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的案例与反思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s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刺激性的激励评价。“激励”这是指教师通过评价语言辅之以动作、神态、情感等因素,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势,使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和喜悦中萌生指向学习新目标的动机,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学习探究。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呢?我认为,也不尽然。
  一、激励要适量
  (一)案例
  我曾听过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公开课。从课始到课尾“听取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说对了一个汉字,还是写对了一个词语;无论是说了图中的内容,还是叙述了一句话的,老师几乎无一例外的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
  “你真棒!”的称赞不绝于耳。老师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教师太投入了,竟没有听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竟变得稀稀拉拉……
  (二)反思:廉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
  说实话,诸如此类的上述现象在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还真是为数不少。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再或者是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孩子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相信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事实上,对孩子而言,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随便應付的学习态度。
  二、激励要适当
  (一)案例
  在以前也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这位老师上的是《四季》一课,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试问:他读得好吗?到底好在哪里?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可能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和爸爸去河边钓鱼。”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真聪明,还会钓鱼呢!”这个小男孩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可能会钓鱼就是聪明吧。
  (二)反思:“高帽子”可以随意戴吗
  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断看出,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巴很长时间才读完“春”这一段,教师还表扬他读得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是,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过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评价语是“真聪明,还会钓鱼呢!”其实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该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告诉了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了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都来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可上述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极不负责的。
  三、激励要适宜
  (一)案例
  这是一年级的课堂。一位年轻女老师正在上《秋天的果园》。课已接近尾声了,看得出,老师很有积累意识,正在指导小朋友背诵。课文只有两句话,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背出,有的甚至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可能老师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也可能为了掀起一个教学高潮,捧出了一些水果。你背出了就奖励你吃一串葡萄,他背出了则奖励一个梨。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背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二)反思:激励性评价一定要带功利性吗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星等。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期间吃一个水果,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置于脑后不顾,而只在乎学前的奖励,甚至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的,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回答对了问题就能得到奖励。因此,开始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更糟糕的是,许多学生对智慧星星和小红花等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有更新的东西来刺激他们。我想: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四、结语
  如何评价学生,需要我们对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学习、理解和再认识。当然,要使自己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准确而具体,生动而有效,绝非一日之功。它虽然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教学积淀和文化底蕴。只有自己懂得更多,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才能在评价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窗口。
其他文献
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式,但针对留守儿童而言,这一教学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转换。留守儿童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学生,尤其当中的学困生,学习能力较低,难以跟上教师进度,所以该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较为困难。故而,教师应适当改变自身教学策略,以便其更为适应留守儿童学困生。  一、小练笔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足  相比城市当中的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教师没有多
本文通过描述引水渠道渠堤砂砾石填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重点阐述新疆伊犁喀什河尼勒克河段水电站拦河引水枢纽渠道渠堤砂砾石填筑施工技术。通过对渠堤砂砾石填筑施工技
每当名师和专家上公开课时,我们不仅对他们的精彩“演技”所折服,而且他们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整合也令我们自叹不如。作为很多一线教师来说,以前常常把教学内容用通顺的“串联词”组合成“一台戏”,由导演“教师”和演员“学生”合作完成,对于教材隐含的数学思想或文化却无暇顾及。再看看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不仅仅教给学生画圆的方法以及圆的特征,还把圆的美融入生活(水纹、向日葵、太极等),更重要
在湿陷性黄土基础进行大管径压力管道的敷设,管道基础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要保证管道出现泄漏之后,如何阻隔漏水与基础直接接触,其次是保证基础的整体性.本方案通过灰土垫
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一科一亮点、课课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各学科教育效益。《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对课程性质作了十分明确的叙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课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得到充分重视,取得显著的进步。  一、明确课程宗旨——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  《标准》明确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教师认识到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时候只是浮于表面,小学科学课堂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一、精彩纷呈,让科学探究兴趣高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实验课是兴趣高涨,对于一些理论探究的课毫无兴趣,这对老师来说这
信息技术日益兴盛、社会发展日益迅猛,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教育也必然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平板电脑作为时下较为普遍的一种多媒体电子产品,在幼
近年来洪涝灾害依然频繁发生,虽然国家不断加大防洪减灾投入,但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仍成增长之势,有必要研究各类防洪措施及其相互结合,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结合冷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小学数学开始从只关注教学成果逐渐地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而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因这一转变产生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和存在性,可以極大地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
小学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精心设计选择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获得知识技能是实验教学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其重要性更多地被学校、师生认可,科学教参、材料也逐渐完善,但是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一、改进实验设计,增强实验探究性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详细而周密地告诉学生,甚至将实验现象和结论也公布于众,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