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请进数学课堂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中处处存在着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小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数学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一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1)提纲挈领法。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进行梳理和归类,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使知识整体的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人手,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2)咬文嚼字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3)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三、及时反馈促进数学交流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
  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总之,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读写结合等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只有“授人以渔”,才能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细小的方面规范自己的言行,慢慢地养成良好的符合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性格与行为习惯。班主任要善于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闪现的一个又一个细节,使之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活教材。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的案例谈谈如何捕捉生活细节,创设教育契机。    案例一:一个喷嚏引出一个话题    去年三月份我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题是:“文明迎世博,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期刊
一年级的老师问同学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她想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第二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们比比,看谁更漂亮。”第三个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这美丽的世界。”第四个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这时,一个孩子问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诗意和灵性,老师的回答又是多么高明
期刊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习作中所传递的语言、思维等信息进行处理过程中做出的直接评价,也是教师书面反馈交流信息的唯一途径,更是学生衡量自身习作水准的尺度。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要认识写好作文评语的重要性。    一、写好作文评语的原则    要写好一则作文评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语文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高的鉴赏分析能力外,还要能把握写作文评语的基本原则。写作文评语的原则如下:  1.
期刊
有效教学是为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下面把笔者在数学教改实践中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提出来供同行探讨。    一、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拉近数学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教学中选用现实性的素材能让教材知识回归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激发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激情。去年五月,听了四年级一节数学课《搭配的规律》,整节课教师精心选取了参
期刊
真正的数学教育在于生活,在于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创造数学,因此将课堂的数学学习与数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实践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补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但是,限于知识和经验,小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提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如何
期刊
当今社会国家实力的比拼核心在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近年来,我校陆续成立了近20个社团,以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为途径,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社团组织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的兴趣如果得到有效的引领和培养能从不同的维度提升学生的创造能
期刊
一、让学生充分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总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  如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文中一句“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这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期刊
盱眙县教研室根据上级教学质量监控的有关要求,不定期对全县小学部分班级的语数学科进行书面质量抽测,集中阅卷,专人统计,并组织相关人员从数据分类和卷面得失两个方面分学科进行分析,通报全县,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全县小学教学管理上水平、质量上台阶。教研室还组织小教组成员深入到抽测结果比较满意的小学以及抽测成绩不理想的小学进行调研。其做法是:1.书面问卷调查。教研室提出思路、方法和要求,被测学校自己分析和总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应予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