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经济思想以及当代意义阐释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g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独秀的一些经济思想,诸如重视经济、主张国门开放、肯定资本主义中的合理成分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被后来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借鉴和吸收;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之后,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产力;市场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58
  陈独秀一生勤于思考,著文甚多;即使是在贫寒交加、潦倒失意的晚年,依旧苦苦思索,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他的一生折射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与磨难。学术界普遍认为,从五四时期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开启了历史进程。因此,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啟航者。陈独秀在关注时事政治的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思考。他的一些经济思想,被后来的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借鉴;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之后,形成了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经济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1 重视经济的作用与生产力的发展
  陈独秀长期重视经济发展的意义。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就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古今社会状态之变迁,与经济状态之变迁,同一步度。”此后,随着时局的变化和眼界的开阔,他对于经济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1922年9月的《造国论》中,陈独秀将人民的幸福与经济生活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他进而认为:“共产自由的社会,必须是工业的富有的,不应该是农业的俭朴的。”
  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历程中,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被长期强调。除了早期的陈独秀之外,李大钊、蔡和森等人也对此有着相关的论述。随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登上历史的舞台,不仅体现了鲜明的中国化特征,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升华。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成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对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意义的系统性概括相继形成。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对共同富裕问题作出了重要论述,表达了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重要功能。这就明确将发展经济与造福人民统筹起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使命。
  2 正视资本主义的合理成分
  1919年,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粗暴践踏给予陈独秀巨大的思想冲击。五四之后,陈独秀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放弃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幻想。陈独秀认同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并以此为批判依据,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强烈谴责。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中,陈独秀使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中,陈独秀指责资本主义令欧美社会道德沦丧,并导致了战争;他以贫民窟和死亡矿工为例,强烈谴责了资本主义造成的不公。
  尽管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是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合理成分。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将社会上分散存在的资本进行集中,并使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成为可能,由此带来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可见,陈独秀对于资本主义没有全盘否定,他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负面因素,也看了其正面意义;这种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考察充分体现了他全面性眼光。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资本主义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属于必经阶段。因为资本主义在一定的时期内,为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带来了积极作用;没有资本主义,小生产便不可能发展成为大生产,未来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财富便无从谈起。他同时批评了俄国民粹派企图跳过资本主义阶段的想法,不希望这种历史在华重演。
  从后来实践来看,陈独秀对于资本主义的见解是正确的。在建国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便规定,对中国的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方针。正是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调动了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才使得战后百孔千疮的中国国民经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打下了基础。今天,非公有制经济更是意义非凡。2013年2月,根据全国工商联的发布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在纳税额、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新产品提供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就此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之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营企业家谱写的。
  3 提倡国门开放
  在中外经济关系方面,陈独秀有着开阔的眼界。他将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反对闭关锁国,提倡国门开放。在1915年9月《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陈独秀谈到,在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内部如果出现变动,也将会对世界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任何国家的兴衰存亡不仅取决于国内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也受到国外各种势力的影响。如果仍然眼光落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就会落伍于时代。即使国家已经发达富强,也不能关起门来,独立于世界,对于外界的情况不闻不问。他认为,世界发展到这个阶段,一个国家已经不能独立于外,必须要打开国门,实行国门开放政策:清朝时期闭关锁国的做法已经结束了,与国外进行友好通商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尽管中国在近代以来与西方一些国家发生了军事战争,但是只要列强能够放弃武力威胁,与中国进行和平的外贸交流,那么中国会表达欢迎的态度,并接受和参与。因为中国需要通过这种和平的外贸交流,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里,他将对外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力争和平环境,以求得发展良机。   陈独秀的国门开放思想,尽管还很不完善,但却是值得肯定的。1978年以后,國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蒸蒸日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探索总结,不断进行思考创新,最终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长期以来,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都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相关概念。同时,米塞斯、哈耶克等西方学者,大多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相联系,而把计划经济是做社会主义的特征。
  尽管西方的经济学家言之凿凿,然而,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没有僵化呆板地看待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在深刻总结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所取得的经验的前提下,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在他看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核心指标,只要能够提高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那么就不应该拒绝市场经济。因为即使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包含着一定的计划经济的成分。对于邓小平的观点,曾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马立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关键作用。”
  4 结论
  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历史和社会的产物。在100多年以前传入中国的时候,被先进的中国人视为拯救民族危亡的钥匙。由于东方的历史文化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千差万别。在理论准备不充分、经验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即使是对于最先进的中国人来说,认识、理解和运用它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走出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才能形成最科学最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中共成立以后,无可回避地要面对社会经济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历届中共领袖人物思想结晶的遗产总结。作为中共先驱者的陈独秀有其独特的思考,他在引述和介绍马克思等人观点的时候,常常举出当时中国的实际案例。正是有这些鲜活事实的印证,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实现救亡图存的正确理论。陈独秀立足于中国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问题进行思考,体现了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寻求真理的优秀品质。因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史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积极探索、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4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5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373.
  [7]科斯(英).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09-210.
  [8]哈耶克.不幸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谬误[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71.
  [9]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6-17.
  作者简介:陈雪菲(1989-),女,安徽蚌埠人,法学硕士,政工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其他文献
摘要: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其知名学者皮亚杰将儿童至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且以不同类型的逻辑语言来描述不同发展水平上的认知结构,这反映出皮亚杰学派的泛逻辑思想,使这种以逻辑为中心的理论存在着些许不足。  关键词:日内瓦学派 逻辑中心主义  1 日内瓦学派简介  日内瓦学派又称为皮亚杰学派,是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该学派的知名学者,如心理学家皮亚杰、心理语言学家
期刊
摘要:为了探明云南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及其结构,采用自编幸福观问卷,对云南各州县的45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中小学教师的幸福观由身心健康、拥有满足基本需要以外的财富权力和地位、幸福稳定延续、教学和谐成功、安全与自我实现、幸福人格特质与人际和谐六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并且在总体上侧重于较高层次的精神幸福。最后,研究者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幸福观楼层模型。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幸福观 幸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大学生有没有创造力直接关系我国能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的大问题,而对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 当代教育 知识金字塔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对创造力的这一深刻见解反映了创造力对时代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蓬勃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给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留下了许多负面影响。提高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入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群体性突发事件 成因  1 引言  高校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参加校园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
期刊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已成为决定民办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民办高职院校管理者怎样提高学院校学生的竞争能力,笔者从管理、理论、措施与实践等方面提出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 就业 措施  在国家大力倡导民办高职院校的形势下,民办高职教育正蓬勃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全民教育的普及,也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评价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评定标准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我们通常比较分析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异同,然后分析习得者在运用目标语时的特点和误区,寻找教学启示,从而促进此门语言的习得。本研究从二语习得的理论出发,分析中文母语话者在日语作文中的误用及特点,进而探讨其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启示。所使用的语料来自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发行的「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日本語作文と、その母語訳との対訳データベース」(日语学习者的作文及其母语对译文本)。 
期刊
摘要: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云南省总人口数为4596.6万人,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云南少数民族众多,除汉族以外,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在现代汉语的七大主要方言中,云南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区。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云南的方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云南方言的形成、云南目
期刊
摘要:在国家发展动漫产业大量需要动画人才的背景下,高等动画教育却面临着学生就业危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鲜明的反差?本文对动画专业的兴衰存亡缘由做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 动画教育 专业走向 就业危机  踏着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日益铿锵的鼓点,中国高等动画教育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自2007年起,动画专业大规模扩展,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从几十所发展到几百所乃至上千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莘莘学子获取知识与增加见识的重要阵地,其存在着存储与传播知识的基本职能,同时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一条与知识相通的桥梁。丰富的文典资料与极具学校研究特色的独有典藏,需要更有效、更优化的管理制度,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与时俱进,以便将学习这条永不言倦的道路铺得更加长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 优化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壮大,大规模的标准化、普遍化服务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用户的需求,个性化的服务更能满足读者需要,更能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其发展趋势,即建立图书馆联盟、联合建设学科资源导航库、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建设集成化个人知识门户、推动信息服务的移动应用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导航 参考咨询 个人门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