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创作中对地方戏曲的吸收和借鉴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创作,在上千年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创新沉淀,终于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乐坛之上。在中国民族声乐创作过程中,我们既见证了它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也看到了其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暴露出来的弊病。无论是发展还是倒退,这都是民族声乐创作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地方戏曲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表演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为我国民族声乐创作提供了借鉴。笔者立足于此,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民族声乐创作中对地方戏曲的吸收和借鉴。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创作有所助益,进而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关键词:地方戏曲;民族声乐创作;借鉴;吸收
  一、民族声乐的内涵
  站在民族这一生态视域,对民族声乐进行一个概念上的界定。笔者认为民族声乐主要指一国各种人的共同体所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群众,是历史的产物
  首先,民族声乐来源于民间。人类群体最科学的划分形式就是民族的形成,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民族运用这些语言演绎了不同的民族声乐,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1]。同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会影响到各个民族对民族声乐的审美评价,并继续传承下去,进而使得民族声乐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民族声乐来源于群众。民族声乐是社会个体日常生活劳动中的情感表达,其与社会个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民族声乐之所以会产生,最初是源于社会个体对神灵的信奉以及社会个体对自然的模仿。社会个体在物质得到相应满足时,其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进而将思想情感表达出来,这就充分证明了民族声乐是群众的产物。
  最后,民族声乐是历史的产物。民族是在历史岁月中不断演变而成,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历史学这一生态视域,民族需要符合五个条件,即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血统、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语言。民族声乐创作就会在这五要素的不断争斗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民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声乐留在历史的场合当中,赋予了声乐更多的含义,使声乐成为人与人沟通的工具。
  二、民族声乐创作与地方戏曲的关系
  (一)民族声乐创作与地方戏曲的相通性
  首先,地方戏曲与民族声乐创作都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二者具有相通的文化底蘊,并基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得到发展,二者都属于艺术层面的东西,都强调音乐的艺术特征。其次,不仅地方戏曲带有深厚的地方色彩,反映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民族声乐创作同样会体现出某个地域和某个民族的特色[2]。例如地方戏曲如京剧、黄梅戏是反映北京和安徽地域特色的,而陕北民歌以及新疆民歌同样反映了陕北和新疆的地域特色。最后,民族声乐创作以及地方戏曲具有相通的艺术风格。例如,在艺术风格层面,二者都会灵活地对假声加以运用,但主要还是以真声为主。又如很多民族声乐创作与敌法戏曲在声色和发音上都会有着相似之处。
  (二)民族声乐创作与地方戏曲的相异性
  一方面,民族声乐创作是追求相异的,因为不同民族在进行声乐创作时会受到本民族风俗习惯以及创作风格的影响,所以其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民族声乐创作在对地方戏曲进行创新发展时,会继承地方戏曲中的与民族声乐创作相匹配的因子,而扬弃其中与民族声乐创作不相匹配的因子,这就必然使得民族初声乐在创新之后会与地方戏曲有所不同。同时,地方戏曲由于受到地域性的影响,其开放性没有民族声乐创作那么高,改革较为缓慢。这就使得民族声乐创作与地方戏曲的相异性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在艺术实践方面,民族声乐创作强调民族情趣,重视抒发本民族的情感以及美学追求。而地方戏曲则具有更为严格的艺术规范,地方戏曲的演唱不仅要以剧情和人物为基础,而且需要牢牢把握地方戏曲表演的人物主线,其风格更为个性。
  三、民族声乐创作中对地方戏曲的吸收和借鉴
  (一)民族声乐创作对地方戏曲唱腔的吸收和借鉴
  首先,民族声乐创作中吸收和借鉴了地方戏曲唱腔的素材。我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剧种,并且大多数剧种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为民族声乐创作提供了数之不尽的素材。
  其次,民族声乐创作中吸收和借鉴了地方戏曲的润腔形式。艺术家在演唱民族声乐时需要进行润腔,它是对基础唱腔的润色的过程。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对自己的唱腔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民族声乐的需求。地方戏曲中具有丰富的润腔,典型如展现人物情绪的“甩腔”和“拖腔”等等;地方戏曲中实现润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典型如增加词语和延长字音,这些都为民族声乐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
  最后,民族声乐创作中吸收和借鉴了地方戏曲中地方性的音乐特色。地方戏曲中承载了很多地方的人文和历史,甚至很多形式上已经消亡的人文历史都能在地方戏曲中得以找寻[3]。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民族声乐创作时可以对地方戏曲中地方性的音乐特色进行相应借鉴,进而进行相应的民族声乐创作。
  (二)民族声乐创作对地方戏曲表现手法的吸收和借鉴
  一方面,民族声乐创作对地方戏曲叙唱手法的吸收与借鉴。我国地方戏曲中蕴含着很多的叙唱手法,这些手法能够将戏剧中的人物更为鲜活的表现出来。当代很多民族声乐也借鉴了这种手法,很多艺术家运用这一手法创造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命若琴弦》以及《洪湖赤卫队》等等。
  另一方面,民族声乐创作对地方戏曲中唱白兼具的形式的吸收与借鉴。地方戏曲中蕴含着很多唱白兼具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戏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很多艺术家运用这一手法创造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典型如《白毛女》这一民族声乐歌剧当中,就采用了唱白兼具的形式,极大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
  四、新形势下民族声乐创作的启示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方面,民族声乐创作在吸收和借鉴地方戏曲中的内容时,要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借鉴,合理分析地方戏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扬弃其中不符合新形势审美要求的部分。另一方面,民族声乐创作不能直接照搬地方戏曲,而应当合理的对地方戏曲进行改造,灵活运用地方戏曲中的内容,对地方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合理的进行调整。
  (二)实现科学方法与民族风格的完美融合
  一方面,艺术家要加大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力度,要扎根人民群众扎根民族特色,将地方戏曲中的特色凸显出来,使民族声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更为强烈。另一方面,艺术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借助各种影像设备和声像设备对地方戏曲进行反复观看,并进行相应的演唱和试音,通过对比找出地方戏曲中值得借鉴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
  五、结语
  时代的日益变迁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对民族声乐创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民族声乐不仅是社会个体表达情感、抒发情怀的媒介,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重要表现。民族声乐的歌曲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感,这一点上与地方戏曲是共通的,它们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也会存在着些许差异,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地方戏曲对民族声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族声乐创作也是在不断吸收地方戏曲营养,对地方戏曲进行去粗取精而形成的。只有正确认识地方戏曲与民族声乐创作之间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使民族声乐创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柳.民族文化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7(20):94.
  [2] 肖一萌.民族声乐演唱借鉴戏曲唱腔技法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7(21):212-213.
  [3] 郭晶铭.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J].陕西教育(高教),2017(08):6+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手工制作课程中,这种“调动器官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多感官去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注重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要不断发现问题,针对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且培养胜任美术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手工制作、美术专业、调动器官法  手工制作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利用多
期刊
摘 要:缅甸戏剧在缅甸人的节庆聚会日中占据着很大部分,不管是节会还是出团访问,戏剧都必不可少。其中阿迎戏比较出名,这得益于戏中的丑角,而阿迎丑角由来很久,可以追溯到缅甸戏剧正式形成以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戏剧中音乐和舞蹈无疑就是戏剧的骨与肉,源于精灵崇拜和宗教仪式,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丑角这一个独立于戏剧情节本身的设定也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缅甸传统戏剧;阿迎戏;丑角;丑角设定;作用  
期刊
摘 要:潘玉良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专研,她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本文将从人体画、静物画、生活小品和自画像等这些方面来浅谈潘玉良作品中所体现的“合中西于一冶”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潘玉良、绘画风格、绘画语言  潘玉良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难得的人物,历经艰辛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她4000多幅绘画显示了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和家乡
期刊
摘 要:在舞台表演中,能够灵活融入真挚的情感是决定你的表演能否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并触动观众心灵的关键因素。舞台表演需要的是一种情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会让听众的心跟着你走。因此,丰富的情感可以激发观众的内心世界。本文在阐述情感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舞台表演艺术的情感表现方式。  关键词:舞台表演;情感表现;方式;意蕴  一、舞台表演的定义  舞台表演是视觉、听觉、空间、时间四位一体的综
期刊
摘 要:高强度、高密度、强压力的今天,人们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回到自然,感受自然,热爱自然。导致大量生态山庄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湖南衡阳石廪峰山中某地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景观设计原则,以及人需求,进行景观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平衡。  关键词:景观设计;尊重自然;原则  社会速度发展过快导致城市的人们生活在快、紧、压的生活节奏下,让人感到身心疲惫。从刚开始对生活充满希冀,转而变得麻木、无趣,随着物质生活
期刊
摘 要:刻瓷是一种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也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手工文化,清朝爱新觉罗·玄烨执政时期刻瓷也被称为“瓷上锦绣”。刻瓷可以把花,鸟,山水,动物运用錾,刻,镌等技法在瓷器,瓷板表面进行工艺制作让其拥有一层画面感,有新的节奏和意境,但是目前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存在问题,有时会出现有市无价的局面,本文对刻瓷的传承与创新方向进行讨论,并且分析出现的问题,从而让这项手工技艺可以得到传承,保留中国的传
期刊
摘 要:入元后,西藏地方正式与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联系。从此,藏族文化随着蒙古人的入主中原而迅速东传。其中北京作为当时的京城,其传播之盛可见一斑。因此,本文从皇室和民间,寺院的修建、佛经的翻译和对勘等几个方面,浅谈藏族文化在北京的传播情况。  关键词:元代;藏族文化;北京;传播  [中图分类号]B989.21[文献标识码]A  一藏族文化在皇室的传播  1260年,忽必烈邀请萨迦派八思巴到大都,奉他
期刊
摘 要:根据民间的流传,南阳的烙画在西汉时期产生,而在明清时期兴盛。关于烙画的记载,最早在清朝晚期的史书《中国艺术家征略》当中有所发现,直到今天已然是具有地域特征的艺术品的南阳三宝之首。因此,研究烙画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笔者就烙画工艺与技法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浅析,以期为广大的烙画艺术者与烙画爱好者提供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烙画;工艺;技法;演变;发展  一、关于烙画工具及烙画材料的演变历程 
期刊
摘 要:中国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在内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中国舞蹈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转型。在其发展中,我们能够发现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本文主要对中国舞蹈历史在发展中精力的宗教性、歌舞性、程式性以及专业性等变化予以阐述,进而对其发展历史予以更加透彻的了解,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特征  对于中国舞蹈来说其具有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高尚的人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评价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美术情感方面的反应、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引导工作是否高效进行等等,在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只有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出美术教学评价的功能。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评价,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