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奖学金的力量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o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平民商法奖学金评选一年一度,已经持续17年。
  它的评选机制独特和严格,采三轮竞争制,笔试——作文——口试。
  笔试,三小时考的题远超司法考试的题量
  江奖考试的强度是很“恐怖”的。
  第一轮笔试,题量极大。一般有32页A4纸的阅读量,五号字体,150多道选择题,三小时完成。既考学生的专业,也考意志和韧性,甚至还考体力。同样是三小时考试时间,但远远超过司法考试的题量。
  第一次这样设计时,赵旭东老师问我:“这样考会不会考出事故来?学生身体能承受吗?要不要请校医到考场值班?”
  但是,如果初试全部采用客观题,考试是有缺陷的,无法展现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所以,2005年起增设第二轮为写作环节。每年的写作考试的题目是:
  民法是一门科学吗?(2005)
  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本科教育 (2006)
  我是怎样学习民商法的?(2007)
  我最喜爱读的一本法学名著 (2008)
  民法解释学——我的理解 (2009)
  宏景诉国源案法律意见书(2010)
  今日说法两则案例分析——以撒贝宁和萨维尼的对话形式撰写(2011)
  乌木案——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分析(2012)
  论商法典的制定 (2013)
  改编5则案例,出5道不定项选择题(2014)
  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考阅读面。
  2008年考“我喜欢读的一本法学名著”时,在考场上,一个同学问我:“商法研究所编写的《商法学》是法学名著吗?”我不知道他的提问是严肃的,还是戏谑的。不过看见他稚嫩而茫然的表情,我明白了——他是除了教材,再也想不出一本法学名著了。
  与学生过招,老师得小心
  2014年江奖的第二轮的考法又有了新花样,因为在参与各种出题工作中,我深切感到出题工作的强度,以及出题对于综合能力的考验。所以,就让学生出题,在所给的案例素材的基础上,出五道不定向选择题,要求语言精练,设计精巧,法理深厚。看似简单,其实难度很大,综合考察阅读、法理、写作、逻辑思路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2014年的评选中,有一名学生叫张峰铭,在第一轮笔试中,得104分,名列第一,但在第二轮考试中,惨遭淘汰。张峰铭同学只出了四道题,我看了他的试卷,四道题出得不错,稍作修补,直接作司考真题也不差,看得出他是有天分的,还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但是,也许他在前面的四道题耗时太多,最后一道题来不及写,就只写了一句话,活活丢了30分。
  我们考虑过:要不要为他开特别通道进入面试呢?最后,放弃了这一想法,还是按规则执行,因为“依法评选”是“依法治国”精神在微观上的体现。
  在第二轮的作文考试中,2007年李弯弯同学写的《我是怎样学习民商法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写到:“从乡村高中来到法大,学习完全不一样了,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学习,书也看不懂。哭着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说:读书和锄田的道理是一样的。一遍看不懂,就看第二遍,第二遍看不懂,就看第三遍,直到看懂。”一个高中生就是凭着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进入了民商法的殿堂。
  看到李弯弯的这段话,我甚感教师责任之重。在讲商法时,我也常看到学生无助和迷茫的眼神。我知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学生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抑郁症中,我曾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来信:“孩子患抑郁症多年,一路走来诸多辛酸、诸多泪水。孩子经常哭泣,诉说脑子变笨了,背不下来要背的东西。”
  当然,抑郁症是极端情形,但是,如果老师讲课讲不好,或根本不合适于学生稚嫩的心智,也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这是老师的罪过。所以,我甚感探索本科生的民商法教学方法之重要,民商法学是一门有意义的学问,但如何讲授民商法学则是一门更有意义的学问。当然,法大民商法学本科教育是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是有一批有责任心的教师,二是法大本科生素质普遍高,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热情,三是民商法主课通常同时开十多个课头,十几位老师同时上,形成了实质上的竞争格局,学生经常串课听,博采众家,学生会用家安老师的问题去考于飞老师,用景善老师的理论去回答管晓峰爷爷的发问。所以,在法大的课堂上,你与学生过招,还得小心点。
  他在舞台上高兴得发抖,大声问:“这世界怎么了!”
  江奖的第三轮是口试,口试在意大利和俄罗斯的法学院中是主要的考试形式,今年我在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法学院访学,发现期终考试时,教授们要化好几天对学生进行口试,虽然强度大,但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反向促进了学生的法学学习。
  早期几届的口试都是民商合一的口试,记不清是从哪届开始“民商分立”了,学生要分别进入民法所和商法所的口试考场,通过两轮口试。民法所采一对一的方式,商法所采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讨论式的口试效率高,有比较,气氛活跃。2014年民法所“从善如流”,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了。
  民法所口试气氛比较严厉,2010年一位秦同学被民法老师折磨得头晕目眩,扶着墙出来,摇摇晃晃张着大嘴走进商法口试教室。他的牙极白,远处看,我以为他口吐白沫了,赶紧上前扶他。
  江奖考试确实可以测试出法大民商法教学水平,在浓郁的民商法学习氛围中,法大学子也确实需要一个民商法奥林匹克大赛,华山论剑,竞技比武,考出状元。
  经过长久观察,我发现江平奖学金承担着重要的心理学上的功能。青春期的学子,在自信和自卑之间,在激昂和彷徨之间,心理上极需一种荣耀和光环对自己进行肯定。如果得到了,则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自信满满,鹏程万里。很多学子从江奖中获得自信,并且没有陷入自傲,改变了自己人生的面貌。他们在昌平大礼堂的舞台上,他们到达了青春的巅峰。2011年郑凯强同学获得江奖第一名时,他在舞台上高兴得发抖,大声问:“这世界怎么了!”
  2006年张笑滔在江奖的舞台上表白爱情,轰动全场,江奖给予一个男生在大礼堂向自己暗恋的对象大胆表白的力量,江奖竟然蕴含着这样的力量啊!
  在江奖的三轮考试制中,我发现一个规律:多数同学在三轮中成绩稳定,专业基础、写作能力和面试能力紧密关联,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第一轮脱颖而出的同学,多数是综合素质很高的同学,不是“死记硬背之徒”。印象中,也有同学在三轮考试中跌宕起伏,例如现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梁娇龙同学,她在2008年江奖的第一轮考试中,勉强进入复试。但在第二轮表现神勇,在写作《我最喜爱读的一本法学名著》时,她选罗尔斯的《正义论》来写,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像是一个孙女在介绍她爷爷的著作。她获得第二轮第一名,排名跃至前列。但在最后面试环节,抽到一道担保物权的题目,却答错了,又前功尽弃,淘汰出局。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有人说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有人说教研员是距离一线教师最近的学科教学专家;有人说教研员是精通教学、教研、培训和管理的全能杂家。这些称谓都蕴含了人们对教研员的热切期望,承载着教研员对区域教育教学和学科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责任。  1996年的秋天,已经在教学第一线整整拼搏了15年的王晶老师,带着丰厚的“嫁妆”———多年积累悟得的丰富教学经验和对化学教研工作的挚爱,“嫁”给了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
摘 要:“直接形成论”难以证明档案不是转化而来,档案是由“各种记录”转化而来的;各种记录转化为档案的环节是归档,转化中的“人”是档案工作者,归档中的人为因素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观无关;归档保存的档案是一个整体。  关键词:档案;文件;转化;直接形成;思辨  刘东斌先生在《档案直接形成论》一书中多处否定“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提法,如在第九章“收文不是档案”中指出:“强调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就意味着
诗人们一般标配大地、故乡、骏马、玫瑰等诸般道具,当然还要有点忧伤,目标在于诗与远方。诗人专爱开辟后花园的不多,地方太小,搁不下太多的诗情。可是诗人育邦例外。他不仅踱步在一处杂草丛生的花园里种植语言之树,漫游,沉思,坎坎伐桐,还在诗的园地里起了一座迷楼,这座迷楼用层层象征和隐喻砌成,外墙上贴满青花瓷片,景深处琴声流水,供奉之龛上悬挂一把虚无的剑。登楼者,须踩着鲜花木梯向天空攀爬,“偶尔回过头,俯视河
今天,当我们检视农村普高教育发展成果时,发现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并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结果,因为我们忽视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因素有多种,简单地说,学校的管理与教学的效率、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保障,师生的互动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为此,笔者试图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普通高中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高中的内涵发展与教师发晨    1、内涵发展的概念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的自由参与,需要思想的大胆碰撞,需要智慧的平等交流,需要情感的积极投注。新课标针对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    一、在朗读课文中融入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
风吹的痕迹  风轻轻吹过你留下的脚印  这种痕迹注满光  不能忘记从枯萎的枝干上汲取养分的日子  像一种断裂  困扰我,在梦里亲密草原上升起的词语  从中获得欲望  露丑和本能,原始的手掌上站立着  无边际的  从一个孤单的影子中诞生的想法  恰巧笼罩着一片落叶  蚂蚁在上面得到指示,关于苟且  掩盖空洞,或者让一个人变得沉重  总有一连串倒挂的理由  如水滴般穿透  光设下的阻隔,并发出波纹  
暮色在天空追赶鸟鸣(组诗)  站在春天的废墟上  太阳把田野晒得干热  视线之外,麦子挺直了腰身  白色的寂静在热浪里起伏  河洲上,没有了关关的雎鸠  荒草过膝,掩盖鲜为人知的秘密  如同遥远的春天午后  那些只属于我们的笑声和自由  这个春天没有你,空旷而荒凉  透过结着蛛网的树篱回望  时间张开了巨大的翅膀  万物被黑色的阴影遮蔽,不动声色  总有几根羽毛,似造访的老友  在记忆的林子里漫步
你在阳光的罅隙中看到我  你在阳光的罅隙中看到我,  复杂而且焦黄,我前半生的忧郁  如同苔藓,在春天到来之时开花,  花序笔直林立,如同对你的景仰。  而你并没有给出友好的说明,  关于方向和人际的交错,内心的顺序,  关于浮肿的表达背后隐藏的霜雪。  我被迫冷静地努力生活,  把柔软和美丽都弄丢了,不足疼惜,  此时在漆黑的夜晚晃荡,像我多年前  流浪在自己的昏暗的热烈之中———  我为岁月献
阿Q是鲁迅先生“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而塑造出来的经典文学形象,本来是许多碎片的拼合,我把这个拼合体支离开来,应该没有大碍。    头    “Q”大约是阿Q头部的象形:一个椭圆形的脑袋后拖着一条并不直溜的辫子。当然,阿Q头上最惹眼的具有标志性意味的绝不是辫子,而是那“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癞疮疤虽不至于“化脓时艳若桃李,结疤后光照人间”,倒也不值得过分渲染,因为这生理缺陷很犯阿Q之忌讳。不可
现实生活中的寺庙,香烟缭绕  四周就像昨天一样安静  每个早晨都在原处  甚至融合所有的心事,包括我在内  逃离现实生活  梵钟悠扬,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在庙前庙后与落叶纷飞  分享尘世寂静。我借助一炷香  把心事悄悄忏悔  但只能在心中,不能大声说出来  木鱼响彻,思绪混杂着一些  不明不白。兩种情绪  始终没丢下生活中的那些假象  如同酒桌上的推杯换盏  在诵过的经文中,心情天衣无缝  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