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但是,限于知识和经验,小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提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如何
期刊
当今社会国家实力的比拼核心在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近年来,我校陆续成立了近20个社团,以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为途径,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社团组织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的兴趣如果得到有效的引领和培养能从不同的维度提升学生的创造能
期刊
一、让学生充分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总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文中一句“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这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期刊
盱眙县教研室根据上级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要求,不定期对全县小学部分班级的语数学科进行书面质量抽测,集中阅卷,专人统计,并组织相关人员从数据分类和卷面得失两个方面分学科进行分析,通报全县,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全县小学教学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教研室还组织小教组成员深入到抽测结果比较满意的小学以及抽测成绩不理想的小学进行调研。其做法是:1.书面问卷调查。教研室提出思路、方法和要求,被测学校自己分析和总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应予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中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
期刊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双方或多方为了某种目的,应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情感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与日益普及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口语交际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口头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