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需”而设计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因材施教”. 如何因材施教呢?我想这里的“材”不仅指的是教材,还指的是学生. 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从而被学生接受. 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呢?作为个体而言,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基础都不一样,如何从大局出发,从孩子整体“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呢?这还要归结到教材上来设计教学,任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点分别对应着学生的认知需要、发展需要和情感需要,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挖掘学生的认知需要、发展需要和情感需要,重组教材,设计教学. 下面,我就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因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
  一、“需”链接——挖掘学生的认知需要
  学生最基础的需要是认知需要,这是学习的最低要求. 为了满足认知需要,我们可以结合要教学的知识点设计链接点,进一步具体化即疑惑点和兴趣点,这里既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解决问题探究的欲望,同时还要把握适当的度. 因此,老师挖掘出的疑惑点不能太难,让孩子能跳一跳,够得着,还要包装上趣味的外衣,以此吸引孩子认知,从而凸显、满足认知这个基本需要.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老师并不急于引导孩子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而是先呈现两个小长方体并引发孩子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由于前一节课,孩子们刚刚学习了体积单位,所以此时很容易想到用切的办法,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得到答案.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体积都可以通过“切”成体积单位的办法,比如教室的空间,于是,老师在这里继续追问:“那教室空间的体积多大呢?还能切吗?”这里,老师特意抛出了这个疑问点,不能切又能怎么样呢?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下去,接着又提出了摆的办法,用“摆”体积单位的方法,引导学生摆出长方体并发现摆出长方体的体积单位个数就是每行的个数乘行数乘层数. 接着,老师并未就此止步向体积公式上引导,而是又抛出了一个疑问点:要摆出教室空间那么大的长方体,我们还可以用“摆”的方法解决吗?显然用“摆”来求教室空间的体积是不可能的. 于是,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孩子观察每行的个数即是长方体的长,行数即是长方体的宽,层数即是长方体的高,因此长方体的体积即用长乘宽乘高,这时水到渠成,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归结到了“算”上. 孩子的认知需要,逐步通过老师设计的两个疑问点,引发活动开展,正是活动的设计,疑惑点和兴趣点均得以满足,同时链接的认知需要也得以满足.
  二、“需”延伸——挖掘学生的发展需要
  较高层次的需要是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结合要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延伸点,进一步具体化即支撑点和生长点,这里既要找准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支撑点,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便于孩子发展的生长点,以此促进孩子发展,从而凸显、满足发展这个较高层次的需要.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时,我将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糅合在一道生活场景中,我只出示了一个长方体玻璃金鱼缸的长、宽、高及水面的高度,这里,孩子们可以想到求长方体玻璃金鱼缸所占空间的大小、底面积、所用玻璃的面积、水的体积、鱼缸的容积……对于孩子而言,这里既巩固了孩子的认知,同时还满足了“学以致用”的发展需要. 当然,生活中,应用到长方体知识并不止这些,还有等积变形的知识应用,将鹅卵石、金鱼倒入金鱼缸中,水面升高了1分米,求金鱼和鹅卵石的体积;还有等积变形的知识特殊应用,在金鱼缸中,放一座大假山,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问水面升高多少厘米……由此可见,孩子的“需要”就好似一粒种子,在生活中找“需要”的支撑点,就好似给种子找到了片沃土. 而从支撑点到生长点,就好比种子发芽、生长,生长点不需要遍地开花,只要适时、适当、选择性地延伸,那么藤上必定会开出无数智慧的小花,从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三、“需”整合——挖掘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需要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为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我们可以结合要教学的知识点设计整合点,进一步具体化即契合点和注意点,这里既要关注到孩子视野中的注意点,同时还要抓住契合点,以此培养孩子的情感,从而凸显、满足情感这个必不可少的需要.
  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 虽然教学数学知识,但我们同样可以整合思想品德、综合、语文等学科,关爱学生的情,播种情感的种子,点燃情感的火种,让数学课堂情感丰盈. 数学课堂,我们可以结合最近学生关心或社会瞩目的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在孩子们的注意点上整合知识与情感教学,更易于知识的巩固、情感的培养. 比如,奥运会后,我们可以将祖国的奖牌数或奥运冠军编入题目中,让孩子在解题过程中感受祖国体育事业的日益强大,为祖国感到自豪;也可以把孩子最近都在读的书设计进情境,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有些习题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节约水电、珍惜粮食……因此,教学的同时,还要抓住教育的契机. 当然,情感的教育,还包括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习惯,教学设计中,还可以结合知识点设计小马虎日记、小马虎一日生活,让孩子在判断正误的同时,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要紧密围绕着三维教学目标展开,只有逐步满足了孩子的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情感需要,孩子们的知识才能逐步增长,能力与技能才能逐步发展,情感与价值观才能逐步形成. 而这些需要的满足,教师要因“需”设计,链接需要的,才能投入接受,从而满足认知需要;延伸需要的,才能欣然接受,从而满足发展需要;整合需要的,才能快乐接受,从而满足情感需要.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各个过程中,不仅是小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义务阶段,是学生阅读情感体验以及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文本空白,夯实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巧用课题空白,挖掘其中的蕴含;要学会借用插图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要学会妙用情节的空白,还原其中的场景进行论述
【摘要】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而课程改革依旧处于进行中.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PBL教学逐渐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与传统的教学相比,PBL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且具有问题真实性、自主建构性与团队合作性的特征.基于这三类特征,本文从目标、教学与评价三个方面分析PBL教学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两者之间的契合性.  【关键词】PBL教学;课程改革;契合性  一、引 言  课程始终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而
【摘 要】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缺失”的古诗词教学生态亟待重构与整合。本文立足教学实践,探索出古诗词教学的两大关键策略:“课内聚焦”“课外拓展”,通过设计读写活动和项目化学习,从而拓宽古诗词教学的新样态,帮助学生建构立体动态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课内聚焦;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
【摘要】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高考必考内容,立体几何在历年的高考中有两到三道小题,必有一道大题.分值占比也相当大.对此,不管是学生还是一线数学教师,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和教学都非常重视,教师也通过多方面手段进行教学.对此我谈谈有关能力导向的立体几何教学启示.   一、关注识图用图与建系简洁性的教学,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在空间几何体中,正确认识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
鹅,鵝,公鹅
期刊
小铲雪车威尔从“巨铲”清雪学校的初级班升到了中级班,他戴上了标志性的“小黄帽”——警示灯,还装配上了一个小型的清雪铲,别提他有多神气了!  威尔和波特  无论他走到哪,都神气活现地亮一亮警示灯,并大声地喊道:“让让!没看到我来了吗?”然后他就开足了马力,在校园里横冲直撞,小履(lǚ)带扬起的尘土都快赶上一场小型的沙尘暴了。  威尔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就是他的机械师——小机器人波特。波特是学校专门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之下,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进步,让学生在每节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行为都能更加有效,是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现从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引导、课程内容处理等多个方面浅谈如何推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环节,也是师
【摘 要】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突出物理概念的学科本质,凸显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维,将教学建立在比较充分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理解、质疑、批判与重构中建构对新的物理概念深刻、正确的理解,发展其物理思维,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升华和凝华”教学为例,探讨了理性思维视域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关键词】理性思维;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一个人最直接的思考方式,而思考方式会促使人直接产生行动.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更是占据核心地位.数学本身是一门极具规律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学生思维发展策略探究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需要,开拓多种形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
【摘要】在审辨式视角下,教育界普遍认为审辨式思维方式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鉴于此,教育界要求相关中学学校提高对审辨式思维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在审辨式思维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学生;审辨;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