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冶”的绘画风格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hghjhghj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潘玉良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专研,她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本文将从人体画、静物画、生活小品和自画像等这些方面来浅谈潘玉良作品中所体现的“合中西于一冶”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潘玉良、绘画风格、绘画语言
  潘玉良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难得的人物,历经艰辛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她4000多幅绘画显示了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和家乡的眷恋。她顽强的艺术生涯、坎坷的生活境遇和丰富的绘画成就,使人们深受感动。潘玉良受到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画了大量有关女性人体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遭受了很多流言蜚语。从初学者的作品到晚年成熟的绘画风格,她的作品融入了西方造型基础,同时也加入了中国画线条的魅力,画出身材丰满匀称,动作活灵活现,充满无限活力,她对女性人体的表达所用的曲线充满了柔情。
  (一)人体画
  潘玉良最主要的绘画题材是女人体,她画笔下的女人体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用流畅的黑线勾起人物的外轮廓,衬托出厚重的颜色,创造出人体的量感和肌理。有时她也用水彩画人体,然后用水墨画线来强调动态的姿态。在构图上,她保留了中国画中白色空间的概念,但在白色空间的部分,她用笔画或交错的笔画来填充空间。从女性的裸体中,看到的是生命的力量和尊严,用精致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优雅安静的女性裸体,然后表现身体的结构和纹理与光的颜色,背景部分使用纯净的复色,成功的把写意精神和中国水墨画的纹理巧妙地融入到她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内在精神和富有极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潘玉良1946年创作《橱窗前的女人》,是后印象派、野兽派和其他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结合。在作品中,女性的右手触碰她的头,倚靠在靠垫上,仿佛刚刚睡着。描述非常细腻,突出了女性身体的曲线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窗槛左边画了一个正在沉思女人体雕像,其透漏出潘玉良情感的一种暗示与隐喻。潘玉良运用中国线条笔画,结合西方绘画中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深刻造诣的白描女性形体。看到柔美雅致的线条,对模特的准确把握,成功地展现了女性的身体,坚实、韵味,令人惊叹。
  (二)静物画
  她的静物画经常以花为主题,她的绘画受马蒂斯和野兽派绘画的启发,油画充满了鲜艳的色彩,水墨画线条的细腻,色彩艳丽。瓶花将东西方绘画巧妙的结合。潘玉良的水墨画和林凤眠一样,都是受到西方油画的启发,色彩丰富多彩。花朵和叶子都使用墨色的重叠,再用几支水笔勾勒出花瓣的边缘线条,用水墨画线条勾勒出花纹轮廓,精确而准确的线条,精细的瓶身更加灵活,为造型增添了东方气质。在“瓶花”的背景下,水墨色彩和线条密度从画的中心延伸到外,从浅到深,从稀到密,产生了空间的深度。潘玉良的笔触具有不同的表现,产生了色彩和墨水交织的效果,构筑了空间的渗透。她注入中国传统绘画元素,通过中国水墨画表现空间。在20世纪50年代潘玉良创作了一系列的花卉作品,尤其重要,另一个在创作“白菊”中,产生了色彩的效果混合,营造出了不同空间的感觉。在《花瓶》、《向日葵》和《黄郁金香》中,潘玉良结合西方空间透视的规律,保留了中国绘画空间的概念。花在画面的中心主题突出,在白色背景下交错绘画,画的轮廓空间层次带有明显效果,是一个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三)生活小品
  潘玉良的人物画,部分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有情景性,这些意象反映了潘玉良对生活的细腻情感。在母亲的呵护下,母亲抱着她那两个淘气的孩子,多么欢快和快乐,孩子抓住母亲的乳房,母亲温柔地抱着女儿坐在腿上,正准备给她洗澡。母亲用一只脚在盆里试水,但她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流露出她的爱。作品刻画人物的形式很准确,但不符合科学的规律,生动的画面、柔和的光线,粉色花朵图案的壁纸营造出温馨的室内环境,优雅舒适。密密麻麻的圆圈,稳定而饱满,充满张力,让人想起母亲怀抱的安全与温暖。《捉迷藏》描绘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生动、流畅、有趣的画面。中间的孩子被蒙住眼睛,斜着身子,头微微靠在一边,专心地听着周围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他的朋友们藏在哪里。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躲在后面,生怕沉默,另一个孩子淘气,故意跑到他的前面,他的手捂着嘴示意其他孩子安静和活泼的表情。儿童的动作、表情和手势都很出色,画面的构图和透视都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作品都为潘玉良晚年水墨画作品,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姿态和动作,以色彩為底色,线条流畅明快,暖色透明,水墨分明,生动活泼。画家往往选择生动的生活细节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描绘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潘玉良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丰富细腻感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活速写中有很多都描绘了母亲和孩子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她对母爱的期待。
  (四)自画像
  潘玉良的自画像构图丰富,风格大胆。画中的画家有许多传统的中国旗袍,把她的中国头发挽成一个发髻。自画像展示了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揭示了她内心的历程。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对祖国亲人的眷恋,对生活变迁的感慨,都在她的自画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晚期的自画像与早期自画像的优雅和宁静相反,其具有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风格,以大胆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巴黎画家的生活场景:画家在豪饮中,挣脱世俗、肮脏和世界谣言的束缚,真实的自我暴露在世界面前。画家迷离的眼神仿佛看着世界的凄凉,孤独的微笑,仿佛在异国他乡独自诉说孤独,沉思的表情流露出一些苦涩和遗憾,表达了画家强烈的思乡之情。正如女画家弗里达曾经说过的:“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感到孤独,因为我是我最了解的人。”自画像是艺术家与生活、艺术对话的最佳作品,也是艺术家灵魂的解码器。
  作者简介:
  黄燕燕(1994.02—),女,汉族,籍贯:广西柳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书信体内心独白的形式,讲述了一名陌生女子在临终前向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诉说她十几年来深深埋藏心底的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爱欲;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饱含一生的痴情向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作家R写了一封长达40多页的信,倾吐了她十几年来坚贞不渝、不求回报的单相思的
期刊
摘 要:移动端的发展以及4G网络的普及,2016年移动直播以近乎野蛮的态势生长起来,“直播热”现象里火热的不仅仅是一批批网红主播,还有一群狂热的粉丝观众。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社交直播受众的使用动机,窥私猎奇、参与交流、补偿共鸣、娱乐消遣为主要的观看动机。  关键词:社交直播;使用与满足;泛娱乐化  直播行业悄然兴起,各路网红直播风生水起,经过几年的试水,直播已经开始积累了一批有一
期刊
“没有任何符号可以解说我们的绘画,如果有任何诠释出现,也必然是来自于图画与观者之间的至高经验,艺术的观赏是一种心灵之间的真实结合,艺术一如婚姻,如果缺乏心灵的契合,也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马克·罗斯科  马克·罗斯科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色域绘画风格的开创者之一。“色域绘画”与以杰克森·波拉克及德·库宁等人所倡导的“行动绘画”,共同构成了二战后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A
期刊
摘 要:极少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主张用极少的色彩与装饰去表达画面,摒弃一切繁复的东西。极少主义风格在空间中主张以精巧的结构、纯净的空间以及简约的形式,主要包括从空间规划、家具细节和装饰元素中的充分体现,成为一方简约而不简单的室内设计典范。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发展,都为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家居需求上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与设计感,人们越来越多的是追求设计感、独立化,使得室内空间成为一个展现自我品味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我的中期展来谈书籍插画创作的感想—以《圆脸女孩》系列插画为列,首先阐述自身对书籍插画创作的认识以及创作的感悟,书籍插画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艺术观赏价值。其次,再通过举例分析《圆脸女孩》系列插画在书籍中的意义,最后结合我的中期展创作《圆脸女孩》系列插画来谈创作感想。  关键词:书籍插画;创作;感想;圆脸女孩系列插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休闲阅
期刊
摘 要: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钢琴音乐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V.332为例,通过对作品创作中各种音乐元素运用的解析,使人充分享受到西方古典时期钢琴作品明朗、乐观、流畅、优美的风格特征及其丰富的创作手法;并为演奏古典时期莫扎特钢琴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KV.332;音乐风格;演奏原则;艺术魅力  在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中,钢琴音乐作品以歌唱性旋律、流畅的气息、自然的
期刊
摘 要:任何一件作品的画面,都要讲有开有合,画面主题是开,画面作品落款就是合了。瓷刻作品与绘画、书法一样,作品要有题款和落款。题款的位置,题款的字大小、高低、前后都十分有讲就,题款落款的原则是既要简洁明快,又不要喧宾夺主,基本方法和书画一样。题款形式综合起来有随意形、一柱香形、横题形、短题形、长题形等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题款和落款印章应与瓷刻作品本身融为一体,它不仅是对瓷刻作品来说是不可缺
期刊
摘 要: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的发展,电视剧、电影、网络等新兴的媒体正凶猛的占据传统舞台的市场,但是舞剧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造。这些继承与创新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在自身的精神价值与民族基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2016年获奖的舞剧《沙湾往事》就是其中主要的代表,表现出较高的精神价值,不仅获得了中国最高舞台艺术文华大奖一等奖,而且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人们在观看的以后
期刊
摘 要:在手工制作课程中,这种“调动器官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多感官去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注重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要不断发现问题,针对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培养善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且培养胜任美术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手工制作、美术专业、调动器官法  手工制作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利用多
期刊
摘 要:缅甸戏剧在缅甸人的节庆聚会日中占据着很大部分,不管是节会还是出团访问,戏剧都必不可少。其中阿迎戏比较出名,这得益于戏中的丑角,而阿迎丑角由来很久,可以追溯到缅甸戏剧正式形成以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戏剧中音乐和舞蹈无疑就是戏剧的骨与肉,源于精灵崇拜和宗教仪式,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丑角这一个独立于戏剧情节本身的设定也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缅甸传统戏剧;阿迎戏;丑角;丑角设定;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