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不是草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草”不是草
  《本草纲目》是我国的药学宝典,有很多人曾发问:“本草究竟是什么草?”其实,“本草”不是草,而是“中药学”。
  据考证,最早以“本草”二字代称药学,是在西汉晚期。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建始2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5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下通晓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的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本草当时已经成为一门与方术截然分开的独立学科。
  “本草”一词出现不久,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问世了。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让“本草”二字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到了现在,本草更是成为了中药学的代名词。
  “丫头”头上有个“丫”
  “丫头”一词,一般来说是长辈对小女孩的称呼,可是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原来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头上都要梳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被称为“丫头”。唐代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其实,“丫头”不但可以指小女孩,也可作为对小辈女子的亲热称呼。如《红楼梦》三十五回,贾母说过:“当日我像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在书中,凤姐并非小孩,而是贾母的孙媳。
  另外,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丫头”也是对婢女的称呼。
  “定心丸”——古代军中必备药
  在日常言谈中,人们经常用吃了“定心丸”来比喻思想、情绪得到了安定。殊不知,“定心丸”的确是一种药,且是古代军中的必备之药。
  “定心丸”早在明代就是军中必备之药。古代的战争异常残酷,刀光剑影,一场激战下来,伤员很多。受了战伤,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肉搏的场景足以使人胆战心惊。所以,要治好战伤有个起码的条件,首先要恢复心神安定。于是民间的医生就专门配制了用于安定心神的丸药,取名“定心丸”。明朝末年茅元仪所辑的《武备志》中记载了一种定心丸的配方:“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份,母丁洋减半,效果奇佳。”此后,人们又将“定心丸”一词用于日常用语中,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文章针对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困惑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所在学校将学生操行成绩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绩考核范围,根据学生考试
包装设计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包装装潢的发展现状、风格和包装工业发展水平,在掌握包装装潢设计原理、构思及制作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市场和包装的造型表现形式、特殊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在语文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代际分化的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其城市融入的过程及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适应存在着人际关系边
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刊在中国期刊方阵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党刊作为传统的新闻宣传手段,在新形势下面临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电视、都市报等媒体的竞争与挑战,但党刊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上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社会组织形式正在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转型。我国在20余年的计划生育努力之下人口终于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取得了好的成效。而在现代社会中怎样提升人口的素质、强化人口的稳定性成为了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农村计划生育管理社区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计划生育;社区管理;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C924.2