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辩论赛引发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er_g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活动背景:政治备课组进行《文化生活》第八课集体备课一致认为: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内容很贴近学生文化生活,安排我执教一堂公开课,课堂上在处理教材第89页的关于“流行文化作品价值与经典文化作品价值”的探究时,一方认为流行文化作品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另一方认为经典文化作品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学生展开讨论激烈,时间仓促,意犹未尽。经过备课组研究,我们决定文科班级内部举行一场“正确对待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为主题,以文化的争论为内容,举行一场辩论赛的活动。
  我们发出倡议,在班级内部进行辩论,该活动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学生积极参与,争当辩手,据理力争。辩手们搜集资料,获取论据,整合知识。后来辩论赛经过班级选拔,预赛筛选,最终选定八名同学当辩手,这八名学生来自于四个班级。
  11月18日,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辩。结果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辩手们没有进入角色,注意力不集中。具体表现:主持人没有介绍辩论程序;正方论证偏离辩题了;首辩没有开篇立论;辩论过程走形;秩序混乱,难以控制;辩手语言不简练,论证不严密,有很大漏洞;辩手姿势不正规,用手支撑课桌,很不尊敬对方;自由辩论不激烈不出彩;语速节奏感不好等等。改正上述问题后,11月20日进行第二次试辩,这次效果挺好:主持人庄严大方、首辩慷慨陈辞、攻辩据理力争。学生辩论从单纯的文化问题延伸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危害问题,并涉及到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考。我们给予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辩论程序与技巧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与修改意见,老师从台前走到幕后,完全扮演着辅导者角色。11月21日,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演练,这次演练从开始的粗线条变得精致。为了打败对方,双方就某一问题反复辩论,辩论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辩论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为了使辩论短小精悍,我提出,每一个学生的辩词都必须精简,限定时间每人3分钟,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几位学生因此非常伤心,他们说讲稿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每个字、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要砍掉,实在舍不得。我晓之以理,说明了冗长的弊处,他们才欣然接受。
  精彩辩论:11月22日上午,二楼合堂教室座无虚席,一场关于“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为主题的辩论赛正在进行。辩论赛中许多辩论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例如:(1)流行文化的悄然兴起,其规模的扩大化和通俗化,都使得它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流行文化更带给了我们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金庸的《天龙八部》进入高中课本,周杰伦的《蜗牛》被上海的中学纳入爱国歌曲这些事实来说明流行文化已深深融入我们生活,它的影响在现代生活中尤其是在青少年大于经典文化。(2)面对辩友势如破竹的发问,反方二辩则已流传百年历经沧桑的《四大名著》文学经典作为突破口,强有力的肯定了自己,“《四大名著》是绝对的经典,它之所以流传至今,没有如同流行文化一般昙花一见,是因为经典的特点——每读一遍,便有更深的体会,它对于人们的影响绝对大于流行文化。”(易中天评论)。通过对经典的阅读中,我们学会了辨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3)其中不乏经典辩词——①“根据调查所示,绝大部分受调查者认可‘酷’(cool)、‘I服了YOU’、‘你太有才了’等词语,可见流行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流行文化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②“流行的就是好的?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流行的,你说它好不好?”(借力打力)③“唐朝时期唐诗非常流行,诗作成千上万,但流传到现在人们还在吟诵的不就是唐诗三百首吗?还是经典文化作品魅力大啊!”④“历史流传是《四大名著》,没有流传《青花瓷》”(学生一致叫好)⑤“语文课上背过一篇文言文背过很少,要让他学一首流行歌曲不过两遍就记住了,这说明什么?”“对方辩友你没有穿过流行衣服、没有唱过流行歌曲么?你现在的发型就是流行的表现。”(响起掌声)等等。
  同时,我们在自由辩论环节基础上增加台下全体同学的集体辩论,支持哪方观点的学生可以主动畅谈,各抒己见,这样就给所有参与学生表现机会,避免辩论赛成为少数辩手的个人秀,其他学生沦为看客,吸引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辩论赛闪现出更多智慧火花。
  赛后启示:
  1、辩论赛展现素质教育理念,体现政治教学的特点,即“用政治观点统领教材”。把辩论赛引入课堂,改变那种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做到“重过程、亲体验、轻结论”,重点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过思辨、判断、分析与综合去获取知识,实现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
  2、活动带来了新知。学生由书本知识过渡到生活知识,从政治课堂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体现知识扎根于课堂,能力延伸于课外。
  3、活动锻炼思维。学生对于文化认识经历“由肤浅到深化”“由现象到本质”,抓住对方漏洞进行攻辩,捍卫自我真知灼见。
  4、活动提升能力。本次活动只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而不是进行包办,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活动内容到形式,从准备资料到决赛现场,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筹备,让学生用全新的视角认识课本知识。辩论赛调动了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活动引起学习方式变化。辩论赛做到了面向全体、平等参与,实现了生生互动交流,凸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真正尊重了学生主体性。
  6、辩论能使学生更明理。它以学科知识为主要的内容,以一些现实的问题为焦点,以辩论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有效实现来学科间整合,而且触发了学生的明理求知欲。每次辩论中,都会有一些内容是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又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直到最后演出,我们还惊叹:又有新内容了!刘敬文同学在辩论的结尾所加的一段“关注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文化,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引起了每个人的深思。
  学生感受:辩论赛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知识能使他们刻骨铭心。许多学生说:这样的形式他们喜欢,欣赏精彩的同时学到了知识;时间太短不过瘾;还有学生对辩论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参加演出的十名同学感触更加深刻,耿舜(主持)说:“当了一次主持人,真过瘾,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郭润说:“有机会真想成为文化大使。”最佳辩手万明轩的逻辑推理和朱大伟的幽默犀利语言,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辩手刘娜说:“原来以为辩论赛就是磨嘴皮子,现在体会到是智慧与语言较量。”参辩学生说:辩论不那么神秘了,知识贴近生活了。没有当辩手的学生说:抱怨没有机会展现自己。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内容主要是对巩固案的一些新的认识和在新想法下形成的巩固案模式,经过了不断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在教学困惑中,开发拓展巩固案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渐渐的意识到课下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和练习册上的作业,学生要么根本不做,要么只做选择题,而且是蒙答案,第三种情况是题量太大,没做完,真正能认真做完的寥寥无几,学习效果就这样被大
文言诗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文言诗文的教学,主要指的是文言散文与文言诗词的教学。从课标要求来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两个层面的目标要求:  一
由于外伤、肿瘤、炎症、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人体硬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口腔医学及临床医学急待解决的难题。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两个生字“角”“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通对话。能根据提示理清文脉。  3、初
【摘要】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提出导练法的概念,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实践作具体阐述,归纳出导练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处。导练法的运用,尤其是长篇课文短教效果明显。  【关键词】导练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B  《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运用了导练法。所谓导练法,就是教者依据教学目标,为突破教学与重难点而设计有层次递度的练
本文对早期婴幼儿龋危险评估的生命历程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2岁儿童早期婴幼儿龋发病相关的危险指标。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
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颌后牙缺失后垂直向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难题,其中骨凿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有些文献中使用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目前没有标
《荷塘月色》一文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显露出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
基于湿位涡(MPV)诊断分析和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研究了2007年11月一次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北上造成青藏高原暴雪的天气事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螺旋云系移动至高原东南部受陡
【摘要】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每一节课既能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能反映出自然科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就要积极思考如何改进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课改下对生物教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关注的是“使学生获得怎样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学完这些知识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